卖炭翁卖了一车炭,足足赚取了一百贯。
寻常人家,不吃不喝,赚取一贯也起码需要三个月,一百贯恐怕需要三十四年才能挣够。
如此一笔巨资,卖炭翁心中不安。
平日里在路上走着,都得带上斗笠遮住脸,小心翼翼。
好好的人生,活得跟叛贼一样,生怕被人盯上,给套了麻袋。
与卖炭翁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再少数,除了一开始获得大量钱财的欣喜外,余下的便都是担心。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身怀巨款的百姓们,一个个都活在担惊受怕之中。
就连朝歌城,都没了往日的生气。
“大娘,这几天不卖菜了?”
卖炭翁压低了声音,像极了后世接头的特务,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啊?
他只不过想买些无心菜回家吃,还得掩人耳目?
老妇同样压低了声音:“这几天都去烧炭了,老翁你这一次就赚了一百贯,人人羡慕着呢!”
卖炭翁摇头:“哪有的事,我成天担惊受怕,生怕第二天就看不见太阳咯。”
老妇将老翁拉到一旁,悄声道:“那捕蛇的、捕鼠的、卖油的,都去砍柴烧炭了,一样赚了不少,大家都和你一样担心着呢。”
卖炭翁嘴角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他们赚了多少,没几个人知道,可人人都知道我赚了一百贯啊!”
老妇毫不担心,笑眯眯道:“这几日你不敢出门,却是不知赵道长早就想出了应对之法。”
卖炭翁惊疑:“还有这事儿?”
老妇消息相当灵通:“赵道长可是仙人,北市的多宝道长就是他的师兄,还能信不过?走,今天就是钱庄开业的日子,你随我一同往北市一行,就知道了。”
自从买炭立信之后,人人身怀巨款,几十几百贯的铜钱又重,又无法随身携带,人人恐慌不已,甚至造成了一些混乱。
于是老赵陷入沉思,试图解决问题。
某天他坐在树底下沉思,被树上掉下来的果子砸到,他便灵光一闪,掐指一算,想出一个办法。
在北市建立一个钱庄,以木牌代替大额铜钱,如此一来,百姓们将铜钱存入钱庄,就可以随时取兑。
(ex){}&/ “这么多钱存到钱庄里,难道不怕被人偷走?”
“谁敢偷?”
一个砍柴的樵夫都被这智障言论逗笑了:“有赵道长和多宝道长,谁敢偷?”
对啊
这可是仙人。
“还有当今王叔与王兄作保,有什么不可靠的?”
百姓们议论纷纷,赵公明听到人们讨论到信用问题,立即道:“有多少铜钱入库,则发放多少木牌,若是有人取兑,收上来的木牌,当面销毁,木牌上有贫道法力验证真伪,箕子王叔和子衍殿下,都可作保。”
卖炭翁毫不犹豫出列,他实在不想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了,有仙人代为保管,总比天天捂着,连日子都过不安生要好:“那我存一些,不多,就五贯。”
卖炭翁也是个精明人,一次存一百贯太引人注目,一点点存,方才是上策。
有一个人开头,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不信都不成。
赵公明与多宝全是有道真修,箕子王叔又颇有贤名,子衍更在朝歌之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为钱庄作保的人,极为可靠。
至于监守自盗?
倘若这个世上,连修道之人都贪得无厌,要偷取百姓钱财,那也不用想办法守财了,仙人随便一个土遁或者五鬼搬运,钱财就没了。
众人纷纷道:“好,我也存一些钱,三贯十贯!”
“我也存,我也存!”
“我存……”
“不行,我得去找找,我记得把钱埋在哪儿了,好几贯呢”
“好好好,大家不要急,不要急。”负责收取存钱的姚少司笑开了花。
师尊隐隐算到了钱庄的功德所在,现在虽然还没开始赚取功德,但开了个好头。
只要继续办下去,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总能赚取到功德,师祖说过朝歌遍地是功德,果然不虚。
他开始和陈九公一同点验每一文铜钱,为他们发放木牌,百姓们一个个喧嚣起来,热闹无比。
求推荐票,求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