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河东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82.宿舍楼风云录之潘建功的故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82宿舍楼风云录之潘建功的故事

    阿良的相亲活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接下来的时光,都是他在为进入婚姻的《围城》而努力奋斗的美好时光了。平日里,阿良除了教学上的事情之外,又多了一个生活内容,那就是:时不时地要去主动和柳瑶琴约会一下。

    阿良在忙着自己的婚姻大事的时候,宿舍里的其他人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在积极地谱写着各自的人生之路,其中有意思的故事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潘建功比阿良晚来三年,他毕业于安大外语系,就是普通话说不标准,他是个很随和也很好相处的人。在阿良的眼里,潘建功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搓麻将,一个是抽烟。

    阿良记得,宿舍里第一副麻将牌就是潘建功来到学校之后买的。而阿良也是在那时学会了搓麻将。但由于他始终没有搞清楚麻将胡大和胡小的算法,基本上每次参与他们的麻将大赛,基本上就是奉献爱心。于是,输了多次以后,阿良再也不打麻将了。阿良自己觉得,他不是搓麻将的料。而建功对于麻将却是情有独钟,凡是休息日他们几个搓麻将的时候,他都是绝对的主力。

    建功的第二个爱好就是抽烟,三块多钱的红河是他的标配,基本上一天一包。阿良有段时间想不通抽烟怎么会对一个人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于是他也试着买了一包,想试试到底抽烟的魅力何在?不成想,阿良这一学也居然上了瘾,每次闲坐觉得无聊的时候,不抽根烟就好像缺了点什么似得,心里空落落的。尤其大家聚在一起更甚,你发一只,他发一只,烟瘾越抽越大,搞得浑身都是香烟味儿。好在阿良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后来下了个决心,就坚决把抽烟戒掉了。

    本来阿良自己抽烟就是好奇想试试的,不成想好奇害死猫啊!居然抽出了烟瘾。于是,阿良后来得出个经验,这个世间不是样样事情都可以试试的,不好的东西最好别碰!

    而对于建功来说,搓麻将和抽烟成为他人生的两大密友,而且他乐此不疲。

    如果说只看表面,你会觉得潘建功没有大志,而实际上,他是阿良他们这些人中后来最为励志的一位外地教师。从后来建功的成功来看,大智若愚这个成语还是有点道理的。

    建功最大的优点就是他参加工作以后,一直没有忘记学习,而且他的奋斗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考取中国人大的研究生。

    最初两年的教学工作,潘建功也是兢兢业业的,但苦于普通话的不标准,他上课学生总是说听不懂,所以,他教的初二外语的班级成绩一直没有多少起色,这对他形成了很大的打击。因为,教学成绩在学校这个小群体中来看,就是教师的生存之本。所以才有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之说。老师的教学实绩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学校考察老师是否过硬的基本标准。再加上学校考核制度的死板,使得学校里老师和领导之间少了许多人情味儿!

    尤其是潘建功为了努力提高教学成绩,由于年轻气盛,还和一位家长产生了一次很不和谐的矛盾,学生家长家族对他的强势威胁,让潘建功立志要从曙光中学考出去,再谋高就。

    也许吧,真的是天无绝人之路啊!在曹校长的有作为下,曙光中学赢得了一个看办初中中专班级的机会。对于农村地区的学校来说,那时候初中中专也是可以转户口的,学生三年毕业之后,凭借中专文凭,也可以在镇上的企业找个不错的工作,这对于一些家庭一般的农村孩子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那一年,学校开了两个会计专业的中专班。而潘建功就专职教这两个班的外语。

    就是这次教中专班的机会,等学生三年以后毕业,潘建功也顺利拿到了中国人大的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那时,全校上到校长,下到普通老师,都为之一震,想不到,这个教学普通的潘建功居然能够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大家都觉得他了不起,是个人才。

    而其实,对于潘建功在学校里平时的生活,阿良是最为清楚的。他们曾经整整相处了五年。

    潘建功兄妹三人,他是老大,下边还有个弟弟和妹妹。对于远在安徽老家的潘建功父母来说,老大念书的出息,一直是他父母亲的骄傲。而潘建功弟弟的却很不成材,在他父母的眼里,他弟弟始终是个遗憾。建功的妹妹也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在上到初三毕业以后就不再念书了。可以说,潘建功的父母也是举全家之力,把他供养到了本科毕业。如今参加工作的建功自然成为了全家日后的希望。

    而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建功来说,微薄的收入实在是难以对老家的父母帮上多少大忙。他唯一能做的事情是,就是通过学校校长的帮忙,把他的弟弟和妹妹从安徽老家带过来,安排到了街上的一家纺织工厂里打工。在厂里,他的妹妹很勤快,很快就适应了厂里的打工生活,而他的弟弟,虽然安排跟着人家师傅学习机修工,但却是整日里偷懒好闲,不好好做事情,这让建功在教学之余也很头疼。

    关键是建功的弟弟还不学好。

    为了便于对他弟弟的管理,建功在征得学校领导的同意后,安排他弟弟和他一道住在一间单身宿舍里。平时,兄弟二人住在一起烧饭吃。有时厂里放假,她妹妹也一道来宿舍里吃顿饭,兄妹三人看上去其乐融融,这个场景,让阿良觉得很温馨。

    就建功的外貌来看,他长得肥头大耳,身体也比较胖,性格也有些内向。而他的弟弟却长得精瘦,小鼻子小眼,脸上也很瘦削,唯独两只眼睛,看人时游移不定,给人贼眉鼠眼的感觉,但他却很喜欢和人交往。建功的妹妹却很开朗热情,每次看到阿良过去,都是大哥长大哥短的,嘴巴很甜,很令人人喜爱。每次看到他们兄妹相聚,阿良都要暗自感慨:同样是兄妹三人,就性格而言真的是天壤之别啊!

    而关于建功弟弟的劣迹,阿良也是一次偶然之间发现的。

    有一个阶段,宿舍里时常丢失一些小物件,比如袖珍收音机之类的东西。搞得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和学校反应要加强宿舍的安保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然而,令大家想不到的是,这些事情都是建功的弟弟悄悄干的,俗话说的好: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啊!

    就是在一个周末的休息日里,阿良独自在宿舍里看书,新民一大早就出去给人补课了。但他的袖珍收音机就放在床上的一块横木上。正当阿良看书专注的时候,突然间,一个黑影闪现在了阿良的眼前。阿良被吓了一跳,等阿良看清来人的面目时,他才发现原来是建功的弟弟。

    阿良有些责备的说道:“建国你怎么走路连点声音都没有啊!神出鬼没么?”说完话,阿良冲着他笑了笑。

    “良哥,不好意思,我只是顺便临时过来坐坐。”说着话的同时,他坐在了新民的床上。

    这时,阿良有些内急,连忙和建国说道:“你先坐一会儿,我去上趟厕所。”

    “好的,我待一会儿就去上班了。”建国漫不经意地回答道。

    等到阿良上完厕所回来后,建国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阿良也没有在意他的离去。依旧在看他的书。

    等晚上新民回来后,他每天照例都要收听一档音乐节目,但他找遍所有角落,也没有发现他的收音机的踪影。

    “你确保你的收音机是放在床上的吗?”阿良问道。

    “每天都放在那里的,一年多天气了啊!”新民肯定地说道。

    “那十有八九是被建功的弟弟顺跑了。这家伙下午来过的,我当时恰好出去上了趟厕所。”阿良和新民说道。

    “你还是晚上去和建功说说吧!让建功去问问他弟弟。”阿良和新民说道。

    等到后来建功问过他弟弟后,建国死活不承认,后来恼火的建功在他弟弟的被子里翻出了新民的收音机。

    这让建功火气大发,狠狠地教训了他弟弟一通,也许是打到了痛处,建国一发怒,逃了出去,后来就没了音讯。这让阿良和新民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东西虽然不怎么贵重,但碰到这种事情,大家心里都觉得很难堪。事情就这样算是暂时告一段落,恼火的建功也没有多去考虑他弟弟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过了几天,阿良才听建功说,他弟弟逃回老家去了。建功父亲打电话告诉他的。阿良听建功说话的时候,他依旧是满脸的愤恨。他知道,他弟弟回到老家也不会安分,他的老父母已经很难管束他弟弟的行为了。

    兄弟姊妹也许就是这样的,当生活在父母亲的羽翼下的时候,大家多数时候是相亲相爱的,但一旦成长之后,大多时候必然是分道扬镳的。有的时候,兄弟之间的分化堪比社会阶层的分化更加无情。

    而建功的妹妹和他的关系却是非常密切的。每次厂里发了工资,兄妹两个都要在宿舍里买点鱼和肉,按照他们老家的口味,烧的满宿舍的楼道里都飘满了香味。

    而每次他妹妹来时,建功都要邀请阿良和他们一道聚聚。这让阿良很是感动,由此,阿良和他们兄妹的关系也比较密切一些。尤其是阿良很佩服建功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学上进精神,对于建功兄妹的积极努力的生活也是深深地认同。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三年的努力学习中,建功两次参加了人大的研究生考试,第二次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他梦想中的再深造和由茧化蝶的人生跨越。

    临走的时候,建功兄妹请阿良喝了一顿酒,喝酒的时候,建功请求阿良对他妹妹稍微照顾一下,等他到北京那边安顿好以后,再想办法把他妹妹接过去。对于建功的请求,阿良都一一答应了,最后,阿良也回请了建功兄妹一顿酒,还赞助了建功八百快钱作为自己的一点心意。同事一场,阿良也只能能帮上那么点小忙了。后来,建功去北京上学后,他们的联系就非常少了。

    再后来,建功把他妹妹也带去了北京,她妹妹临走时还特意来谢了阿良对他的关心。

    当然,阿良在临别时,祝愿他们兄妹,在新的环境中,能够得偿所愿,人生路上风调雨顺。

    那次别过,人海茫茫,阿良和建功就再也没有见过。阿良也为他和建功的相识常发感叹:人生聚散两茫茫,缘尽缘散原本就是各安天命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