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莽真的是穿越者,何不直接穿越成皇帝?他是一个幸运的人,又是一个不幸的人,他出身富贵之家,却从小爹爹不疼、舅舅不爱,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莽家族的历史非常久远。后来王莽同志亲自考证了自己的家世,起初他们家并不姓王:
黄帝的孙子是颛顼,颛顼的六世孙是虞舜。虞舜出生于姚墟,故而姓姚,又迁居妫水,故而姓妫。
武王克商,虞舜后裔妫满被分封于陈国,故而以陈为氏。妫满十世孙陈完,因避内乱,逃至齐国,以田为氏。
田氏代齐,传至末代齐王田建,被秦所灭。秦亡后,项羽分封田建之孙田安为济北王,后来田荣恢复齐国,吞并了济北国。
韩信灭齐,齐地人惋惜地称旧主为“王家”,故而以王为氏。田安的后代散居在济南郡,他的一个孙子王遂在文景时代为人所知。
王遂的儿子王贺,于汉武帝时出任绣衣御史(类似于锦衣卫),负责督办魏郡追捕盗贼之事,当地官员畏敌如虎,按律当斩,王贺却宽恕了他们。
其他绣衣御史可没有这么仁慈,比如一个叫暴胜之的,一次大案,就株连太守以下上万人。王贺因此被免职,他自知与酷吏政治格格不入,自我安慰道:“听说救活千人,子孙可以封侯,我救活万人,后代应该会兴旺发达吧!”
这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是中国人的一种朴素的价值观。
王贺举家迁居到魏郡元城县,当地人感恩戴德,推举他为三老(相当于乡贤),教化乡里。元城县有位老先生,看了王贺家的风水,煞有其事地说,八十年后必出贵女。这便是王莽的本家——元城王氏。
王贺的儿子王禁,于汉宣帝时赴长安学习法律,毕业后在廷尉署任职,重新步入仕途。他身居实权部门,长袖善舞,很快发家致富,妻妾成群,共生四女八男。
四个女儿是:王君侠、王政君、王君力、王君弟;八个儿子是:王凤、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其中王凤、王崇、王政君是嫡母李氏所生。
据说王政君的母亲怀她的时候,梦见明月入怀,大人物嘛,总要有点祥瑞啥的。王政君两次许嫁于人,都是还没过门对方就死了,俗称“望门寡”,其中有一位还是宗室东平王。
王禁心中纳闷,请人算了一卦,算命先生巧舌如簧,说这姑娘命中大富大贵。他想了一宿,莫非女儿命太硬,连诸侯王都压不住,比诸侯王还高的那只能是皇帝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王禁在这个女儿身上倾注了心血,教她诗书礼仪、琴棋书画,并在她十八岁那年,送入宫中做了一笔风险投资。
这确实是风险投资,掖庭中的女子何止上千,全在皇帝一念之间。得到宠幸的,飞黄腾达,锦衣玉食;不得宠幸的,孤苦终老,凄凄惨惨。王禁既然如此自信,想必没少在掖庭上下打点。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过等来的不是皇帝,而是太子。
汉宣帝的太子刘奭(读作是),性格仁柔,与雄才大略的父亲截然不同,政治见解自然也不一样。在一次宴会上,趁着轻松的气氛,刘奭试探着说:“陛下文治武功,但是用刑太深,应该多用儒生治国。”
不料汉宣帝怒气冲冲,训斥他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怎么能搞周朝那一套?儒生们不分名实,厚古薄今,百无一用!你呀,江山社稷早晚毁在你手里!”帝国的继承人怎么能如此幼稚,汉宣帝甚至动了废黜太子、改立淮阳王刘钦的念头。
刘奭在婚姻生活中也是个老实人,他最宠爱的司马良娣病死,在临终前哭诉,说自己是被其他妃嫔诅咒而死的。刘奭被悲伤冲昏了头脑,当真再也不碰别的女人。
身为父亲的汉宣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让王皇后在掖庭中挑选几个美丽大方的姑娘,安排相亲。皇后怎么可能亲自挑选,自然是让手下的女官去办,王禁的投资终于生效了,王政君顺利入选。
当然有时候还是要靠点运气,一天,王皇后唤来刘奭,让他在五位佳丽中挑选一位。刘奭不厌其烦,像挑萝卜白菜一样,看都没看,随手一指:“那就她吧!”
负责的女官不知道太子指的是谁,但是也不敢多问,只见为首的一位气质高雅,举止得体,穿着一件红色镶边的大袖衣服,很是显眼,那就她吧!
王政君沐浴更衣,被送往太中,洞房花烛之夜,气氛一度非常尴尬。刘奭偷偷瞄了一眼,哟,这颜值这身材,还不错嘛。很久没碰女人的他,又被唤醒了荷尔蒙,此处省略一千字。呵,男人。
说来也怪,好几年了,刘奭的妃子一个也没有生育。而王政君一夜风流,就怀上龙种,不久生下了皇长孙刘骜。汉宣帝非常喜欢这个孙子,再加上刘奭是发妻许皇后贫贱时所生,不忍废弃,最终打消了易储的念头。
黄龙元年(前49年)十二月,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即位,是谓汉元帝。王政君母以子贵,先被立为婕妤,后被立为皇后,其父王禁封阳平侯。王禁死后,嫡长子王凤袭爵,出任卫尉(禁军司令)、侍中(皇帝近侍)。
正当王家在宫中的事业红红火火的时候,家里却出了变故。王禁的次子王曼,自幼体弱多病,此时撒手而去,撇下了两个儿子,孤苦无依。长子叫王永,次子叫王莽。王莽出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异样,只是生得脸大、眼大、嘴大、鼻子大,名“莽”即有大的意思,字“巨君”再次强调了这一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