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魔域天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芸芸众生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风沙停歇后,藜光也不与众魔说话,驾云往人族无稽国飞去。瀛渊和月羽藏于藜光袖中,少了风霜之苦,这段时间来又心力憔悴,不一会儿便沉沉睡去。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瀛渊被月羽叫醒,睁开眼来,见处于一坐山脚,月羽坐在路旁的石头上休息,只见藜光已经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妙龄女子,正在与守山的士兵交谈。要不是见她穿的衣服,瀛渊还以为自己认错了,不由得怔怔发呆。月羽叫他吃惊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说:“瀛渊哥哥,你干什么发呆哩。”

    瀛渊语无伦次的说:“这……你师父她,她怎么变年轻了?”

    月羽又笑道:“师父她每天有十二种变化,这模样才是她真实的样子呢。”

    瀛渊还是一脸疑惑,问道:“十二种变化,这是为何?”

    月羽说:“世间之生物皆有生老病死之轮回,修炼者要极具十二万九千六百次生老死变化的轮回之苦,方可得长生。这叫做生死劫。师父已历十二万劫,法力已达臻境,再经九千六百劫便可飞升成仙,长生不死。”

    瀛渊道:“没想到修炼成仙尚有这么多难处,一般凡物生命有限,如何能经历这么多劫数。”

    月羽说:“那也不然,除了这经历生死劫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可成正果,那便是一统四海八荒,使生灵立命。盘古先祖开辟天地之后,八荒界内连年征战,苍生蝼蚁苦不堪言。是以先祖留下遗言,但凡能开太平为生灵立命者,乃大荒强者,即可飞升成仙,重建八荒秩序。”

    瀛渊说:“难怪各方妖魔互相攻战,原来也是为了此道,但这事前后矛盾之极,殊不知生灵受苦的根源乃是各方征战,如此循环,只怕难度更胜于经历生死劫。”

    藜光缓缓走了过来,接口道:“你小小年纪便有这种见识,当真难得。不错,我人族便是知道了众生苦难的根源,因此宁愿受这轮回的劫数之苦也不愿荼毒生灵。”

    瀛渊一拜到地,“婆婆……”看了看藜光年轻的样子,觉得叫婆婆不妥,又改口道:“前辈仁义慈悲,晚辈拜服。”

    藜光哈哈大笑,伸手将他扶起,道:“我听月羽说了你在钟山地底的所做所为,倒也是个重情重义的孩子。人族向来不许外族踏入,今天我就破个例,让你做个宾客。”

    瀛渊又说:“多谢前辈赞赏。”跟着藜光月羽朝山门前走去。

    月羽指着山崖之间的石门,道:“过了此门,就是我们无极国境了。”话音刚落,只见石门缓缓打开,一个穿着金甲的人族武将带领百十个士兵迎面走来。金甲将对藜光行礼,“属下参见藜光主母。”

    藜光摆摆手道:“不必多礼,近来边疆战况如何?”

    金甲将答道:“托十位主母威名,没有哪路妖魔敢与我人族开战,只是临国战乱,每日都有许多难民涌到关前。属下恐怕他们进入无极国境,扰我族民,因此派兵射杀。”

    藜光皱眉道:“他们不过是一介平民,你如此做法未免太过残忍。”

    金甲将忙说:“主母恕罪,属下实有不得已苦衷。那些难民不计其数,大量涌入我无极国,不利于我们的繁荣安定。请主母在此小住几日便知。”

    藜光哼了一声,并不答话。

    瀛渊与月羽并肩走着,沿着石阶爬上山岭,只见岭上坐落着一个小镇,许多穿着盔甲的人族士兵正在呼喝训练。

    金甲将将藜光三个引入军帐中,将主帅之位让与藜光坐定,自己则盘腿坐在左侧。瀛渊和月羽则站立在藜光左右,听他们讨论军中战事。

    金甲将说:“近年来,求如真君和憔明王打得更加激烈,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偏偏两国国力相差不大,打着大着到了相持不下的阶段。但是这段时间憔明王派遣部下四处寻找盟友,据说他们与东方的赤贝王,南方的灵丘国都说上了话。若真的让他结盟成功,只怕不出两年,求如真君国必败。”

    藜光说:“只怕没那么容易,他憔明王能找盟友,难道求如真君就甘心孤立无援?咋们与求如真君国比邻,那求如真君必定会来找咋们商讨结盟之事。”

    金甲将说:“主母明鉴,求如真君果真派得有信使来,并以洛神十二峰作为条件,让咋们出兵协助。那信使还提及到主母与求如真君的师生关系。说看在与主母师徒一场的份上,望我们出兵相助。属下这几日拿不定主意,已经写好了书信,准备送去紫霄福地,请主母定夺,刚好主母今日到来,那便不用跑这趟路了。”

    藜光摇摇头,说:“此事万万不可,如今各族征战不休,国力衰退,民不聊生,我无极国一旦发兵相助,就必然会卷入战争的泥潭,那时万劫不复,你我都会成为人族的罪人。求如真君虽是我们紫霄宫的第一批弟子,但她出师结业那一日,老身就已经言明,往后但凡闯下祸端,与师门没半点关系。你切不可贪图那洛神十二峰,而将我族民至于水深火热当中。”

    金甲将忙说:“是,属下紧尊主母指示。”

    正说着,账外走进来一士卒,报道:“启禀藜光主母,金甲将军。那些难民又来到关外山下,吵嚷着要进关,右十子将军正带兵驱赶。”

    藜光听吧,起身说:“走,看看去。”携着瀛渊月羽便往账外走。金甲将和几个武将均跟在后面作陪。

    来到山岭北面一道十余丈高的悬崖上,金甲将说:“此处叫做望天崖,崖下那条黄土路便是我无极国与求如真君国的分界线。往西北一百里便到了求如真君国和谯明国的主战场。因此这些涌来的难民既有求如真君国的,也有谯明国的,两国的族民往往又互相厮杀。道路两旁的累累尸骨便是两国族民的尸身所化。”

    正说着,忽见西北方尘土飞扬,沙尘中涌来万千个鼠首蛇身的谯明国族民,年老体衰的怪物口中携着幼小的同类,蹒跚着脚步,艰难的朝前走。瘦弱的谯明国女性族民则边走边啃食着路边裸露草根。

    求如真君国的士兵骑着独角甲身的怪兽,手执金刀铜剑,自后赶上,发出呜呜怪叫,不住的砍杀。

    瀛渊放眼望去,只见沙尘当中,一名士兵右爪拿着银剑,砍倒几个年老族民之后,左爪拿着一根一丈长短的竹制长矛,将老族民口中掉落的幼儿穿了六七个,挑成一串,得意洋洋的扛在肩膀上。一骨瘦嶙峋的女族民发出凄惨的哀嚎,去抢跌落在尘埃里的幼儿,被士兵一刀砍下了头颅。

    瀛渊看得怒火冲天,想到自己轩辕国已灭,族民们在敌兵的铁蹄下也受着这般苦楚。不由得心生怜意。狠狠一拳砸在一棵树上,道:“这些魔兵怎地可恶,如此欺负老弱妇孺。”说着驾起白雾,忽地飞至士兵跟前,使出家传劈波斩浪掌打翻几个魔兵,捡起地上奄奄一息的婴孩。

    那些婴孩被竹矛穿了身体,虽然还在挣扎,但是很难救活,只得叹息着将之放下。又去扶被打翻的老族民。这时几十个魔兵气势汹汹的将他围住。呜呜的怪叫,银刀铜剑竹矛朝他身上招呼。瀛渊忙使出武功,全力周旋。怎奈他年纪幼小,所学有限,加之赤手空拳。而魔兵们个个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数量又多。没几个回合,瀛渊的大腿上,胳膊上便各自中刀。但他丝毫不惧,依旧神勇地战斗着。

    金甲将道:“好一个倔强的轩辕族孩童,不知主母从何处认得?”

    藜光把钟山之事大概说了。

    金甲将说:“好,重情重义,正是我辈中人,看我去救他一救。”飞身落在瀛渊跟前,大刀横扫,化成一阵风浪,将围着瀛渊的士兵击退十几丈。收刀而立,朗声说道:“我乃人族金甲将,此小朋友乃我宾客,各位切勿为难。”

    谯明国士兵见是人族战将,不敢多言,合自收了兵刃,站立当地。

    金甲将哈哈大笑,牵了瀛渊的手,道:“小兄弟英勇可嘉,老哥哥佩服。主母还挂念着你的安危呢,这就走吧。”

    瀛渊说:“金甲前辈,他们似乎惧怕您,请您施法,救救这些受苦的族民吧。”

    金甲将说:“天下受苦受难者甚多,咋们哪能救得过来,所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小兄弟,就由得他去吧。”

    瀛渊正要反驳,只见山后转出一伙身批绿甲的妖兵,与谯明国的鼠头兵打在一起。绿甲兵勇猛异常,很快将鼠头兵杀得抱头鼠窜。

    绿甲兵砍下穷途末路的鼠头兵头颅挂在腰间,领头的高呼道:“兄弟们,今日回去可以饱餐一顿了。”众士兵一起高呼,簇拥着领头离去,胯下坐骑踏过之处,求如真君国的难民立刻肚破肠流,肝脑涂地。

    瀛渊看得胆战心惊,说道:“这是他们求如真君国的族民,他们为何不加以保护,反而要践踏其生命?”

    金甲将悠悠的说:“四海八荒,征战不断,苍生如草介,谁又能顾得上谁的死活,咋们走吧。”

    剩下的难民被吓破了胆,朝着山前的石门涌去。金甲将大惊,忙携着灜渊飞身上了石墙。指挥士兵将涌来的难民射杀。藜光铁青着脸,说道:“快快住手,不得滥杀无辜。”

    金甲将说:“主母,万万不可,要是让这些难民涌进关内,我人族子民将无法生存,请主母三思。”

    藜光剑眉上竖,道:“胡乱屠杀,岂是我军作风。你传我令下去,将军中粮饷熬成白粥,对外布施三日。”

    金甲将说:“主母,善口难开,我军粮饷有限,而难民却无穷无尽的涌来,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藜光道:“你尽管照做便是,至于粮饷问题,且不用你操心。”

    此时人族士兵已停止放箭,但那些难民仍然争先恐后的沿着城墙往上爬。金甲将眉头大皱,朗声说道:“诸位求如真君族民,我家主母已答应放粮三日,各位安静的在城外等候,稍后便有白粥送到。”

    难民们一听有粥可以充饥,安静了片刻,随即又不相信这是真的,便又开始骚动起来。

    金甲将不安的说:“主母,这该如何是好,若让他们进了关来,要是敌军忽然来犯,很难防守呢。”

    藜光走到石门上方,双手画圈,口念真言,在城墙上结了一张厚重的界,难民们涌上城墙,却无法攻破结界进城。

    不多时,便有士兵抬着大鼎,在石门处生火,熬起粥来。难民们闻到香气,更是躁动不安。纷纷挤往石门前的通道。粥熬好后,士兵从营账中拿来千百个土碗。藜光又口吐真气,说道:“各位切勿拥挤,每个都有份。”她的话犹如一阵春风吹进众难民的耳中,将难民们的疲劳化解。在一股神奇力量的感化下,他们少了许多戾气,自觉的在石门前站好了队。

    喝饱了粥的难民们在关前跪倒一片,感谢藜光主母的造化救命之恩。磕完头后,缓缓站起,相互搀扶,蹒跚着走向远方。

    藜光看着消失在灰暗天地间的难民队伍,脸上如一泓秋水。良久才说:“传我之令,去凌桓洞天再调十万石粮食过来,白粥多施三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