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门娇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15 故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故事

    就看你是要爽个七天,还是寻求长久的发展。在群狼之后的境况也并没有那么糟糕,毕竟新人榜所获的道具,也都是独一份的,不是那些老手们人人都有的。

    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大部分的老手,也只是当年新人期活下来的咸鱼而已。

    真正的对手,仍然是曾经新人榜前百。这里面竞争相当残酷,一百位最后能留下来的,大概不会超过二十个。而且是所有区服的前百,不会集中在同一片区域。但是各区发展不均衡,有的地区可能是多位,有的地方可能一个都没有。

    虽然存活率还不到两成,但是搞了这么多年的新人榜,那基数累积起来,也是很大的了。

    系统大商不是食草动物,所以同一个区域存在两位大商的几率很少。但李长安还是希望能有多个大商在一起,争他个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的,那才有意思。这也是新人求得存活的关键。

    李长安最在意的事情,并不是这个区域能有多少超级大商。是她能与这些大商之间建立什么样的联系,不是说了么,那些纯粹以狩猎新人为乐的变态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商人还是以利益为重的。

    所以新人在出了保护期,第一件要学会的事情就是,抱大腿。

    是抱大腿,而不是拥有一份大腿。这中间仍然是合作的关系,也许会被别人兼并。但绝对会拥有比现在更好的发展,可就会损失一些自由度,没办法为所欲为了。

    但在没有生存条件前提下的自由度,哪里能称得上什么为所欲为。最多也就是,穷开心罢了。

    是选择开心还是富裕,吃糠咽菜的精神愉悦,真的很有意义吗?相信很多过了新手期的商人都会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自己何去何从的一点疑问,以及身份认知的问题。假意不妨说得更深奥一些,也就是人生重要阶段的迷茫期吧。

    李长安就没有这一类的迷茫,而且这也不是新手应该有的迷茫。李长安在推测出这一区应该有一位系统大商的时候,她是很欢欣鼓舞的。至于抱不抱大腿的问题,这也不是她能够决定的。决定权从来都不在新人的手上,说白了,你想要上赶着抱大腿,人家还未必乐意呢。

    所以啊,起初最多就是试探。从对方的行为逻辑上看来,他是为此一区的头把交椅,似乎并不存在什么疑问。是否真为这一区的系统商人,才真的是存疑呢。

    主动权仍然是掌握在对方的手上,如果对方是系统商人,并且开启了大地图的话,应该早就发现李长安的存在了。

    别人开着地图全亮,而李长安面临着战争迷

    雾,应该怎么样与对方接洽呢。这也是李长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终得出的结论让自己也并不看好。可能不管李长安如何应对,总免不了要让对方拿一把。

    不管是否处于自身的意愿,李长安可能也要被迫做出一定程度的让利了。不能把对方看做是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的家伙,单从利益的考量,别人也没有理由对李长安做出什么特别的对待。

    但前提还是要先见到对方的负责人才行,这还要仰仗朱老大的努力才是。

    朱老大现在也很迷茫,他以前从未尝试过利用自己的这层关系来办事。你让一个伟聪托关系走后门的老实人来干这事儿,当然会有这样那样的为难。例如羞于启齿啊,拉不下面子之类的问题。

    所以李长安才会把他儿子的事情提上日程,你不会为一个外人舍面子,但总不能不管自己的儿子吧。你要重拾一个父亲的尊严,就让他看看你有多大的能耐。

    李长安一贯不喜欢强迫别人做事,虽然她有恩于朱老大,朱老大帮她做事也是应该的。但如果能让朱老大出于自愿,那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的。

    “你说护送学子能做成一门生意,那我该怎么跟上头说呢?毕竟我只是个船把头,不是生意人,不是很懂这里头的那些规则。”朱老大问李长安。

    “你按照我教你的去说,不敢说十拿九稳,起码也会让他们有所考虑。你说幕后的大老板并不经

    常露面,现在管事的,其实是裕康的那些高层领导是么?”李长安说。

    “是,反正我是从来没有见过。我甚至怀疑是否有幕后大老板一说,虽然河间府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但你真要问起来,整个河间府见过他的人也没几个。”朱老大说。

    一心要故作神秘,还是他的现在的工作重心根本就不在这里呢?李长安想,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大。幕后大老板,早已经过了挖空心思想着怎么赚钱的阶段了,他现在的主要精力,应该都放在继承权的问题上。

    裕康的高层没有大老板那么长远的眼光,更应该说,他们并没有完全的决策权。所以他们想的才是怎么想尽方法赚钱,给裕康争取更大的利益。大老板肯定意见给裕康制定好了发展的计划,他们只要按照这个执行就行了,只要是能保持盈利,他们就算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能,没有白拿那一份工资。或者说浑水摸鱼也好,尽量避免犯错误。

    如果是额外的长线投资计划,在自己的任期内看不到实际利益的,最好就不要做这种尝试了。以为犯了错这锅是由自己来背,取得了收益,那成果却是后来人的。

    李长安是以常态思维来衡量他们,单纯站在一个打工者的角度。至于他们的真实想法是怎么样,还要朱老大去与他们接触过才知道。

    朱老大对于承诺过的事情不敢耽搁,第二天就准备前往裕康总部了。

    临行前,李长安叮嘱他,要先说学子的事情,然后再提我这一茬。

    “为什么,你的事情不是比较紧急么?”朱老大不解。

    “来不及跟你解释了,反正你听我的准没错。”李长安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