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朝笔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临朝理政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然而,为了对付这些蠢蠢欲动的节度使们,郭威和王峻很快就想到了为自己解围一个法子——拥李太后临朝。

    这下总可以了吧,现在谁都没借口了。

    拥太后临朝,似乎假戏真做了,可是对郭威来说,其实并不能算是说做了一桩亏本的生意,因为他知道,只要李太后在自己手里,兵权还在自己手里,就足以左右这个女人,左右这个国家的意志。

    一直到李太后执意要给后汉国立一位新皇帝。

    而且,李太后得胜后还有一位经验丰富、处事圆滑的经纪人,冯道。

    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历经四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一共十位君主,拜相二十余年。人送外号“不倒翁”。时任太师。

    还有,我个人认为,冯道是五代十国中厚黑学玩的最好的一位。我们稍后就会领略到冯先生的英姿风采。

    李太后临朝,召集了百官入宫开个见面会,主要是商量战后京城的重建等问题。有趣的一幕发生了,冯道跟郭威在大殿上碰了头。

    按官衔来说,冯道是郭威顶头上司,第一次见面,郭威是要下拜的。

    拜就拜吧,到手的皇位我都可以不要,更别说一点面子了。

    郭威给足了冯道面子,下拜。

    冯道理所当然的受拜了,甚至还不忘挖苦郭威一把,郭侍中啊,请你来京都一趟真不容易啊。

    这话把郭威说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过了好一会儿脸上才恢复原状。

    接下来说正题,坐下来开会吧,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引起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有:李业、阎晋卿、聂文进、后匡赞、郭允明等人,系主犯。

    另外,从犯有:刘铢、李洪建(李业之兄)。

    这里要说明的是,其实李洪建这个人算不上是李业的从犯。是这样的,当时李业对付王殷,为了实现斩草除根的伟大抱负,李业派李洪建去王殷那抄家,结果李洪建到了王家,只是派兵包围,并不捕杀,而且吩咐饮食照常,王家人才得以幸存。

    所以说,对李洪建来说,这个审判结果并不公正。

    我想这应该是郭威的报复行为。

    当然,就是死一百个李洪建,这对于一旁的冯道来说根本无关痛痒,此时在他的心里,还盘算着另外一件事。

    很快,冯道站起身,道,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明日当禀明太后,请旨定夺。

    百官赞同。

    郭威当即表示,无异议。

    散会后,回到家里的郭威心里很不是滋味。

    再立一位新皇帝?那我郭威这次起兵算什么,护国?还是造反?当着这么多人面,郭威又没办法不同意。

    郭威找王峻商量。

    王峻的回答是,这不是问题。咱们既然能同意李太后临朝,也能立一位新皇帝。

    他这句话一说,郭威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这话确实,既然能借李太后把持朝政,也能借新皇帝把持朝政,只要这位新皇帝飞不出自己的手心,没有跟自己抗衡的筹码。

    郭威和王峻相视一笑,就是你了,开封尹刘承勋。

    刘承勋,和刘承祐是手足,时任开封尹。和其他几位刘氏比起来,刘承勋应该是家底最薄的一位。更何况,他人在京城,便于日后管理。

    第二天,郭威和百官入朝,从几位候选人中选择嗣君。

    郭威第一个提议,立刘承勋。

    李太后摇摇头,说,这事儿啊,成不了。

    之所以成不了,不是一位李太后不同意,也不是刘承勋自个儿不愿意,而是这小子身体一直不好。病了。而且病的挺严重,事实上当时刘承勋已经不在开封尹的任上了,卸任以后,李承勋的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以至于卧床不起了。

    郭威可能不相信会有这么巧的事,说想探视一下病人。

    李太后也不拦着,让左右把刘承勋连人带床一起抬出来,给各位好好的看了看,确实是病的不轻。

    郭威一下子也没了主意,来之前也没听说刘承勋病了呀,心里也没个备用的,于是转身跟王峻商量,这怎么是好。

    王峻却轻声说出了一个名字,刘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