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朝笔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郭爱卿,就是你了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时,襄阳城往北不远的地方,驻扎着一支从后汉京城汴都来的军队。军营挂着一面大旗,大旗上写着一个字——郭。

    这支便是传说中的郭威的部队。

    郭威,时任汉廷枢密使,掌管着国家军机大事。并且,他还兼职河中,长安,凤翔三个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安抚使)。总之,这个时代但凡有点本事的大人物大多比较忙,身居多职还身居要职,跟当今天朝还是有点像的。

    不得不说一句,一般人官要是做到这份上,祖坟何止冒青烟啊,那都冒烟花啊,还是双响双炮的。

    可惜郭威同志并不是一般人,他是一个上进的人,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好同志,虽然已经是身居要职了,可他仍然觉得自己身上还是有潜力可继续挖掘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么。

    三年以后,郭威从后汉皇帝刘承祐手上辞职,当然不是遭排挤,不是跳槽,而是着手创办了另一家大公司——后周。

    当然,现在身居安抚使的郭威还没有单飞的打算。这时候摆在他眼前的,是怎样把老板刘承祐交给他的一笔单子圆满的完成好。

    事实上,河中,长安,凤翔三地的安抚使,也不是那么容易兼职的。是时,这三个地方都不太平。

    河中“节度使”李守贞,造反。自封秦王。

    长安“节度使”赵思绾,与李守贞联军。(他的节度使是由山寨版皇帝李守贞册封)

    凤翔节度使王景崇,支持李守贞,河中,长安,于是,凤翔联军了。

    这就是乾祐年间最著名的事件——三叛连兵。

    而郭威手上拿的那笔单子上写的是,立马摆平这三人。

    赵匡胤看到郭威的大旗,他这下才明白了空空和尚跟他说的那四句话中“遇郭乃安”什么意思了。

    遇郭乃安,原来是遇到郭,我的际遇从此就开始了呀。

    赵匡胤整了整衣服,然后并步走向郭威的军营。

    军营外的守军拦下来,问,你有什么事?

    赵匡胤答,投郭帅。

    军中以前有人投军,基本都是出来个小头目来面试一下,只要不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抗,见血不晕的就直接拉到前线冲锋,根本没机会得到郭威的亲自接见。

    哪知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赵匡胤来投军的那天,郭威正好闲着没事,于是决定亲自面试一下。

    赵匡胤进帐,把户籍簿递上郭威。

    郭威一翻,愣住了。

    户籍簿上写着,赵父,赵弘殷。

    郭威指着赵弘殷三个字,问道,你爹现在哪工作?

    赵匡胤答,凤翔讨逆军。

    郭威合起本子,这个名字他知道,赵弘殷,出征凤翔王景崇立有军功,是时被提拔为都指挥使(将军)。

    想了想,郭威又问,你父亲也是个将军,也有自个儿的队伍,为什么不去他那儿做个小指挥什么的,好歹不用上阵冲锋丢了性命啊。

    赵匡胤是这样回答的,大丈夫,死亦当轰轰烈烈,沙场建功,马革裹尸。

    好样的,小伙子。

    连郭威也是这般想。

    2

    通知

    经过认真负责的讨论,我们一致决定提高郭威同志在接下来的出场镜头。

    理由:在三叛连兵事件之前,郭威一直扮演的是给当时的皇帝刘承佑当参谋长的角色,而成功剿灭三叛,让我们见到了一位把理论与实践完美相结合的不世将才。

    这场战争,也是郭威最后坐上皇帝座位的资本累积。

    在当时的汉廷,包括连李守贞在内,大部分人预想最应该派来打这场硬仗的人是重量级人物将军史弘肇。

    史弘肇,后汉开国元勋之一,时任都指挥使,兼遥领宋州镇守。据说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对史弘肇那不是一般的赏识,他(还未发迹)调任驻守太原的时候,曾点名道姓要史弘肇随军,封雷州刺史。另外,史弘肇也是刘知远临终托孤的四位朝臣之一。

    要说乾祐年间数谁最猛,史弘肇应该排在第一位。

    上榜原因:这位光天化日之下都敢公开持刀追着砍本朝首席宰相苏逢吉的仁兄,试问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他排在首位呢。

    于是,李守贞下猛功夫做了很多功课,摸清了史弘肇的底子,连他跟丫环小翠的那点事儿也摸排的一清二楚,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从史弘肇一贯的军事作战策略和指挥作风中制定出了一份完美的攻略,结果第二天爬上城墙一看,来将不是史弘肇,居然是枢密使郭威。

    统统准备都白忙话了,李守贞这下彻底抓瞎了。

    而派谁打这场仗,是经过皇帝刘承祐认真考虑过的。

    首先,不是不用史弘肇,而是另有大用。以李守贞为首的三叛连兵消息传到汴都,估计李守贞也派人潜伏到了京城,坊间流言马上又要改朝换代了,京城的治安秩序有崩溃的势头,特别需要一位镇得住的人能压得住京城治安骚乱的问题。

    一向施行铁腕政策的史弘肇,是维护京城治安的不二人选。

    史弘肇走不开,几个中书(宰相)光是看公文就已经排到进棺材那天,没办法,只有在枢密使中挑,最起码人家平日也是干这行的,专业也对口,业务也熟悉。

    那个谁,郭爱卿,就是你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