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间烟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念念不忘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曰: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一个月后,高宗病情好转,即着命张文瓘、戴至德与李敬玄三人留守长安,辅佐太子李弘监国,自己与武后则携李令月出巡东都洛阳。应李令月所求,上官婉儿一同前往。

    出了皇城,李令月见銮驾内只有自己与父皇母后,便问武后道:“母后,弘哥哥、贤哥哥、哲哥哥还有旦哥哥他们怎么不和我们一起去洛阳啊?”武后道:“你弘哥哥现在开始监国,诸多国家大事得慢慢熟悉,其他几位哥哥也是有事处理,他们可比不了月儿逍遥自在啊。”李令月又道:“那月儿可以与弘哥哥一起监国,帮他分担事务,与贤哥哥、哲哥哥还有旦哥哥他们一起处事,这样他们就有时间陪我们了。

    高宗武后听了李令月此言,皆冁然而笑。高宗道:“月儿小小年纪,便有要为皇兄分担之意,他们知了定会心喜,只是监国之事,月儿得问问你弘哥哥,看他心意否!”李令月道:“好,月儿回去就与他们说。”看见李令月如此天真无邪,高宗与武后也不自觉的想起自己的儿时,那时自己也是如爱女这般。于是,高宗与武后二人相视一笑,武后更是将李令月抱在怀里,理了理爱女头上发丝,纵使那发丝并未飞乱。

    半月前,明崇俨向高宗特请返回洛阳玄元皇帝庙看望恩师——国师,故明崇俨现于玄元皇帝庙中。庙中国师叫来明崇俨,对其说道:“徒儿,陛下将至,你准备接驾吧。”明崇俨问道:“那师傅呢?”国师道:“我与小师弟将去远游。”明崇俨又道:“徒儿冒昧一问,师傅为何不愿面见陛下?”国师叹了一气道:“陛下为《》而来,为师难从陛下之意啊!”明崇俨道:“徒儿明了,徒儿定会做好迎接陛下之事,还望师傅安心。”国师又唤了明崇俨走上前来,在其耳边说了些私语。

    高宗一行人抵达洛阳天宫后,时值夜宴,宴会上,裴行检禀道:“禀陛下,陛下嘱咐臣之事,臣已办妥,明日即可前去探望国师。”高宗道:“裴爱卿办事一向让朕安心,朕在此敬裴爱卿一杯。”李令月听见明日要去探望国师,于是跑到高宗面前道:“父皇,我与婉儿姐姐也想同去看望国师,父皇可否带上我与婉儿姐姐?”高宗道:“可以,不过月儿得听话哦。”李令月听此满是心喜,一口同意道:“一切皆依父皇。”一旁的武后见了,说道:“探望国师,月儿就如此心喜啊?”李令月道:“国师道法高深,明日得见真人,自然心喜。”李令月暗自心想:“很快就要知道你在何处了呢!”

    李令月与上上官婉儿行至大殿前,只见一容貌俊秀,风姿神异的男子走出来,走进一看,迎接他们并非国师,而是国师的大弟子明崇俨,明崇俨行礼道:“臣明崇俨拜见小公主。”李令月道:“明大人不必多礼。”李令月见是明崇俨来迎,便问道:“明大人怎么也在此地啊,国师大人呢?”明崇俨回道:“回小公主,臣先前向陛下告假,便来此看望家师,谁知家师已于数日前远游至今未归。”李令月听此心情瞬间一落千丈,心自暗想道:“再不能再见了吗?”

    遂即,高宗与武后追了过来,明崇俨见此行礼道:“臣明崇俨拜见陛下、皇后娘娘。”明崇俨按国师之言向高宗言了情况,李令月则进殿跪在太上老君的雕像前,双手合十,心里暗许道:“祖上大人在上,后世子孙李令月拜见,恳请祖上大人保佑月儿早日寻到救命恩人。”

    高宗武后进了大殿,武后将李令月扶起,丘神勋取了香,左手持住香脚,将香头向下倾斜点燃,然后盛于高宗手上。高宗双手持住香脚,三拜神像,心自默念《上香咒》:“常焚心香,得大清净”。

    高宗拜过之后,便用左手将其一一插入香炉中,第一枝插在香炉之中,心自默念道:“志心供养道,当愿众生,常伺天尊,永脱轮回。”第二支插在香炉之右,心自默念道:“志心供养经,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第三支插在香炉之左,心自默念道:“志心供养师,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上完香后,高宗恭对神像,肃立礼拜,心自默行道:“天佑李氏,天佑大唐,利益群生,慧光无处不及,氤氲何处不在!遂心念福生无量天尊!”遂即,高宗率人返回皇宫。

    而国师与那小道士二人自离开玄元皇帝庙后,即去了双峰山上的东山寺,时弘忍大师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作一偈,以表明自身悟境。弘忍大师道:“为师前些日子身中九尾灵狐之伤难愈,不日将要圆寂西去,为师衣法,欲传于你们其中一人,你等且各作一偈,好让为师知其自身悟境。”上座神秀作之一偈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大师听了,轻捊胡须,开颜一笑道:“不错,心如明镜,远了尘埃,自见我佛。”

    弘忍大师又道:“惠能,你所作何偈?”惠能即作一偈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大师听此连续点头数下,自觉惠能悟境远高于神秀,正要出语之际,即见不远处有一僧众正领了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俩道士前来,弘忍大师对众门人能道:“看,那何处惹尘埃的来了。”众门人举目看之,果真是俩道士来了。待那俩道士走进些,众门人仔细一看,正是国师与小道士二人,众门人随即以礼相迎。

    弘忍大师嘱咐门人招待小道士,自己则领国师前往主室。国师随即御一神通法术,隔空取来一四方紫檀木盒,将其交予弘忍大师,弘忍大师接过盒子问道:“此物是?”国师道:“里面所盛也。”弘忍大师惊道:“道兄这是何意?”国师道:“自九尾灵狐事件后,陛下寻之意变重,三番五次明里暗里派人来寻,数日前更是亲临道观,此物若再在我手,恐将难保。如今我将托付在你寺,名在我手,实则在你,任人明里暗里掘地三尺也是难寻。”弘忍大师叹道:“本是为盛世指引,却被世人过度执念,可叹众生何解!”国师道:“如此,我于此拜谢了。”

    国师领小道士离开东山寺已经是入夜,夜里弘忍大师叫来惠能,为其宣讲《金刚经》大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惠能大悟。弘忍大师道:“为师衣法现已全传于你,为师圆寂后,望你有所传承。”惠能回道:“弟子谨遵师命。”

    遂即,弘忍大师将那盛有的紫檀木盒交予惠能,惠能接过木盒,见木盒上有道家咒印,问道:“师傅,这是何物?”弘忍大师道:“世人所寻。”惠能又道:“此物不是在国师手中吗?”弘忍大师道:“岁月将变,日月凌空,为防不测,国师今日将其密交予我寺,望徒儿永守此物。”惠能道:“弟子谨遵师命。”

    俄而,惠能收拾衣物,携了出寺,南归而去,至此开始若隐若现于人间;而神秀、法如等十大弟子亦是散去各地,传化一方世人。

    流年已至四月,武后处理军国大事已经多年,可谓劳苦功高,时武后为佛门寺院捐以两万贯脂粉钱。按例,捐以香火钱者可以自身形象刻大佛一尊,于是武后以自身形象在洛阳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一尊,自似南海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此举被大理寺卿裴行检视为与礼不合,故上谏高宗望武后撒消此举。谁知此谏惹得武后震怒,随即降其大理寺卿一职。数月后,大佛完工,众人返回京师长安,裴行检告老还乡。

    一回长安,张文瓘便谏言洛阳之事,张文瓘道:“裴大人谏言按律所行,皇后娘娘之举亦不合礼,皇后娘娘却撤去其职,不智也,还望陛下还其公道。”听此武后怒道:“公道,本宫不杀他已是最大公道,人人捐善皆可刻其面容,只因是本宫就各种邪礼言而论,不思良策造福国民之人,撤去其职有何不可!”高宗亦道:“皇后此举朕觉并无不托,张爱卿多虑了。”武后又道:“张爱卿既然如此为裴行检着想,那就降你为大理卿,为他善理案事吧。”高宗不得已只能改任张文瓘为大理寺卿,但仍保留宰相职权。

    张文瓘上任当日,大理寺少卿禀道:“禀大人,自裴大人离职后,大理寺至今积疑案四百余件,望大人速做判决。”为断积案,张文瓘十日未离大理寺一步,吃住皆在大理寺内,终判决疑案四百余件。因其执法公平,判决无人不服,故世将其人比作贞观名相戴胄。

    公元六百七十三年,李令月八岁之时,高宗与武后带之李令月游玩太液池。时武后对李令月道:“月儿,母后近日来时常梦见你祖母;母后欲出家为你祖母祈福,然近日国事诸多,我与你父皇商议,由月儿替母后出家为道士,为你祖母祈福,月儿可愿意?”李令月一口答应道:“能为祖母祈福,月儿自当愿意,一切皆依父皇母后之言。”说完李令月心里暗喜道:“月儿谢谢祖上大人,月儿出家,自是由国师主持,到时如弘哥哥所言,请国师一卦,便知恩人何处。”

    此后,李令月每夜想起,心悦难眠,与上官婉儿道:“婉儿姐姐,你心里有那种心里特别想见却又不得见的人吗,很快,月儿就要见到了他呢。”上官婉儿微微一笑道:“小公主早些休息吧,不然到时都没了气力见了。”

    数日以后,李令月终于盼来了良辰吉日。那日,李令月起得极早,闹得上官婉儿也是早早起来,俩人梳妆打扮等至天明。

    天微亮,高宗武后即领了李令月于含元宫东北隅的三清殿中出家,然一切非她所想,主持之人亦非国师,而是大弟子明崇俨。李令月失落的问向明崇俨:“明大人,国师大人呢?”“至今未归。”明崇俨道:“往后,小公主道号——太平。出自《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望小公主一生平安,大唐天下太平。”李令月道:“月儿记住了,谢谢明大人。”明崇俨道:“往后,小公主得叫师兄了。”李令月一下子被逗乐了,笑道:“好的,明哥哥。”

    李令月又道:“明哥哥,月儿的道观和你们一样吗?”明崇俨道:“按陛下与皇后娘娘之意,小公主仍住皇宫。”李令月听此叹道:“啊!”至此,自己那美好的幻想才刚刚开始便已无情的破灭了。

    深秋九月,阎立本奉高宗密令前往并州视查。至并州时,年迈的阎立本患上疾病,然阎立本依旧尽职尽责,令人唤来法曹狄仁杰。狄仁杰到后,见阎立本咳嗽不已,先是问之一番,然后一番叙旧,阎立本问道:“狄仁杰,多日不见,岁月将变,你将忠于何人?”只见那狄仁杰行一作揖礼,鞠躬回道:“下官定当永世忠于盛世王朝”。听此阎立本面容现之一丝微信笑,道:“盛世之幸。”

    不久,阎立本返回京师长安,病情加重,致使其卧病不起。时至冬季十月,长安飞雪,中书令、博陵县子阎立本因病离世,享年七十有二。

    葬礼之日,朝中群臣皆到,高宗武后亦领太子李弘、皇子李贤、李哲二人及小公主李令月前往吊言。葬礼上,李令月见灵堂内有一小道士相似此前恩人,心自暗喜,欲上前问候,只礼数所在,不得不止于灵前,未得走近一步。虽近在咫尺,却宛如远在天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