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河东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84.宿舍风云录之亮平和卫国的故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84宿舍风云录之亮平和卫国的故事。

    来到曙光中学这么多年来,阿良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学历越高的老师,在曙光中学呆的时间就越短。换句话说,新来的高学历的老师大多把曙光中学作为了进一步向上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跳板。

    而这些高学历的老师,当年来到曙光中学的时候,起初都是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们来到学校一定要为着曙光中学的未来奋斗终生的,一定是要干出一番事业的等等非常高大上的话题。光是这些振振有词的话语,就让当时拍板的校长们热血沸腾,觉得他们是找对了人,引进了带给学校未来和希望的真正人才。

    这时常让阿良想起社会上非常流行的出国热和出国潮。那些热衷于出国的人,出去混个留学生的文凭,回国后就可以金光护身,周游列国通行无阻,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迎来周围人们大拇指直竖,口中连呼:“了不起,喝过洋墨水!”殊不知,那些喝进去的洋墨水转化出来的学识,就是些有关炸薯条和汉堡包就着可乐吃是怎么样的一种时髦和好味道的胡说。但就是这种自我炫耀式的卖弄,也居然有很多人相信和崇拜,实在是有辱华夏文明三千年泱泱美食大国的尊严。

    引进来的高级人才留不住,一般不超过五年,最后都卷铺盖另谋高就了。等一切风平浪静之后,学校教学的骨干,就又回到了阿良他们这些大专生和当地老一辈民办教师的努力工作上了。其实在阿良的世界观里,始终有这么一个观点,地方建设其实主要是靠地方上的人民的,而那些念书念的好的,学历念得高的,最后大多不是出国就是远离地方,真正对于地方上的发展没有多少贡献的。反而是地方上的普通的民众,才是促进进家乡建设和发展的绝对贡献者。所以,作为有眼光的领导者,最要感谢和回报的就是地方上的这些普普通通默默奉献的人民大众。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说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总之,阿良觉得,不管是什么部门的领导,管理的本质就是要调动所有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性,而不是带头妄自菲薄,自家的什么东西都不好。

    学校里老师的频繁调出,让曹校长有了一个比较清醒和现实的思想认识,那就是:靠得住的还是这些留下来认认真真教书的普通教师。所以,再开会的时候,曹校长也就不再成天指责民办教师如何不会上课,大专毕业老师要有危机感了,否则会饭碗不保等等对于教师满是不满的批评。自然地,老师们的抵触思想也就逐渐地减弱了。学校教学又恢复了生机。至此,阿良才体会到,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确实是有道理的,最起码放在学校管理上是比较适合的。

    以前,每次开会的时候,挂在曹校长嘴边的就是一句:你们不认真教书是要下岗的。然而,曹校长的下岗言论直到他退休时,阿良都没有看到哪个老师真正地被下岗了。倒是他每次讲到下岗的时候,下边老师都会悄悄地说:“要下岗校长先要下岗。”

    阿良也不知道曹校长的管理观念在这几年里是如何会演变到这种地步的,以前那个开明的校长,逐渐离他们远去了,独断和睚眦必报成为了眼下曹校长的标配。当然,毕竟还是一校之长,围着校长周围转的人,还是一大把的。因为利益从古到今都会诱惑人们就算丢了性命也要去追逐的,好比飞蛾,明知舍命也要去逐火的。于是,隐私里,曙光中学以校长为中心的圈层就好比生态系统一样,开始慢慢地分化了。

    大势所趋,阿良他们这些头一批来到曙光中学的外地教师,也开始逐渐地被分在了各自的校园圈层结构中了。

    很不幸,阿良和亮平、卫国落在了这个生态系统的最底层。缘由吗,就是他们几个人没有很好地理解到曹校长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工作理念。

    对于学校这个环境来说,地位不地位的,阿良倒也没有在意。阿良每日里依旧忙忙碌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节课都要力求上到完美,在他的意识里,当好一名教师,首要的事情是要不愧对自己的学生,不愧对自己的良心,其他的都是云烟。

    和阿良有类似教学想法的,还有胡亮平和张卫国。这对兄弟,在学校里可以说也是被曹校长看不起的老师。以曹校长的观点来看,亮平太和善,班级管理有欠缺;卫国则是太抠门,穿衣服很不讲究,看上去有时后有些寒酸;而阿良呢,太多了教授一样的风骨,每每做事,总是和曹校长期望的背道而驰。所以,在外地教师这个圈层里,他们三人距离校长的距离最远。虽然说距离能够产生美,但和校长的距离产生的,是被领导忽视的从教人生。

    不过,阿良他们三人做习惯了小草,自然也就具有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强本性。他们也同样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在学校其他老师的帮助下,亮平和卫国也谱写了他们自己的爱情故事。

    在三人的婚姻道路上,他们三人出奇的相似,他们都走的是“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求婚之路。

    先说说亮平的故事。

    胡亮平是个很随和的人。个头不高,人有些内向,对于谈得来的人他话会很多,而对于谈不来的人,常常是惜言如金的。这种性格,有时候会得罪很多有身份的学校领导的,而领导往往是孤芳自赏的。正是由于亮平随和的性格,所以在学生管理上就有些不很严厉,以至于课堂上学生比较活跃,给领导的感觉就是亮平上课比较乱。再加上成绩考的比别人差点,自然领导们对他的评价也不是很高。殊不知,学校很多领导上课,学生最后考试的成绩都是垫底的。

    于是,亮平在学校里始终是围绕着初一初二的外语教学不断循环,很少被安排到初三去教学。虽然如此,亮平却乐得逍遥,每日里依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认认真真过好他的每一天。有时阿良都举得,亮平的心态实在是好的出奇。

    一个人一旦淡泊名利了,还有什么名利好牵绊的呢?阿良后来想想也对的,悠然自得本来就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啊!但就是由于亮平的这个性格特点,他也是迟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对象。但当多年以后,亮平眼睛上的眉毛,的确长出了比别人长的多的寿眉。看来,无争是有利于长寿的。

    和亮平一道来的同学帮了亮平的大忙。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大家又聚在一起的时候,同学们都说到了各自的婚姻状况,其中一位在另外镇上工作的亮平的老乡,知道亮平还没有对象时,就主动给她做了个介绍,没想到,亮平和那个女孩子见面后,立马就看对了眼,经过几次相约后,很快就坠入了婚姻的殿堂。直到阿良后来收到亮平结婚的喜帖后,人家亮平的小孩子已经来到了人间,原来这个喜酒是和小孩子三朝酒一道合并了。这让阿良和新民他们几个人,直呼亮平结婚真是神速,于不知不觉中延续了自家香火。讲到这里,阿良也常常感叹,都说婚姻难,看了亮平的婚姻,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姻缘来时挡也挡不住的道理了。

    亮平结婚以后,就致力于他的幸福的小家庭建设了,宿舍里也就很少再看到他的身影了。不过,他也很辛苦,每天要赶公交车好长时间,来回奔波在家和曙光中学之间,期间虽然也找关系想调到老婆所在的中学去,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弄成。所以,每天早晨,早读的时候,都可以看到亮平开车到校急匆匆的身影。人生一辈子,向来不易啊!或许这只是阿良的感受,亮平人家说不定有多么幸福呢?

    建平搬出去了,亮平也走了,原来他们三人住的宿舍里就留下了张卫国一个人了,阿良每次走过卫国的宿舍,都会看见卫国一个人对着一只火锅在独自吃饭。没有对象的日子对于到了结婚年龄的人来说,确实是难受的。其实,此时的宿舍里阿良和新民也依旧在飘泊,他们虽然也在谈着对象,但距离成家似乎还比较遥远。

    所以,接下来的周末,就很大程度上成了他们三个留守老师的周末。当然,他们有时候也会喝顿小酒,山南地北地一顿乱吹。碰巧的是,在一次周六的聚会中,上次帮阿良介绍和柳瑶琴处对象的刘老师,又找到了宿舍里来,这次他是为了张卫国而来的。

    正当阿良他们中午吃饭的时候,刘老师的身影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还是阿良眼尖,毕竟每天和刘老师一起办公,他和刘老师已经很熟悉了。于是他率先和刘老师打招呼。

    “刘老师,难得你来到宿舍里来,我们正好吃饭,刘老师你不嫌麻辣的话,不妨尝尝我们烧的酸醋鱼,味道很好的。”阿良站起身来走到门口和刘老师说道

    “你们吃,你们吃,我吃过了,今天过来我是受人所托,来给张卫国老师做个媒的,不知道他的意思怎么样?”刘老师和阿良说明了来意。

    听了刘老师的话,阿良赶紧冲宿舍里的张卫国喊道:“卫国,你出来一下,刘老师想找你说个好事。”

    说完话,阿良又继续吃着他的午饭,还一边笑嘻嘻地和新民开着玩笑。

    而另外一边卫国和被刘老师叫到楼道里去密谋有关卫国的婚姻大事去了。

    “卫国这个老抠,看来要破财了。”新民笑着和阿良说道。

    “你还别说,卫国可能是我们这些人种存钱最多的人了。这家伙平时烧饭锅里一块肉好炖煮一个星期都不见减小的。有时候一颗白菜可以吃一个星期。算的是节约了。”阿良开玩笑地和新民说道。

    “你不知道啊,卫国家里其实挺急的,父母亲都年迈了,还有个妹妹在老家也在读大学,在我老家可以说比贫困户好不了多少的。节约已经是他的天性了,不过中国不是有由俭而富的说法么?一般的人还真的没有卫国这种节约精神的。”新民作为卫国的老乡,比较了解卫国的家底。

    新民的一番话,让阿良想起了他曾经度过的一段话:国人几千年来的消费传统大致有俩个方向:克勤克俭,节衣缩食居其一;奢侈浪费,穷奢极欲居其二。殊不知天道却是:因俭而富,由俭而广。看来,卫国的艰苦朴素,从古代国学的角度看,不失为一种美德。确实,就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节俭,使得在短时间内,卫国存下了比一般人多得多的积蓄。后来在丈人的支持下,有能力买了自己的婚房。而阿良直到后来才学会了存钱。

    是的,作为一个收入较少的群体来说,在没有其他额外收入的支撑下,不靠节约,哪里还能够应付市场经济给人带来的巨大生存压力啊!

    没过多少时间,卫国就兴冲冲地又回来继续和阿良他们吃饭了。

    “刘老师走了?这么不留她吃个饭?”阿良问道。

    “走了,人家不肯留下的,说我们吃的太辣了。”卫国笑着说。

    “说说吧,刘老师给你介绍了个什么样的姑娘?”新民也笑着问道。

    “只有高中毕业,刚才和刘老师说好了,明天去见面。”卫国说道。

    “看来对你是个考验啊!这次要破费喽?”阿良笑着说。

    “初次见面,带点苹果什么的,用不了几个钱的。先去看看再说。”卫国说道。

    “愿你马到成功,差不多点就把从了吧!”阿良笑着说道。

    “估计我要从了,眼看着你们找对象的结婚的一个接一个,我也不能掉队啊?”卫国边吃饭,边说道。

    吃罢午饭,阿良就去和柳瑶琴约会去了。新民也出去忙着他的房子和辅导学生去了。

    当然,对于留在宿舍里的卫国来说,他眼下最为期盼的就是第二天的相亲活动能够使双方都满意,这样他也就脱离了单身这个苦海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