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河东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3.返乡之后,依旧奋斗。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3返乡之后,依旧奋斗。

    从学院和彩莲告别以后,阿良怀着满腔的依恋再次返回了家乡。在正式参加工作之前,他想回老家先看望看望一年多时间没有见面的父母亲和妹妹。父母亲是他这辈子内心深处最为牵挂的人。按照古人的说法:父母在,不远游。阿良不但远游了,而且恐怕以后和父母亲也是聚少离多了。这一点,让他的内心里也很纠结,孝与不孝在他的脑袋里也时不时地打架。

    为了生存,他选择了离家;而为了安慰自己的心灵,当下的阿良,他也只能是在假期里回家多陪伴陪伴自己的父母亲了。也许吧,忠孝自古难以两全。将来等自己在工作的地方安定以后,把父母亲接过来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阿良回到老家后,家里困难的日子也没有多少改观。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北方农村来说,尤其是阿良的父亲,作为家里主要劳动力,连下地走路都有些困难了。阿良回去看到老父亲的情况,心里也很不是味道。虽然老父亲也去城里的大医院看过几次,但开了药吃过后依旧没有多少效果,只是每天吃点西药,来缓解关节炎带来的腰腿疼痛。这个贫穷的家庭迫切需要他回来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而可惜的是,回到家里的阿良,他身上也没有多少钱,大学虽然已经毕业,但连回来的路费都是阿良和班级里的几个同学借的。当然,后来阿良参加工作后,把这些和同学借的钱全部都还给了他的同学们。

    回到老家,阿良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想办法挣点钱。这将近两个月的暑期里,他需要找点事情做做。

    每年暑假里回去,都是家里农忙最忙的季节。家里种的几亩小麦基本成熟了。为了减轻点而劳动负担,阿良这次是请村里收割机帮忙收割的,当然,他和开收割机的人说好了,收割机的费用暂时先欠着,等他上班后领到工资再付给他。由于大家从小都认识,所以,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在村里,好多事情都是先欠账后做事,毕竟大家手头都不怎么宽裕。一般来说,都是到农忙结束,快要过年了,他们也就开始最后收欠债了。到年底,阿良铁定还钱。毕竟,从8月份起,他就有了工资报酬。

    和去年一样,今年用收割机收割小麦到底轻松了很多,而且收获后的麦子也很干净,在场院里晒几天就可以归仓了。经过几天的忙碌,阿良把家里父母亲和妹妹的口粮问题先解决了,这是他每年暑假回来必须要先完成的一项任务。在那个时代,在个体经营盛行的时期,村里的年青人爆发了外出创业的热情。有好些人都到城里务工,其中有不少人混的非常好,不比阿良上大学差多少。而阿良的脑袋里还纠结于等分配上班,开始按部就班的生活,这或许就是念书造成的一种困局,千辛万苦得来的工作机会,毕竟弃之可惜而且也不甘心啊!

    而老子先哲曾经一再告诫世人,舍得舍得啊!有舍才有得。念大学然后分配工作或许在当时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人生流程吧!阿良说真话也没有想到要干点其他更能够让人辉煌的事情。之前暑假里做了那么多小生意,居然没有开起经商的念头,从而没有在有限的人生征途中获得大富大贵。阿良后来想想,还真的如一句俗语所说:富贵在天,强求不得。

    阿良回到家里,最开心的是阿良的母亲。在阿良的记忆里,母亲虽然没有多少本事,但她对他和妹妹的爱是最真善的。听妹妹说,在阿良回来前的几天,每天吃饭都要和父亲念叨,儿子什么时候回来。而当阿良回来以后,母亲也尽最大可能做出各种可口的面食,让阿良重温了儿时记忆中家里面食的美好味道。

    忙完家里的农事,阿良和左邻右舍的人们也在傍晚的时候,一起坐下来聊聊有关他上学的事情,以及有关苏州的一些概况,邻居们听了也很新奇,都说阿良是到了人间天堂。至于天堂不天堂的,也只有阿良自己心里明白,所谓“天堂”,其实都是人们在自己千辛万苦的努力下奋斗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罢了。自然条件优越,也只是一种助力,助力人们生活相对容易一些,同样的付出,可能获得比较多的回报。

    对于家乡来说,阿良更多的是体味到了发展的相对落后,整个村子一年多来依旧是老样子,无非就是今年谁家老人去世了,谁家孩子结婚了,谁家盖房子了。。。。。。

    就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阿良深刻领会了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所写的《回乡偶书》中的那种意境: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在匆匆奔波的人生路上,古人也好,今人也好,都在变与不变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感受。

    阿良这学期回来,在家里住了几天后,他内心里无缘无故地升起了一种孤独感,就是他在村里很难找到能和他说道一起的朋友。虽然有的人也是阿良小学时候的同学,但那种无形的认知上的差距,每次谈吐中都让阿良觉得有些尴尬。有时和他们说话真的没什么共同语言的。而好些和他一道念书的好友,也都从家里考出去了,大部分都在市里参加工作了,暑假也很少有人再回老家来。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是生活中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事情。

    谋得志同道合人,加入由志同道合者构成的团队,然后一起风风雨雨闯天涯,或许这就是念书和不念书的区别吧。念书其实就是为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寻找到那些能和你一道共同奋斗的同道中人,大家共同创业、共同奋斗、共同谱写人生的奋斗史。这也是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的一大伟业啊!

    阿良回到家里,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他最后还是把目光转到了家里种的几亩玉米上来。他想把家里的鲜玉米卖到城里的市场上去。毕竟,暑假里家里的玉米开始成熟,尤其吃起来口感甘甜,如果鲜食的话,卖的价格可能比光卖玉米籽要合算的多。

    为此,那天吃晚饭的时候,阿良和父母亲提出了他的想法。

    “爸,家里种的几亩玉米可以鲜食了,我去城里卖掉点吧!”阿良和他父亲说道。

    父亲听了阿良的建议,一边吃饭一边说道:“好是好的,就怕卖起来不容易。你还是到城里你姑姑那里,去看看城里鲜玉米行情怎么样,明天上午你就去,顺便掰个十几个玉米棒子一道带下去。和你姑姑姑父问好,他们为你上学帮了不少忙,你也去谢谢他们。”

    “刚回来才几天,就又想着去卖玉米了,先歇个几天再说吧!”阿良妈妈在旁边插话道。对于母亲来说,他生怕阿良太劳累。

    “没事的,妈,我这些天又不累,有的是力量,你就不要担心了。”阿良对旁边吃饭的妈妈说道。

    “妹妹又不在家里,我能多做点事情,也是应该的啊!这么多年离家在外,儿子对家里的贡献实在是太微小了。”阿良继续和父母亲说道。

    “能回来看看,就很好了,我们家里又不愁吃喝了,你就放心干你的事情吧!”阿良父亲抬头看了看自己的儿子说道。

    “接下来你的担子更重了,既要找对象,又要考虑解决住房的事情,虽然不知道你工作以后怎么样,但这桩桩件件事情都不是小事。父母亲也是帮不上你什么大忙的,凡事你要自力更生了。”阿良父亲说着话,嘴里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个父母亲就不要担忧了,眼下我还年轻,那些事情以后再说吧!眼下我先帮家里把玉米卖掉点,挣几个零花钱再说吧!”阿良和父母亲说定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天早上,阿良吃了点早饭,骑了辆自行车,到自家玉米地里掰了十几个玉米棒子,装好袋子后,一路骑行,来到了住在城里的姑姑家。对于姑姑家来说,阿良早就是轻车熟路了。毕竟他在姑姑家里住了一年多天气。这里曾经留下了他为考学而奋斗的足迹。

    对于姑姑和姑父来说,他们可以说是阿良这辈子的贵人,而且,姑姑和姑父也是那种但求施恩,不求回报的人,对于这一点阿良对他们敬佩不已。本来嘛,姑父姑姑也是普通的市民,收入也一般,又要养活一大家人,他们也不容易。只是后来,表哥表姐他们陆续工作了,他们的生活也才开始逐渐富裕起来。家家都有自己难念的经,阿良对这句话理解尤其深刻。这个社会,人人都不容易,不管是成功高贵者还是失败卑微者。

    阿良到了姑姑家,把东西放下来,当他敲门看到姑姑时,姑姑高兴的瞬间流出了眼泪。

    “呀,阿良来了,老头子,看看我们的侄子来看你了,”姑姑拉着阿良的手,硬是让他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冲着在厨房里烧午饭的姑父喊道。

    “姑姑心里一直惦记着你呢?大学终于毕业了,千难万难都过去了。”姑姑一边张罗着午饭,一边和阿良说着话。

    很快,姑父把午饭烧好了,有鱼有肉,荤素搭配很有讲究。“阿良,我们先吃,等会儿你表哥表嫂回来,他们自己会弄得。”说着话,姑父替阿良盛了满满一碗米饭。对于阿良来说,最对胃口的就是姑父烧的碎肉大蒜子红烧茄子,那种蒜香扑鼻而来,阿良狼吞虎咽,一碗饭下去,阿良接连打了两个饱嗝。

    “阿良,来再吃点,正是年轻力壮能吃饭的时候,”姑姑说着话,又要帮阿良盛饭。

    “姑姑,不吃了,吃饱了,”阿良说着话,连连和姑姑摆手,示意他不要了。

    阿良刚吃好午饭,表哥表嫂从店里回来了,阿良一一和他们打过了招呼。表哥表嫂看到阿良回来,也是满脸的高兴。

    “锅里还有菜,你们自己去盛吧!”姑父和表哥说道。

    说着话,表嫂把菜盛了出来,表哥从柜子里拿出一瓶白酒,打开瓶盖说道:“阿良,现在大学毕业了,也没什么顾忌了,要不要陪哥喝一杯?”

    “表哥,你喝吧,我午饭吃过了,你知道的,我喝酒不怎么行的。”阿良和表哥说道。

    “那我自己喝了,就不强求你了。”表哥说着话,一口酒就喝了下去。60多度的白酒,表哥喝起来就象喝白开水,眉头都不皱一下,阿良对于表哥的酒量很是佩服。

    阿良和姑父姑姑把自己念书和毕业分配的事情和他们说了说。姑姑很不赞成他留在南方,而姑父却称赞阿良有想法,呆在老家也没什么大前途,还不如出去闯闯。在这一点上,阿良和姑父取得了共鸣。

    其实,姑父也是东北人,他也是大学毕业后来呼市工作的,现如今日子过得不是也很好吗?姑父以身说法,给阿良讲了他刚来这边的艰难生活历程。阿良听了也很受鼓舞。

    等表哥表嫂吃好午饭后,阿良和姑父一家人说明了来意,想在城里卖几天玉米,看看行不行。

    “那还不是小事一桩,正好你可以在我们小店门前卖玉米啊?顺便你好帮我们照看一下门前的水果摊位。”表哥听了表示欢迎。

    “我想卖鲜食玉米,一边煮一边卖,这样吃起来热乎乎口感好。”阿良和表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简单啊,我给你准备个三轮车,在准备一个煤炉,一口铝合金锅子,煮好一锅卖一锅,三轮车上就放玉米,旁边卖熟的,车上卖生的,顾客想要什么就卖给他什么。”表哥不愧是个做买卖的好手,三下五除二就为阿良卖玉米的事情出好了主意。

    “至于价格么,熟玉米一块一根,生玉米八毛钱一根,估计问题不大。”表哥继续给阿良解说到。

    事情居然这么顺利,阿良也没有想到。既然表哥帮忙,那阿良说干就干,骑着表哥提供的三轮车,一路回到了村里,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开始他的卖玉米生意。

    那天晚上,等他回到家里和父母亲说姑姑家的情况后,父母亲也为他感到高兴。高兴之余,阿良父亲说了一句话:“还是血浓于水啊!这种恩情你将来可不能忘记啊!”

    是的,阿良心里也明白:受人滴水知恩理当涌泉相报!这是他老早就接受过的教育。

    那天晚上,阿良仍然习惯性地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感恩亲情

    人说亲情似海深,

    既救急来也救穷。

    他日如果能显贵,

    定当回报施恩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