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朝笔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旋涡初成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此时,起催化剂作用的李洪义已经到了澶州,刚刚见到了王殷。

    李洪义把密旨递给了他。

    王殷读完,头上大汗淋漓,跪在了地上,向李洪义拜了三拜,说,我王殷的下半生,全是李兄弟所赐。

    孟业也挺倒霉,他也不想跟王殷对着干,可是没办法老板发话了,不干不行。这边孟业心里还盘算着待会儿怎么动手呢,没多会儿只见十来个士兵冲了进来,孟业还以为是提前动手了,再一看,是王殷的亲兵。

    王殷抓住孟业,随后派副使陈光穗转报邺都郭威。

    郭威在邺都正干的热火朝天,转移了老百姓和粮食,坚守据点,辽人来了,一眼望去都是空荡荡的,没东西可抢,也没人杀,倒是自个儿耗了不少粮饷,这亏本生意哪能做下去啊,于是辽人来了几次以后不来了。

    陈光穗到邺都的这一天,郭威正跟监军王峻一起巡防边关,见到了郭威,陈光穗呈上了皇帝联络郭崇威和曹威见机刺杀郭威的密书。

    读完,郭威将密书藏在袖中,一句话也没说。

    送走陈光穗,郭威立马开了个会。到会的有郭崇威,曹威,还有三军将校。不过,这个会不是对郭崇威和曹威的审批大会,相反,郭威觉得,这两个人还是可以争取的。

    在人到齐后,郭威问,各位知道汴都发生了什么事吗?

    说这句话的时候,郭威看着郭崇威,郭崇威低着头,更多人摇着头。

    郭威继续说,李业作乱,史公和杨公无故被戮,我收到密诏,接下来就是我了。故人已死,我不愿独生,这样,各位可以奉行诏书,取我首级,上京邀功。

    郭崇威和曹威一听,领导这是话里有话啊,大惊失色,声泪俱下,道,我想是皇帝年纪小不懂事,听信了小人谗言才要加害郭公,我等愿意从公入朝,当面解释清楚。

    一旁的枢密使魏仁浦说,这时候还入朝?当我老大缺心眼啊。现在离开镇地,等于缴械投降,入朝,等于羊入虎口。

    郭崇威和曹威不再做声。他们知道该说的已经说了,看众人的反应,估计都商量好了,也只有自己两个蒙在鼓里。

    这里不是我们能混的地方呀。

    另一旁的赵修己说了一句挺玄乎的话,天意授公,违天不详。

    于是,郭威下定决心(其实是早就下定决心),反。

    入朝就入朝,只不过我需要带点东西而已,放心,行李也不多,一支邺都军队而已。

    造反的所有行动安排的很有序。

    邺都由柴荣留守。郭崇威为先锋,领军向南,与澶州王殷会和。

    王殷一看见郭威,激动的跟什么似的,他知道,只要郭威反了,他和澶州叫有救了。因为接下来朝廷的矛头,将会指向这位仁兄。

    当然了,郭威是并不甘愿只做一个活靶子的。事实上,郭威这只靶子已经越来越厚实,越来越难射透。在王殷和郭威结成同盟后,接着是滑州节度使宋延渥开城献降。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军中的几个高级领导都很激动,邺军势如破竹,领导郭威当上皇帝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虽然皇帝是别人当的,可是能拥护出一个皇帝来,分红肯定也是不小的。大家赚才是真的赚嘛。

    然而,有一个人却不这样想。相反,他很担心。

    这个人就是监军王峻。

    王峻,字秀峰,后周的开国重臣。时任邺军监军。对了,在刘承祐和李业的暗杀名单上,除了郭威,还有一个名字叫王峻。

    这个时候的王峻很聪明,心思缜密,很会审时度势。注意,之所以要加上“这个时候”是有原因的。我们以后会知道。

    王峻很担心是因为郭威跟宋延渥说的一句话。

    郭威是这么说的,宋老弟啊,其实我造反是逼不得已,是皇帝听信了小人谗言啊。但是,造反(以臣据君)到底说不过去,这几天我想来想去,你在朝中有人,能不能帮我跟皇帝说两句好话,这事就这么算了,咱们该干吗干吗,行不?

    王峻听完,心想,看来造反郭先生是不想干了,这哪行,到时候朝廷招安了,皇帝是给你封了官,可是跟着你混的这些兄弟们怎么办?

    于是,王峻私下调动士兵的积极性,郭公刚刚吩跟我说了,等破了京城,是烧是抢,全听你们的。

    士兵们一听,都很兴奋,好事儿啊,一路来一仗都没打成,王殷投诚宋延渥投降,兄弟们尽当仪仗队了走了走过场。听说可以大抢京城,将士们怂恿郭威飞速进兵。

    郭威一看,知道没办法了,鸭子既然上架了,那就使劲折腾吧。

    那个巨大的漩涡,已经有了撕杀的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