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河东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3.难忘的年级聚餐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53难忘的年级聚餐

    阿良和陈东学跑了一趟常州,他心里觉得东学这个家伙有点小气,而且回来连句客气和感谢的话都没有,这让阿良觉得和东学做朋友有些委屈。自己既出力还出钱,到头来东学连句感谢话都没有,这让阿良更加觉得东学在做人方面也有些欠缺。

    或许当时是阿良想多了,但后来又发生的几件事,让阿良内心也很受伤。以至于在其后的几十年当中,为了心灵不再被伤害,阿良和东学基本上很少交集,更谈不上要好的朋友了。

    也许古人说的好,道不同不相为谋啊!阿良和东学在思想上是属于俩个不同世界的人,只是开始时大家不够了解,阿良能帮助东学一把,也是出于自身内心的热情。大家独自出来闯天下都不易,就应该有互相帮助的精神。否则,以后的人生之路怎么能越走越宽呢?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他们这些作为教师的年轻人所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啊!

    好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冲淡了阿良对于东学的芥蒂,他每天专注于自己的学生和课堂,力求把每一节课都上好。

    周五,当阿良一大早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其他几位数学老师已经早早地准备上课了。上午第一二节课是数学课的天下。办公室里又只留下了阿良这个孤家寡人。阿良看着门外翠绿的树枝,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有节律地摇动着,偶尔有几只飞鸟和蝴蝶飞过,给校园里这方小小的绿色世界里平添了无数生机。

    阿良的课早就备好,对于下午的课他已经是烂熟于心了。独自坐在座位上的阿良心里不由得有些落寞,他突然间又想起了彩莲,想起了他在学院时和彩莲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可惜,时光已经飞逝,如今他和彩莲天各一方,也不知道远方那个可爱的女孩儿,是否也在思念他!相思真的苦,阿良内心里涌起了万般惆怅。

    正当阿良想着自己的心事的时候,隔壁年级组长走了进来,他看了看阿良笑着说道:“阿良老师,今天晚上我们初一年级所有老师要在另一位语文老师家里搞个小聚会,你准备准备,晚上就不要回去了,和我们一起去集体活动。”

    “谢谢周老师,我正在为晚上的吃饭问题发愁呢?等下午上完课后,我一定跟着周老师一道去!坚决服从领导安排!”阿良笑着和年级组长比划了个敬礼的手势。

    “好的,下午你们几个外地教师一道来吧!李新民知道地方的。”周老师补充说道。

    “没什么事情的话,我先过去了,你认真备课吧!”说完话,组长回到了自己隔壁的办公室。

    阿良来学校后,还是头一次参加私人活动。借此机会,他知道他可以和初一其他老师有个难得的交流机会了,阿良心里很高兴。了解当地风俗习惯,适应当地生活方式,也是自己要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的需要。当然,和老教师们相处,阿良也能尽快学习一些和家长、学生在沟通方面需要注意的方面。

    生活不易,教学也比较艰难,这需要自己时刻努力上进。阿良在心里暗暗地想到。

    下课铃声想了,数学老师们纷纷下课返回了办公室,他们围绕着晚上年级里集体吃饭的事情又展开了许多话题。

    “小李老师,小良老师,晚上你们一定要去啊!”蒋老师对着坐在她旁边的李新民说道。

    “到时让你们尝尝我们这里放糖烧的菜,鲜的很。”蒋老师补充说道。

    “说到烧菜,我倒更怀念老家的麻辣味道,吃着过瘾。”李新民对旁边蒋老师说道。

    “你们那个川菜辣的要死,我们这里吃不习惯的。”蒋老师说道。

    “现在吃辣成了潮流了,街上又开了好些家麻辣火锅店,最出名的就是小学旁边的烧鸡公麻辣店了,每天晚会上生意兴隆啊!”坐在后边的刘老师也说道。

    讲到刘老师也是个人物,据说他的老丈人是个大老板,市里开了好几家公司。后来过了俩年后,刘老师办理了离职手续,去江阴城里开了一家大饭店,继承了家族的产业。阿良去的时候,他那时还在学校教书。

    “小良老师,你们老家也吃辣吗?”刘老师问道。

    “吃一点,没有新民他们那么厉害,我老家基本上以原味儿为主,作料放的也少。”阿良和刘老师说道。

    “南方吃的东西分的很细,猪肉按照不同的部位划分出不同的价格,猪蹄、猪头、猪内脏、大小排骨也分的清清楚楚,各有各的烧法,味道也不错。菜做的很精细。我老家相对比较单一,分的没有这么细。”阿良继续和刘老师说道。

    说说笑笑中,上午的时光也悄悄溜走了,又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

    阿良和新民一道来到了食堂,学生们也在忙碌着找自己的饭盒,一只只硕大的蒸笼排放在食堂的地上,学生们按年级在有序的拿着自己的饭盒。那时,每到学生中午吃饭的时候,路远的同学都是带饭到食堂蒸着吃的。阿良他们也是早上把淘洗好的米放在饭盒里,交给食堂师傅负责蒸熟。然后再买一份食堂提供的菜。由于在学校中午吃饭的师生人多,所以每到中午吃饭的时候,食堂里都很拥挤。

    阿良用饭盆打了一份青菜和一份青川鱼。阿良是头一次听说这种鱼的,而且当地老师说这鱼味道不错,刺也很少,很好吃。出于人们的口碑感染,阿良于是也买了一份。

    等阿良把自己的饭盒找到后,在食堂的餐桌上,他们几个外地教师和往常一样就又聚在一起开始集体吃午饭了。

    “我们是每天中午午会一次啊!”新民夹着一块青川鱼边吃边笑着说道。

    “今天早上教育了几个调皮的学生,我班上学生已经适应新环境了,开始老练了,有几个小子也开始搞事情了。上午抓了一下班级纪律。”语文老师刘兴华和大家说道。

    “大家上课要注意抓好各自的课堂纪律啊!班上现在的小孩子们狡猾的很,有些学生很不要好的。”兴华和大家强调道。

    “是的,我班上也有几个小子不要好,这周日准备去家访了。要尽早和家长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家长对于孩子的看法。 ”王建平也说道,他是初一三班的班主任。

    “我班上的学生倒乖的很,大家管理上要注意方法,要发挥学生管理学生的机制,培养好班干部。”新民显然是志得意满。

    旁边阿良听着大家的讨论,他没有说什么。对于班主任管理方面的事情,他眼下还不用操心。

    阿良吃了一口青川鱼,没想到一股海鱼特有的腥味儿一下充斥了整个嘴巴,阿良不由得想胃翻。我的天!这鱼怎么这么难吃啊!阿良一边吐出鱼块,一边抱怨着说道。

    “你们都说这鱼味道好的很,我怎么觉得这鱼很难吃啊?”阿良看着旁边吐了几根鱼刺的新民说道。

    “就是腥味儿重了点,以后你就会适应的,大口嚼嘛!像我这样。”新民说着话的时后,大口嚼起了他的青川鱼。

    “我还是吃点青菜吧!今天这鱼买错了,还有几块鱼,新民你就帮忙解决了吧!”阿良说着话,把装着鱼块的盆子推到了桌子中央。

    “来,我这里有红烧肉,给你夹一块吃吃。”张卫国说着话,把一块肥嘟嘟的红烧肉放到了阿良的饭盒里。

    “哎呀,卫国客气的,让我感动的流泪啊!谢了谢了。”阿良说着话,就着红烧肉吃了一大口米饭。

    “还是肉好吃,甜而不腻,好味道。这里红烧肉和我老家的味道不同,甜糯柔软 。”阿良边吃边说着自己的感受。

    “下次我来给大家烧个麻辣酸菜鱼,让大伙儿开开眼界。”旁边胡亮平说道。

    “烧鱼是一绝,尤其烧螺丝更是拿手,干脆周日我们就聚餐一下嘛!”王建平说道。

    “我们今天晚上有年级聚会,还是下周日吧?”卫国说道。

    “今天晚上初一年级聚会,大家到时要好好喝酒啊!”刘兴华说道。

    “听说这里的米酒味道不错,但容易醉,同志们喝的时候注意把握啊!不要大出洋相。”刘兴华提醒大家说道。

    “你们都去了,晚上就留下我一个孤家寡人了。”陈东学旁边不无遗憾地说道。

    “一样的,你们初二年级也要聚会的。”阿良和东学说道。

    “反正我也不喝酒,聚不聚的也无所谓的。”东学抱怨道。

    “周末了,大家辛苦了一周了,放松放松也不错,况且可以和本地老师们打成一片,也是件好事情。将来有什么困难我们还可以和人家求教。”阿良放下手中的筷子说道。

    一顿饭,是他们一上午的工作总结,同时也指明了他们接下来需要前进的方向。这就是他们那时单身时的简单而又快乐的教学生活。

    下午放学后,学生们也是一身的轻松,回家的车子骑得飞快。在学校里被老师们管了一周的学生,好不容易等到放假,他们的开心,就好比关在笼子里的小鸟重新获得了在天空飞翔的自由。三三五五,叽叽喳喳地走出了略显古老的校园。没过多久,校园里就恢复了在假日里才有的宁静。这时,只有鸟儿们成为了绿色校园里的主人,飞上飞下,互相追逐嬉戏。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一首校园鸣奏曲。

    阿良和新民以及整个初一的老师们,在年级组长的召集下,一道来到了位于镇子上的钱老师家里。钱老师家的房子从外表看上去,也是白墙黑瓦,是南方人家那种特有的三层自建房。

    一般来说,曙光镇上的自建住房,大多是三间三层的格局,房子前后进深七到八米,长大约十五米左右。这是当地人们普遍的建房格局。钱老师是位女教师,人个头不高,人很小巧,但讲话时总是面带笑容,是个很热心的女老师。不过,据年级组长说,钱老师的老公是个人物,在村里做书记,是个官职不大但很有能力的乡村干部。所以,钱老师的家庭条件,在当地当时的镇上来说,已经算条件很好的家庭之一了。要知道,在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的人家并不多。而钱老师家里当时已经装了空调。怪不得年级活动要到钱老师家啊!阿良走进钱老师家后才觉得人家的生活条件确实不错。比他们住的那个每天西晒太阳连电风扇都没有的闷热无比的宿舍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阿良和大家落座后,空调的凉爽一下包围了阿良的全身。刚才还是火辣辣汗流满面,现在立马转变为凉爽无比。真是天上人间的感受。看来,条件好是不错,人可以少吃好多不必要的苦。阿良不由得在心里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老师们落座以后,年级组长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开场白,只见他对着大家说道:“我们这是按照惯例,每学期开学时大家聚会一次,一是为大家加油鼓气,争取本学期我们初一的成绩能名列前茅;二一个是传达学校对我们的关心。以张校长为首的校领导对我们年级也很关心,特别为我们提供了点活动资金,虽然不多,但代表一个心意,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感谢学校领导的关心。另外,我们年级自己也凑了点资金,虽然也不多,但我们自己买菜,自己加工,基本上也够了。这里尤其要感谢唐老师,他一下午为我们买菜烧饭,给大家准备了几桌丰盛的晚饭。大家一起鼓掌,感谢唐老师为我们的付出。”说着话,周老师看着唐老师率先鼓起了掌。

    这时,阿良才注意到,唐老师大概五十岁左右,人比较胖,他站起来有些腼腆,略带难为情地说道:“这个小事情,就是大家不要嫌弃我烧菜的水平。我们曙光本地特色菜,基本上准备齐全了。大家要吃好喝好,以后在工作中才有力量!我们大家一起举个杯吧!”说着话,唐老师举起了手中的酒碗,一碗米酒一干而尽。

    “来来来,大家举杯,我们先喝一个,为我们以后能取得优秀的教学成绩干杯!”年级组长周老师招呼大家一道喝了一口碗中清澈甘冽的米酒。

    看着年级组长的热情,阿良和新民他们几个也很感动,纷纷喝掉了自己面前碗中清澈甘甜的米酒。

    阿良是头一次喝这种米酒,由于不像白酒那么刺激,阿良跟着大家一口气喝干了碗中的酒。旁边唐老师又给大家碗中倒满了酒。阿良看着碗里清澈的米酒暗自想到,按照这种喝法,这是要喝醉的节奏啊!一口一碗。他捅了捅旁边坐着的新民说道,“悠着点喝吧,这样喝下去不要醉啊!”

    “是的,这酒后劲很大,同志们要喝慢点。”新民和其他几位外来老师说道。其实,除了东学以外,他们六位外地教师今天都来了。而且坐在同一个桌子上。

    阿良低头夹了一个红通通的河虾放入了口中,一种甘甜鲜香的味道瞬间传遍了他口中所有的味蕾,激发了他所有味觉神经的条件反射。

    “白水煮河虾,出锅后淋上葱油,味道很好,咸中透着虾肉的甘甜,鲜中浸润着葱油的香味儿,真是少有的鲜香,菜中一绝啊!”唐老师和大家解说道。

    “来来来,你们几位新老师,多尝尝。 ”唐老师不停地关照他们吃菜。

    阿良放眼满桌子的菜,真是琳琅满目啊!

    阿良数了数桌子上的菜,大概有十几种。冷菜有红烧鸡脚,油亮亮的,吃起来香味儿独特,很有咬头,一只鸡脚可以搞掉一晚米酒,想不到鸡脚也是个很不错的下酒菜。阿良记得,在老家每次杀鸡时,鸡脚基本上是扔掉的。

    鸡脚,鸡翅,白斩鸡快,哎呀,光是一只鸡就有这么多种类,真是物尽其用了。阿良不由得感到,南方人们吃的确实精细,除了味道好,连颜色造型都很有讲究。

    炒菜就更是丰富,什么雪菜炒笋、木耳炒蛋、青椒炒鳝片。。。。。。。总之,阿良头一次在这里吃了这么丰盛的晚饭。对于吃饭,让阿良那天大开眼界。

    吃饭的时候,阿良和他们几个新教师一起给大家敬了碗酒,说了好些感谢的话。当然,那天阿良也喝了好几碗老白酒。他有些喝多了。好在他还拎的清,而旁边的胡亮平和王建平有些喝醉了。这俩个家伙一味的敬酒,尤其是和外语组的几个本地老师又干了好几碗。等后来他们回到宿舍后就彻底的醉了。这也让阿良领教了米酒的威力。从这次喝酒以后,再出去喝酒,阿良他们几位,就不敢再这么大碗大碗地喝米酒了。

    因为,醉酒以后,难免会出洋相,让别人产生各种想法和说法。

    不过,好在大家都是为了尽兴,多喝点也是正常,只是对于他们这几个外地教师来说,没有想到米酒有这么大的威力。按照阿良的感受就是:好喝但难控制,后劲太大。

    聚会结束后,阿良他们几个和年级组长以及钱老师告了别,感谢他们对外地教师的关心,然后,几个人一道说着酒话返回了他们那幢简易的宿舍楼。

    吃了第二故乡的菜,喝了第二故乡的酒,阿良和他的同伴们也就成为了第二故乡的人。他们从今往后就算入乡随俗了,归入了江阴新市民的行列

    回到宿舍,阿良乘着酒兴,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作为对于这次聚会的纪念之作。

    难忘的聚会

    人生相聚皆有缘,个人头上一片天。

    今日有幸来聚会,感谢组长相提携。

    加油打气鼓干劲,家常土菜米酒醇。

    虽有放肆皆喝醉,无碍酒醒更专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