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
此次泰山之行,九尾灵狐与弘忍大师、国师二人斗法斗得双方两败俱伤,九尾灵狐只得再逃民间,伺机而动。而禅封队伍返回东都洛阳后,高宗即下令大理寺与刑部全国缉拿九尾灵狐。与此同时,高宗于乾元殿中设宴以谢弘忍大师与国师二人。
不一时,众人入席,高宗令宫中伶人起舞歌唱,那伶人唱的唱,舞的舞,众人欢喜,皆言赞赏之词。武后道:“此次泰山之行,不料九尾妖狐来犯,幸得大师与国师二人伏了此妖,今设此宴奉谢二位。”武后给一手势,宫女上了一物,走进一看,原来是那南海明珠。武后又道:“无他物可谢二位,特将这南海明珠赐于二位。”弘忍大师与国师二人谢了武后,各自叫弟子将明珠收起。
见众人酩酊,弘忍大师方向高宗、武后谢宴辞去。国师将弘忍大师送出乾元殿外,弘忍大师道:“道兄却到此处吧。”国师道:“老家伙,羡慕你啊,来去都如风,好生逍遥。”弘忍大师笑道:“你若同我一样离了这红尘纷扰,也是好生逍遥。”国师道:“如此,怎知红尘何物啊?”弘忍大师又道:“不入红尘,不知红尘何物;知了红尘何物,难出红尘苦海。道兄,保重。”说罢,弘忍大师携弟子离去。
时至二月,为感先祖庇护之恩,高宗追尊老子(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改无极观为“玄元皇帝庙”,特令工部尚书阎立本主持扩建,大理寺卿裴行检辅之。
阎立本与裴行检二人领了圣喻,便于北邙山上的翠峰会合,阎立本一见裴行检便问道:“裴大人,这设计、建筑之事自有工部足矣,大理寺理应管皇室百官之事,陛下此举是何用意啊?”裴行检道:“陛下用意阎大人果真不知吗?我大唐开国两大国师推演出大唐日后将有之大事,作之‘’,并附注释,太宗、高宗多次向国师寻要,皆被国师拒绝。此次泰山封禅,队伍被九尾妖狐袭击,这种事件,经不起多次,所以,修玄元皇帝庙为虚,寻真迹与注释为实啊。”阎立本道:“陛下已是仁君,所做事情并无不妥,这国师既然不愿给,自有其用意,陛下又何必强求?”裴行检道:“阎大人这话我都听起老茧了,这劝谏陛下之事我是无能为力了,只要陛下所做事情无损江山社稷,我等臣子,自是领命行事。”
而那刘祥道与皇甫常伯二人则相约于临仙阁中饮酒,等他二人到了临仙阁中,入了筵席,阁中老鸨即令一班女乐,筵前歌唱了一番。女乐一一退去,又见一女子筵前起舞,这女子年方十六,品貌不凡,是为临仙阁中第一花魁,因临仙阁位于天津晓月旁,文人墨客称其为“晓月姑娘”。晓月姑娘一边起舞一边唱道: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
瑶轩绮构何崔嵬,鸾歌凤吹清且哀。
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听到这里,皇甫常伯喜道:“好曲,好曲!”于是问晓月姑娘道:“此曲何人所做啊?”晓月姑娘道:“此曲乃阁中常客王勃公子所做。”皇甫常伯转向刘祥道道:“刘兄,先前你说他乃神童,如今我听这曲,何止神童啊。”刘祥道道:“我只知他有才,却不知是如此大才啊。”皇甫常伯又问晓月姑娘道:“那王勃现在可在这阁中?”晓月姑娘道:“奴家不知,只前些日子他来了这阁中,奴家与他交谈之下,觉得他才情甚好,这便向他讨了那首曲子。”听此一番言语皇甫常伯又想起数月前与王勃交谈之事,皇甫常伯道:“刘兄,这少年神童数月前我与其交谈,言语之间,皆是为仕途而愁,想来我还笑他,说来惭愧啊!”一旁的晓月姑娘见此上道:“那王公子也是常与我说这些事,奴家觉得他才华横溢,而我大唐爱才,只是不解为何无人举荐。”皇甫常伯笑道:“因为千里之马,在待伯乐。”皇甫常伯又向刘祥道道:“刘兄,如今神童,你我一同向陛下举荐一番如何?”刘祥道道:“不瞒皇甫兄,我先前与你说起他时,便有此意,怎奈不见知音,而我也不知他有如此大才,今日一知,定与皇甫兄同向陛下举荐一番。”皇甫常伯举起酒杯,敬了刘祥道一杯,说道:“如此,明日你我同向陛下举荐一番。”
次日五更时分,高宗升殿,百官朝见完毕,皇甫常伯奏道:“禀陛下,臣昨日与刘大人在临仙阁中饮酒,期间聊起那少年神童王勃,都觉此人才华横溢。时临仙阁中恰有伶人传唱其曲,可见其才华过人。臣与刘大人商议,特向陛下举荐此人,以佑我大唐江山社稷。”高宗道:“如此,两位爱卿出题去考他一考,若真有大才,便着他前来见朕。”刘祥道与皇甫常伯二人领圣喻,遂即退出朝去。退出朝后二人商议之下,决定择日便令人将王勃先宴于刘祥道府中,打算出题考试一番。
某一日,王勃正准备前往临仙阁时,忽见一小内侍走了进来,说道:“王公子,外面刑部尚书刘大人差来家人,说请公子前去付宴,名帖在此。”那王勃接过名帖一看,喜道:“前段时间,得了刘大人些许赏识,此次莫不是有替我谋个一官半职之意!”于是王勃对那小内侍说道:“你却去与那对他家丁说,承大人相请,少顷就来。”那小内侍回复了家丁。只见那王勃头束一顶玉冠,身穿襕袍,腰系玉带,足上乌靴,手持一把折扇,走将出去,乘了一匹五花马,来到府前,通报里边。
王勃进了府里,相见了一番,分宾主坐下。王勃道:“承刘大人召见,此奈小生之幸。”刘祥道道:“小兄弟年纪轻轻,却是才华横溢,那仙阁中伶人人人皆唱君曲。老夫爱才,特备水酒一杯,邀君光临,聊伸一饯。”王勃道:“岂敢劳大人费心。”两人饮了一杯,刘祥道指了王勃身后的疏帘,说道:“小兄弟却看那是谁人?”王勃回头一看,皇甫常伯走将出来,王勃惊道:“皇甫大人也在,真乃王勃大幸啊。”皇甫常伯道:“先前我与你在临仙阁中未尽之兴,今日定要聊个不醉不归。”
皇甫常伯登席,三人又饮数杯,刘祥道道:“不瞒王勃小兄弟,前些日子,我与皇甫大人在陛下面前举荐了你一番,陛下有旨特令我二人向你考试一番,这也是我二人叫你前来之意。”王勃听此,连忙向刘祥道与皇甫常伯二人行拜礼,道:“多谢二位大人举荐之恩,小生感激不尽。若日后后二位大人有求,小生愿为犬马之劳。”皇甫常伯道:“我二人也只能帮你到此,往后之事,全凭小兄弟个人造化。”
说罢,刘祥道与皇甫常伯二人将王勃领去书房,刘祥道道:“我与皇甫大人商议,题为无题,范围为‘天宫’。”王勃将砚中之墨磨开,提笔片刻间,便纸上写下:
臣闻鹏霄上廓,琼都开紫帝之庭;鳌纪下清,珍野辟黄灵之馆。兼山配极,照鸾阙於霞标;荐水涵元,湛骊宫於雾壑。斯则神徵语怪,功潜鸟迹之初;理涉非经,道昧鹑居之始。授凤书而稽碧落,仙构罕存;按龟而质黄图,金模间起。粤若风移处闇,层巢恢火运之机;业洎向明,上栋括河图之奥。三阶布政,咏匪日于灵台;百堵陈诗,颂斯干于考室。亦有黄轩瞰月,谯门颓九洛之功;璿闼排烟,牧野构三河之酷。御燕台而临北极,缺王度于祈招;列云阁而拒南山,陨皇谟于轵道。然则卑宫丧礼,采椽轻四海之尊;丰屋延灾,柏梁非万乘之有。虽因时立事,奢俭殊流,而宏道在人,兴亡迭运。灵光末造,不窥九室之荣;景福宏规,犹拥三方之衅。瞻风旧史,逮曹马而无讥;观迹故墟,历周隋而未得。自我唐太陵迁构,均五方于鹤几之前;中野凝图,调六气于虬床之下。坐圭台而清俯仰,晷纬齐明;临鼎邑而重威灵,风雷合响。得元功于大壮,其在兹乎?
刘祥道与皇甫常伯二人一旁读了,皆是赞美之词,待王勃将文章作完,皇甫常伯道:“不知此文且作何题?”王勃道:“小生欲将它称作《乾元殿颂》。”皇甫常伯道:“好,好一篇《乾元殿颂》。”刘祥道将那《乾元殿颂》存在书房,又领二人前厅饮了一夜的酒。
又一日,刘祥道取了文章,别了府邸,专等高宗升殿。刘祥道奏道:“蒙陛下差试王勃,昨日臣与皇甫大人以题试之,那王勃做此《乾元殿颂》,臣与皇甫大人皆觉此文词美义壮,写得甚好,特盛于陛下。”高宗接过文章,看了片刻,遂即龙颜大悦,惊叹不已,说道:“奇才,奇才,真乃大唐奇才!如此,明日着他前来见朕。”
退朝之后,皇甫常伯差人将前番的说话向王勃道了一遍,嘱咐他做些准备,以便明日见驾。
次日,宫中金吾卫来到,将王勃带去了皇城神都苑,时神都苑内春风浩荡,花草盛开,高宗、武后正在逗弄李令月。程文昱道:“禀陛下、皇后,臣已将王勃带到。”王勃即行拜礼道:“小生参见皇上、皇后、小公主。”高宗放下逗弄李令月之事,说道:“朕昨日阅了你那《乾元殿颂》,字里行间,仕进之意甚明,只是不知,朕若让你进仕,于国你有何良策?”王勃道:“皇上将小生放于何位,小生便有何策。”高宗心喜,望了一眼武后,武后回了眼色,高宗便道:“如此,朕便封你为朝散郎,视察我大唐学子科考之事。”王勃虽有所心里准备,然年纪这才十六,一切又来得突然,便傻立在哪里,不知所措,程文昱见此,旁边轻敲王勃一下,道:“谢恩啊,此幽素科试多年未有人过,只因太难,如今陛下使你过了,快快谢此大恩啊。”王勃这才反应过来,谢恩道:“谢皇上天恩。”一旁的武后笑道:“还称小生呢,该改口了。”王勃又道:“臣谢陛下、皇后天恩。”
遂即,只见远处的丘神勋飞驰而来,见了高宗、武后即道:“禀陛下、皇后,京师张大人急信。”高宗拿过信件,拆出一看,上面写道:
高句丽有变,臣不能处,望陛下早回京师。
高宗瞬间严肃起来,一边将信递于身旁武后一边说道:“王勃,不日朕将返回京师,你准备随驾吧。”
王勃离开皇城后,即去了临仙阁中向晓月姑娘道喜,晓月姑娘道:“如此,奴家恭喜公子了。我想能与公子朝夕相处定是件美妙的事情,愿公子早日寻得一良家小姐,携手共看人间。”王勃道:“小生谢过晓月姑娘吉言,只是不知此去何年再见,还望晓月姑娘往后多多保重。”说罢,王勃下楼离去。夕阳下,晓月姑娘望着王勃离开的背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这是最后一面,此后只能在梦里相见了。刹那间,晓月姑娘的心房像是石化一般,瞬间喘不过气来,差点摔倒在地,幸得此时阁中老鸨路过,老鸨扶住晓月姑娘,不由叹了一句:“为何不告诉他呢?你每日在这临仙阁中唱他曲子,只愿有一达官贵人助他一助,如今他已入仕途,你为何不言心中之声?”晓月姑娘道:“我身在风月场所,而他不同,本不是一路之人,刹那相逢,已是足矣,他应有更好未来。”老鸨道:“年少或许如此吧!”说罢,老鸨便将晓月姑娘扶回闺房。真道是: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