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收拾了碗筷,又将灶屋打扫干净,给大黄狗喂了食,这才烧了热水,端去屋子给杨玉武洗脚。
杨玉武喝醉了,被她扶回了屋子。
给他盖上了棉被,她又继续忙活着洗刷碗筷的家务活。
何氏脱下围裙,擦了擦手,才端着热水进了屋子。
杨玉武早就醉的不省人事,她是费了好大力气,才伺候男人清洗完毕。
最后又替他脱下衣裳,再次盖好棉被,才自个儿就着热水洗了个脚。
这时,已有不少人家放起了爆竹,噼里啪啦的不间歇,预示着迎接新年的来临。
每年的除夕,她总能听着爆竹声,想起在娘家过年的日子。
若要说过的怎样,两者一相比较,自然是天差地别。
嫁进老杨家这么些年,不仅要遭受婆婆的责骂哥冷眼,还有做不完的活儿。
可这些对于她来说,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同床共枕的男人,心里竟没有她半点位置。
站在窗前的何氏,望着外面远方黑幕中逐渐升起的绚丽烟花,手缓缓的放在了腹部上。
眼里依稀闪动着泪光,耳边传来男人醉酒后的嘶哑声,叫的却是那个女人的名字。
这样的一幕,于何氏而言,早就习以为常了。
…
翌日,春节。
村子里一直流传着过年窜门的习俗。
当然,老杨家的人也不例外。
杨乾永不善同人说话,这窜门的事情,就落在了钱氏身上。
就让自家男人留在家里,接待那些同是窜门的乡亲们。
一大早,何氏就将昨儿剩下包包子的肉馅,取出早就拿出来的白面,包了一大锅水饺。
只是众人都吃的差不多,却也迟迟不见老二两口子。
钱氏担心二儿子的病况,就让小女儿去看看。
杨玉兰嘟着嘴,一脸不情愿的去了。
回来的时候,只说屋子门窗都紧闭着,敲门也没人应,许是睡着了。
再怎么说这大过年的,又是一年的开头,钱氏是不允许家里有人赖床的,可心疼二儿子还病着,老二媳妇照顾不过来,难免会觉得累,就没再去叫两人起床。
吃了饭,除了杨乾永留在家,其余人都跟着钱氏热闹的去别人家窜门拜年。
而白冰心两人,也如杨玉兰所猜想的那般,还赖在床上。
不是她要赖在床上,而是这厮从生病开始,就借着这理由对她占尽便宜,不安分起来。
知晓今儿是春节,本不该赖床,但家里人却也丝毫没打算过来叫一声。
“你起开,我要起床了。”她不安的扭动了一下身子,却怎么也推不开将她搂在怀里的男人。
杨玉虎这会儿睡意朦胧,也没听清她说了什么,只低低的“嗯”了一声,慵懒恣意。
过了片刻钟,却不见这圈着她腰身的大手有松开的意思。
一张明艳的小脸上渐渐染上愠怒,又朝窗外看了看早已大亮的天色。
虽然钱氏对她态度好了不少,可这般赖床,定然会落了口舌,让钱氏给脸色。
意识到怀里没动静,杨玉虎懒懒的掀起眼皮,见怀里的女人拧巴着一张脸瞪他,急切的同时却又无可奈何。
难得能见她这副可爱的模样,杨玉虎竟忍不住嗤笑出声。
也不再打趣和为难她。
两人很快洗漱完毕,端着锅里热乎的饺子,去堂屋的时候,经过侧屋,见杨乾永正一个人坐着沉思什么。
没见着家里其他人,不用想也知道是钱氏带着出去拜年了。
窗外有脚步声,惊扰了杨乾永。
他撩起布帘,进了堂屋,就见老二两口子端着饺子吃。
然后又询问了一下杨玉虎的病况。
白冰心抢着说:“何大夫开的药,也已经吃完了,没什么大事。”
杨乾永看着二儿子的确有气色了,点头道:“那就好。”
两人吃了剩下的饺子,收拾了一下,打算去刘家看看。
毕竟这大过年的,也该去拜个年,热闹热闹。
院门合上,站在堂屋门口的杨乾永将双手拢在袖子里,看着那小两口的模样是怎么看怎么登对。
老二病愈,待老二媳妇甚好,他想,自家那婆娘也该消停消停了。
这边。
钱氏带着几个晚辈一家一家的去窜门,熟稔的就进门坐着寒暄祝福几句,像刘氏那种老死也不相往来的,她也不屑登门。
正准备绕着路口,朝一下家时,赵清儿和何氏对了个眼神,纷纷过来亲昵的挽着钱氏的两只胳膊。
然而站在钱氏左右侧的本该是赵灵儿和杨玉兰,被挤到了一旁。
赵清儿笑着讨好:“姨母,这刘婶虽说同你有些过节,可今儿大过年的,若你不去,要是让旁人瞧见,就该说你小肚鸡肠了。”
“对啊婆婆,想必之前都是误会,咱们何不趁这个喜庆的节日,登门拜年,以显婆婆的大度。”何氏跟着帮腔,“我瞧着刘婶也不是那么小气的人,说不定还能握手言和呢。”
钱氏撇撇嘴,虽然觉得她们说的不无道理,可要她
亲自登门开那个口,还真有些拉不下脸来。
正犹豫间,杨玉兰见两人这般殷勤,定然不会有好事,便走过来将钱氏拉至一旁,对着两人愤愤道:“你们别在我娘面前使坏,要去你们自个儿去,灵儿我们走。”
说着,杨玉兰就要拉着钱氏走。
看出赵灵儿一直是乖巧懂事的模样,杨玉兰也曾好几次听见她劝解满腹算计的赵清儿,这才出声叫她跟上。
赵灵儿愣怔半刻,看了面前何氏和姐姐一眼,不知去留。
赵清儿自然不肯就让钱氏这么走掉,小跑上前,挡住了钱氏母女俩的去路。
杨玉兰冷笑的看着伸手阻拦的赵清儿,“你这是做什么?”
赵清儿扬起下巴,话里都是轻蔑,“玉兰表妹,你还小,自然不懂,若姨母跟刘婶冰释前嫌,两家有了来往,以后若需帮忙的地方,自然就多条路,姨母你
说是不?”
钱氏点头,这点倒是不可置否。
要说起刘氏,家中儿女众多,除了小儿子未娶,几个女儿皆都婚嫁,且夫家在镇上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人脉自然广泛,若能跟刘氏交好,指不定还能给没有一技之长的二儿子谋个轻松的活来做。
钱氏起了私心,几乎是想也不想的就答应了赵清儿,登了刘氏家的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