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舟新世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一章 旅行日记(上)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世人的认知里,金精灵常与刻板挂钩。

    从他们的诞生中,便可窥探一二分天性:

    寻常婴儿,应是活泼、好动,咿咿呀呀表达自己的情绪,哭哭闹闹吸引父母的注意。

    但金精灵不同,自生下的那一刻,他们便不苟言笑,在安静中长大、在冷静中成年。

    有人说,自来到世上的一刻,生命便具有感性:在迈向未来的路上,通过认知学习、收获理性,生命才变得完整。

    金精灵恰好相反:他们生来缺乏感情,必须在成长中认识感性,抛却机械的理智,才能成为真正的生命。

    典型的恰如艾斯特——即使已成长很久,也难以改变交流的习惯:只表达关键的信息,缺乏情感上的雕琢。

    其实,正在卧房,回顾日记的艾斯特也明白:如果有那么一天,自己在不觉中将古板的表达方式改变,便意味着成年。

    每回到家,艾斯特总是一副慵懒的模样,格外悠游自在:

    她喜欢套上宽松衣袍,散开金色长发,趴上舒适的床铺,翻看有趣的书籍。

    今天,艾斯特选择的并非图书,而是日记——她自己的日记。

    厚厚的日记本上,印着莫测的深秋:只一眼,勾起思绪千万,让人沉浸其中。

    轻轻翻开秋叶般的封面,艾斯特回忆过去的时光,思考从前的经历。

    她想起来,这是三年前的那本日记。

    跳过前页,艾斯特很快找寻至目标:

    “252322 阴

    中午,丽城机场,航班准时,格威兰。

    乘客,多。

    大部分,共和国;少部分,外国。

    好奇,忐忑,父母,安慰。

    八小时,到达,泰德罗,白天。

    ……”

    泰德罗,艾斯特喃喃轻语。

    她的思绪回到那个地方,回到那个高琴科索山脉下、安宁又祥和的格威兰小镇。

    没有高高的大厦,只有一栋栋小楼、一户户人家——静谧、祥和,又简单。

    艾斯特对那里的印象,最为深刻。

    因为,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小镇。”

    小镇?不,共和国已经没有镇子。

    共和国,只有城与村——

    而各个分立的村子,经过道路链接合并,将城一丝丝包围环绕,就成为一座典型的“共和国城市”。

    这样的结构中,没有镇子。

    因此,艾斯特才对异国的小镇,格外好奇。

    只因好奇,印象更深。

    思绪平复,艾斯特继续翻看日记:

    “252323 晴

    交通,车辆,无魔法。

    农场,少;牧场,多。

    风景,好(照相,适合),天蓝,云白,山高,水清。

    置换…购买?消费?

    无信用点,货币,纸币,金钱(概念不清,待查)。

    商店、餐馆、旅店,私产。

    公产…少,无(待查)?

    ……”

    将日记摊在枕边,艾斯特翻身躺平。

    她抬起胳膊,遮住眼睛,慢慢回想。

    只记得,那里的牧场,很漂亮。

    远方雪峰层层,碧蓝的天、白云悠悠,全部伏在山巅;近处青草如茵,散步的人、羊群咩咩,共同坐进绿里。

    好像,一幅画。

    一幅美丽风景。

    艾斯特记得,泰德罗的居民,多是人类——细看他们的样貌,倒蛮接近金精灵。

    他们有各式各样的乳制品…比起共和国,花样更多,但口味更重:重香、重膻、重咸。

    开始有些吃不惯,多待上几天,也逐渐接受,算是…别具风味。

    他们牧场中的牛舍,虽然宽长,却较矮,结构木制,只有两层。

    好像,那里的居民不怎么喜爱高楼,更中意矮矮的私房。

    印象中,高琴科索山的风景真蛮不错,但…拍出的照片更加美丽。

    想到这里,艾斯特坐起身,拿过搁在枕旁的日记,继续看下去:

    “252325 晴

    客机,科瑞纳森,午间。

    城市,高楼,大厦,钢桥。

    湖边,船…渔船,游艇(待查)。

    繁华,不夜,车辆,繁多,交通,拥堵。

    道路,宽阔,老旧。

    街道,垃圾,灰尘,流浪汉,流浪狗。

    ……”

    艾斯特的思绪,渐渐飘至世界第二大湖,在不夜之城科瑞纳森中穿梭游荡。

    科瑞纳森,格威兰人称之为“加涅湖畔的明珠”——红灯绿酒、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慷慨夜光。

    原本的渔业小镇,自真理学蓬勃发展、机械工业革命爆发后,矗立起擎天高楼、铺盖上沥青公路,日日夜夜,不休不眠。

    初入科瑞纳森,艾斯特着实震撼:如此的虹光、如此的车群、如此的人流…其间的繁华,丽城也无法相较。

    但进入其中之后,她心中的震撼,转变为疑虑、转变为困惑。

    因为,这座城市,既繁华,又萧条。

    科瑞纳森的道路虽然宽阔,但已老化破旧,随处可见塌陷与裂纹。

    科瑞纳森的街灯虽然明亮,但它照亮的,不只是光鲜亮丽的行人,更是肮脏腐烂的污渍。二者之间,对比鲜明。

    以及…那些乞求施舍的流浪者?艾斯特轻轻摇头,否定这个称谓。

    乞丐,是乞丐。

    在共和国,不论多偏僻的城市,都不可能存在乞讨者:共和国,大家都有事可做。

    即使科瑞纳森的繁华,不输共和国的大型城市,可一想到它盛大的光芒下,还匍匐着一众乞讨者…艾斯特心中,不免生出排斥。

    继续翻动写满精灵词汇的纸张,艾斯特接着往后回忆:

    “252328 阴

    …

    纸币,硬币,信用卡。

    商品,价格≠价值,价值=劳动(父亲)。

    价格,虚高,虚低。

    …

    2523210 晴

    餐厅,富人区,高档(待查)。

    食物:牛排(待查)、果酒(不喝,待查)、鱼生、火腿(咸)、蜗牛(不吃,不查)、鹅肝(好吃,待查)。

    价格:一千九百威尔≈两千三百信用券≈二百一十信用点,偏高(不解)。

    …

    2523211 雨

    …

    总耗费,适中,可接受。

    高档(待查),价格,虚高。”

    日光逐渐昏暗,艾斯特暂且将日记合上,再度躺下身,闭目养神。

    她想起,当自己拿日记中的“待查事项”去询问父母时,他们却是一脸无奈。

    母亲还说,自己写的根本不是日记,分明是报告记录…当时,自己好像有据理力争?

    不过,现在看,这确实像…报告,承认过去母亲所言,艾斯特的脸颊,微微泛红。

    还记得,初入格威兰的时候,自己还不清楚价格与价值…不,艾斯特摇摇头。

    应该说,格威兰的价格与共和国的价格,概念就不相同。

    她现在很清楚,在习惯由劳动、信用点、价值构成的共和国公产模式后,短时间内,极难适应私产制度下的陌生思维。

    至于商品价格的虚高…艾斯特翻过身,又拿住日记,竖起小腿、轻轻摇晃,慢慢地回忆。

    从格威兰回来,在父母的指导下,去图书馆借阅有关“货币”的书籍后,她才勉强搞懂其中的运作模式及意义。

    在私产制度下,价格很大程度被供求影响:物以稀为贵。

    再加之“品牌”的宣传与号召力作怪,格威兰,是很难决定商品价格的。

    相比之下,共和国内,物品的价格——或者说,价值,只由劳动决定、只由魔网界定,这种“虚高”,根本无从谈起。

    轻轻翻开日记,一行行文字,再度跃入艾斯特眼帘:

    “2523212 阴

    客机,下午,科兹尔半岛,温亚德。

    葡萄,酒(不喝)。

    小镇,城堡,石头,玻璃,湛蓝(漂亮)。

    …

    城区,偏旧(古老,待查),交通,顺畅。

    食物…还好。”

    温亚德,美酒与葡萄,庄园与乡村。

    温亚德的居民,不少都是木精灵——这一点,可与之前所经过的格威兰城镇不同,不免让艾斯特感到意外。

    说实在的,温亚德真有几分共和国城市的影子:城区在中,大量的乡村分布在外。

    只不过他们的乡村,多是葡萄庄园,而非共和国内,木精灵的果园。

    不过,仔细想想,位于上洲西南部科兹尔半岛的温亚德,自古便以葡萄酒闻名…在那里的环境中,木精灵习性改变,并不奇怪。

    但是食物…一提起这个,艾斯特不由嫌弃。

    格威兰的食物太单调、太怪异,尝尝鲜还可以,长期食用…会发现他们的口味太重:过分追求单一味道,不可理解。

    古人尚明白,物极必反。

    现在的格威兰,怎么就想不通?

    与糟心的食物不同,温亚德的庄园确实清丽:葡萄藤丛丛相连、葡萄原片片相接,放眼看去,一望无际,让人心旷神怡。

    可惜去的不是好时间,艾斯特闭上眼,轻扣额头,否则,更可一睹葡萄成熟时的美景。

    继续看书写记忆的纸页,艾斯特的意识散入其中,再回西海之滨:

    “2523214 晴

    公车,海滩。

    旅客,很多:格威兰人,联邦人(口音),共和国人(一处,三十)。

    船:帆船,快艇(很快),游艇(私人,私产,可租借)。

    动物:海星、海螺、螃蟹、寄居蟹(螺壳,待查)、海鸥(待查)。

    旅馆,价格,偏高(旺季,父亲,供需,不懂,待查)

    …

    2523216 晴

    中午,旅馆,交谈,鲨鱼,袭击,海龙(待查),保护(有趣)。

    新闻,中洲联合,新工人党,边境,游行,已协商(后续未知)。

    下午,旅馆,交谈,海滩,尸体,身份未知,不可查证,自杀(存疑)

    晚间,海鲜(好吃),太多,不记。

    …

    2523217 雨

    街道,行人,渔船袭击,谣言(待查)

    …

    2523218 阴

    …

    夜晚,客机,康曼,旅馆,住宿(价格,适中,奇怪)。”

    艾斯特看向窗外,只见天色彻底昏暗,便合上日记本,从床上跳下,将它放回书桌。

    然后,她把房门推开,在昏暗中下楼,找到开关,将客厅吊灯开启,再拿起茶几瓷盘中的水果,坐上沙发,轻咬一口,甜脆清香。

    若父母回来,定会责备女儿,今天过分慵懒,甚至懒散——连晚餐,她都懒得去解决。

    不过,艾斯特并非是懒惰:只因想到一些有趣的问题,她才在思考中忘却饥饿。

    在泰德罗,她曾听过旅店老板说起:在郊区游玩、或者登山的时候,千万要远离那些游荡野外的魔族,省得招惹麻烦。

    不过,她与父母在泰德罗逗留数日,却没发现有什么“魔族”四处乱跑。

    反倒是科瑞纳森西区,她曾在一间工厂的角落里,瞥见过那种高大又瘦弱的种族。

    不过,那个时候,她只是坐在公车上,张望窗外,无意中所见,并未细察,也没有记下。

    现在想想…倒挺有趣?

    那种犄角和身形,让艾斯特可以确定,它绝对是魔族,不会有错。

    问题是,格威兰人根本不待见魔族——事实上,除了共和国荫庇的北地,以及高琴科索山脉以东的“保留区”,它们根本无处容身。

    那,为什么,自己会在科瑞纳森这种地方…见过魔族?对这个问题,艾斯特愈发有兴趣。

    工厂、工厂…工厂?

    对,工厂,艾斯特恍然大悟。

    可仔细想想…也不对?盯着手中的果核,艾斯特终于觉察,腹中早已空空。

    一阵饥饿感,瞬间袭入她的脑中。

    艾斯特不再多想,站起身,向厨房赶去。

    毕竟,比起思考问题,还是填饱肚子更要紧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