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上课和悟道
阿良和几位新教师经过认真准备,圆满地完成了学校给他们下达的开课任务,而且大家在公开课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个结果让学校本地教师对他们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那些有些资历的老教师,平时再和他们这些新老师讲话时,嘴巴里明显的客气了很多。不再是一味的怀疑和指责了。
通过这件事,阿良得出了一些人生哲理:别人对你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的。只有自己不懈的奋发上进,活的精彩,做的优秀,才能获得那些苛刻人士对你的刮目相看。行业和社会竞争导致了一个很无人情味儿的结果:适者生存和强者生存。这让阿良品味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将来生存所要面临的残酷和冷面。
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就逼迫着阿良在工作中不得不努力上进。其实,在《周易》一书里,古人早就就提示过大众: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只是只有经过具体事情磨练之后,人才能明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由此可见,古人的见地,也是经过切身体验的肺腑之言啊!
所以,读懂读会一本好书,让你可以少走几十年的弯路。这是阿良常常和学生们讲的一句口头禅。奈何,能听懂的学生却很寥寥。
经过了新学期最大的考验,接下来的教学之路应该是顺风顺水了。日常的课堂教学阿良还是按照年级里排好的课程井井有条地进行着,日子就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反复中上演着当天的精彩内容。只是偶尔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掀起点小小的浪花,算是阿良在每日平凡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大事件。每次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对于阿良来说,也只有这时才最能体现他对于学生管理的教学有方。
阿良的地理课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除了教师的个人魅力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讲课要新颖,要时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道理讲起来轻飘飘,要实现起来却很困难。没有十年讲台真功夫的磨练和揣摩,是很难达到这种教学高境界的。由此阿良也知道,自己今后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啊!想要出人头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平时在每节课上,阿良都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环节。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为他日后实现他的梦想做着准备。
而阿良自己最大的教学优势就是写诗的水平不错,虽然比不上古代的名家大腕,但读起来也很有意境。于是,阿良在课堂上常常强化他的这个教学优势,这对于阿良来说也是一种“因地制宜”啊!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是阿良发明的生存法则之一。
近来日子,阿良上的最得意的一节课,就是关于《亚洲气候》的一节课,阿良多年以后依然记忆犹新。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学习地理知识的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少了具体生活的体验。尤其是跨地域的生活体验更是少的可怜。所以,教学中如果能把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内容编排成朗朗上口的句子,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许多,也更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在讲到有关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时,阿良在黑板上信口写下了下面一首洋洋洒洒的地理诗句。
南方纬度低,
春来时节早。
已是万花红遍时,
塞北山川冰雪才融消。
北方纬度高,
日落西山遥。
待到傍晚乘凉时,
南方街巷灯火已高照。
啊呵呵,谁不夸咱中国冷热时差昼夜长短大江南北沿海内陆东西风光好!
哎嗨嗨,地理老师强调:纬度位置蕴含的地理知识应知晓!
阿良一边板书,一边组织学生朗读和记忆,同时,阿良逐句解释诗句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们听得起劲,学的积极,他们没有想到,地理还可以这么学。当然对于阿良来说,他也没有想到地理还可以这样教,或许这就是他对于地理教学的一种创造性教法吧!
写文章上有所谓“文无定法,文成法立”之说。阿良也套用一下,把他的这种创造性教法叫做:教无定法,教后法立。怎么样见效,怎么样符合学生的实际,就怎么样教学。这是一种实事求是,也是一种因地制宜,更是一种因材施教。后来的日子,阿良乐此不疲。学生们也很爱上阿良的地理课。
唯一遗憾的是地理是一门非考试科目,尽管阿良教的起劲,但在学校里的地位却没有象主课那样被领导所看中。以至于后来阿良自己都觉得,空有一身教学本事,奈何成就却稀松平常。
每每念及到这些,阿良内心里常常忿忿不平。于是,在每天回宿舍吃晚饭的时候,阿良和新民常常抱怨学科的地位不公平。考试科目家长重视,学校重视,对于非考试科目在家长眼里,学校眼里好像是可有可无的样子。
“这是教育体系安排中存在的问题,本来初中是义务教育,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现实教育中却完全盯好分数在运转,这是我们这些小老师难以改变的啊!”新民为了安慰阿良,也常常和他讲点大道理,意思是要阿良能够安于现状,安心眼下的教学生活。
“学校里还有高中部,明年看看能不能去教高中,高中里地理教学的舞台可能要广阔一些,眼下也只好努力搞好初一的地理教学了。”阿良和新民说道。
“这就对了,先把基础打牢,估计明年高中里肯定要选一位地理老师上去的,到时就看你和东学谁的教学水平好了,你们俩个有竞争啊!”新民好像未卜先知地和阿良说道。
“嗯,这倒是个问题,我还没有想到,新民你一说倒提醒了我,看来我要提早准备了。”阿良听了新民的话也似有所悟地说道。
“你和东学比,缺陷是学历低了点,你是大专,人家东学是本科啊!不过你的教学组织能力比较好,情商也不错,和学校里老师的关系搞得好,大家都很认同你的教学。 ”这是你的优点。
“那我得想办法和学校申请函授,听说学校里要校长点头通过才行的。而且要考试合格后才能去函授。下次碰见校长我得问问。”阿良和新民谈着自己的想法。
对于眼前存在的问题,阿良必需要为他日后的教学前途着想。况且,成为一名名教师已经成为阿良的一个夙愿了。如果在竞争的第一环节就败下阵来,那以后恐怕永无翻身之日了。也幸亏阿良那时准备的早,在后来学校提拔教师教高中地理的过程中,阿良顺利进级,第二年秋天新学期开学就实现了他教高中地理的梦想。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好老师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
也就是从阿良调到高中以后,东学再遇到阿良,就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客气和友好了,这是阿良所没有想到的。其实,阿良后来也在想这个事情,学校选择谁去教高中,完全是看老师的教学水平啊!如果学校让东学上去教高中,那阿良只好另外想办法了另谋高就,而如今学校安排他去教高中,显然是承认了他在教学中确实比较优秀,比较努力,这怎么能成为东学对阿良有意见的原因呢?
不过,阿良早就看惯了这种人间的冷暖,对于东学的冷淡他根本就没往心里去,曾经的苦难磨砺让阿良知道,这个世界上竞争本就是无情的。
“做好自己,做优秀自己,不愧对学生,不愧对这个职业,”阿良毕业时老教授的告诫常常回响在阿良的耳边。
要对学生负责,要对这份职业负责,其它的都是云烟,这是阿良那时对于自己工作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这些安排都是一年以后学校里确定的,阿良当时并不知情。而眼下,阿良依旧每天劲头十足地上着他的地理课,编织着他的成为名教师的奋斗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阿良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了这么句话。当然延伸下去发挥,就是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险恶,就有人心叵测。
阿良不知道,学校里的这个人事安排居然成为了横亘在阿良和东学之间今后几十年的江湖恩怨。阿良在教学中不懈的努力确实把东学这个同事给得罪了,而阿良自己当时却不知情。
其实,阿良和东学之间的关系应该说还不错,曾经阿良帮他一道去常州拿行李。工作中东学有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他也是尽力而为的。况且,阿良也没有从东学那里占过什么便宜。倒是有一次东学生病住院,阿良和其他几位宿舍里的同事们帮了东学很大的忙。
那次事情发生的很突然,下午放学之后,大家都回来准备烧晚饭了,突然间东学晕了过去,这把和东学住一起的刘兴华吓了一大跳。兴华急吼吼地叫大家来帮忙,阿良和新民跑过去手忙脚乱中把东学扶了起来,那时阿良看到东学脸色惨白,没有了血色,也不知道东学这是得了什么病。
“赶紧送医院吧!”阿良和新民说道。
“同志们谁有钱啊?有的话先借点儿啊?”阿良问赶过来帮忙的几位新老师。
“真没钱了,月底了,口袋里都空了。”兴华和其他几位老师一起说道。
“那你们先喊车送东学去医院 ,我去语文组钱老师家里去借钱啊”说着话,阿良急匆匆地往上次年级聚会的钱老师家里跑去。阿良在心里隐隐觉得,钱老师一定会帮组他的。他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判断和第六感觉去借钱的。
当阿良满头大汗地出现在钱老师面前和她说明来意时,钱老师很客气而且大气地借了三百块钱给阿良,这让阿良大为感动,觉得这世上还是真有热心的人。毕竟阿良和钱老师当时并不怎么熟悉。
阿良谢过钱老师之后,说钱会尽快还给钱老师的,一溜烟又跑回了宿舍。这时候,新民几个人也把东学抬到了楼下,大家一道喊了一辆汽车,把东学送到了市里的人民医院,安排住院。经过医生的诊断,好在有惊无险,东学在医院住了几天,出院后就回来上班了。
阿良交了住院费后,把余下的钱一并给了东学,嘱咐他说这是和语文组钱老师借的,等东学病好了再还给钱老师。
忙过了东学的事情,等阿良和新民他们半夜回到宿舍后,大家才在劳累中草草地吃了点晚饭。当时阿良心里并没有多想,谁不生个病呢?况且大家都是好朋友,彼此帮一把也是应该的。
等东学出院回来后,阿良和新民几位老师却没有听到东学对大家的一句感谢之词,这让阿良他们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儿。东学这家伙怎么连个感谢的意思都没有啊!
作为一个大集体,能给你提供帮助,这是应该的,但东学起码也要和各位老师们说声谢谢吧!
而且,关键是阿良还和人家钱老师借了三百块钱啊!说好的要尽快还的啊!可是直到那个月发工资,东学都没有还钱的意思,阿良只好先把自己的工资还给了钱老师,还说了一些感谢的话,表达了一点歉意。
不过,还了三百块钱后,阿良的口袋里也就所剩无几了。不得已,阿良只好提醒东学,住院交的钱是不是早点还给他。
东学后来还是在不情愿中把钱还给了阿良,这让阿良内心里很受伤,觉得东学这家伙在人情世故上缺的不是一点两点。以后和他再交往是比较困难的。
实际上,后来东学和其他几位老师的关系一直都是比较疏远的,尤其是结婚之后,东学和阿良他们就更是老死不相往来了。阿良直到后来几十年都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东学,让东学这辈子都没有再融入他们这个集体。
他们一起来到曙光中学教书的七个外地教师,本来应该是个团结的大家庭,本来应该在互帮互助中互相提高。奈何由于性格上的差异,认识上的差异,为人处世上的差异,导致他们本应该团结的集体逐渐分崩离析。
这能不能说是集体发展上存在的一种通病呢?好些看上去非常牢固的集体友谊,最后都是在各种矛盾中走向解体和消亡的。
不过,作为一个新老师,阿良始终是一如既往的积极上进。不管东学他怎么想,阿良在学校里该做好的事情,他依旧是不折不扣地圆满完成任务。这一点,让学校里的很多老师对阿良映象很好,也很认同阿良在教学中的独创性。
多年以后,当阿良再回首这段往事,他感慨自己幸亏当年的努力和积极,才成就了他日后的名师之梦,实现了他当老师的初衷。
最后,阿良根据这些个事情,得出了又一个人生哲理,并告诫自己的孩子记住:真诚和勤奋应该成为一个人终身不二的优秀品质。为此,阿良也作诗一首以警醒自己日后依旧要自强不息,心有大爱的同时更要积极上进,活到老,学到老,上进到老。
教人求真
华夏文明三千载,优良传统育英才。
教人求真真常在,待人以诚诚相待。
勤奋真诚求上进,孜孜以求长本领。
笑看人生千般苦,放眼未来做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