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粮食漩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朱璟淞的战斗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璟淞得到崇祯的支持,终于来到了汉中府。此时已经是崇祯四年十一月初三。

    一行两千余人,到达汉中府之后。朱璟淞首先将卫队驻扎在汉中府城之外,派出斥候二百余人,到阳平关打探流寇消息。

    初四辰时,朱璟淞到瑞王府拜见瑞王朱常浩。朱璟淞是朱元璋的第十世子孙,朱常浩同样是朱元璋的第十世子孙,但瑞王是燕王一系,与崇祯皇帝血缘很近。再加上瑞王年岁比韩王朱璟淞要大上9岁。何况朱璟淞此次前来,有求于朱常浩,因此礼节周到。

    "王兄,淞此次前来,望王兄多多关照。"朱璟淞说到。

    朱常浩也是一脸悲伤,说到:"王弟不必多礼。兄长是此地之主,定当全力相助。"

    随后朱璟淞和朱常浩一一给对方引见了卫队主要将领。

    朱常浩考虑到朱璟淞地理不熟,将自己王府的本地人二十人,送给朱璟淞做向导。

    随后朱璟淞又到汉中卫所,联系出兵的事情。

    十一月初九,朱璟淞出兵两千余人,朱常浩出兵一千,汉中卫所出兵两千人,另外征调民夫八千人,合计一万三千余人,号称五万,向阳平关行军。

    早在九月二十一日,八百里急报就发来急信,命令朱常浩,汉中卫所准备军需物资。朱璟淞一应军需,从瑞王府购买。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共生产悟空甲型火箭十万支,火箭发射架一百台。可以说是准备十分充足。先期随军运送火箭发射架五十台,火箭一万支。阳平关将成为军需转运基地。

    此次出征,最大的问题,就是阳平关以外,道路十分不方便。这条道路虽说是四川到西安府最好的道路,也是多处由栈道连接。道路最大的特点就是弯道多,道路狭窄。冬季还稍好,到阴雨连绵时,泥石流和道路塌方很常见。

    从阳平关出发,可经过这条有名的道路,出祁山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大山之中就是陇南山区。十一月十五,朱璟淞等部先后来到阳平关。大军在阳平关稍作修整,同时和先期到达的斥候会合。

    王二等人进入陇南山区时,有二十多万人,一路劫掠了大量粮食。此时进入陇南已经有多半时间。由于赵率教需要重新布置平凉府的防御体系,所以朝廷没有派出大军征讨。

    三边总督杨鹤到达固原镇之后,对流寇实行招抚政策,曾派人和陕西境内各大股流寇接触。一时间很多流寇先后向朝廷投诚。陕西境内流寇稍有缓解和收敛。

    王嘉胤是流亡军户,对朝廷没有好感。所以王二王嘉胤等人,对招安一直在推延。也因为这种推延,王二对陇南的岷州卫没有攻击。

    先期派出的斥候,也只是在阳平关附近行动,此时祁山道已经没有商队通行,因此对王二等人的具体消息并不清楚。

    十一月十七日,考虑到祁山道的道路现状,军队分批出发。韩王府卫队两千人,第一批出发。随军民夫一千人,携带一个月的粮食。

    随后是汉中卫所两千人,随军民夫五千人,携带两个月粮食。

    瑞王府卫队一千人,随机民夫两千人,负责加强阳平关的防御力量,以及粮食从汉中到阳平关的转运。

    考虑到祁山道的交通不便,朱璟淞等人已经做好了长期战争的准备。顾虑到陇南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会经常在野外宿营,此次准备的物资非常多。

    从阳平关出发,沿着嘉陵江行走,首先到达的地方是略阳县。群山环绕,即使站在高山之上,眼中仍旧看到的是数不清的山。所以交通状况很差。大军行动,原本就很慢,在山区行动更慢。

    崇山万仞,凿开天险。如此的道路被世人感慨。这样的道路还是当时最好走的道路。整整用了九天的时间,朱璟淞的韩王府卫队才来到略阳县城。有人说,这段路是祁山道最难走的一段路。其实整个祁山道都非常难行。

    到达略阳县城之后,朱璟淞只好命令部队修整三日。等汉中卫的军队来到略阳县,只好再次留下一千军队与两千民夫,加强略阳县的防御和转运粮食。整个略阳县人口不足一万五千人,就地采买粮食根本不可能。

    此时朱璟淞对于王二等流寇的具体兵力和布置一无所知。经历了道路难行之后,朱璟淞更加谨慎。将韩王府卫队和民夫的粮食由汉中卫所部补充之后,分成前军五百人,中军一千五百人及民夫一千人。汉中卫所一千人及民夫两千人,负责接应。

    古时山区之内的道路实在难行,朱璟淞一再低估了道路状况。从汉中府出发以来,朱璟淞最大的敌人,就是道路。二十日左右的时间,军队才刚刚离开略阳县城。

    这些山中的古道路,其实就是沿着河谷外的浅滩架设栈道。许多地方是悬崖峭壁。道路十分曲折。如果不是携带大量补给物资,行军速度可以大幅度提高,但那样碰到流寇,失败之后根本无法找到粮食。这些道路时而上坡,时而下坡,需要越过一个一个山岭。

    从略阳出发时,粮食数量大幅度下降,所以行军速度稍有提高。

    出发三天之后,到达关门山附近。前军斥候回报,发现流寇踪迹。嘉陵江从关门山经过,此时天色已晚,前军没有与流寇交锋。

    此处的流寇,并不是王二等人的直属部队,原本就是当地的流寇。后来投靠到王嘉胤旗下。此股流寇仅三百余人。

    快一个月时间了,朱璟淞的部队才首次碰到流寇。

    十二月初三清早,前军五百余人向关门山方向行军。流寇在高处提前发现韩王府卫队,从山间小路提前逃脱。

    流寇不知道前来的军队有多少人数,大致估计不低于两千人。逃脱的流寇退回到徽县县城。此时徽县驻扎的流寇头领是王嘉胤。王嘉胤一直想继续到其他地方抢掠,充足的粮食让下面的小头领失去了动力。此时徽县周围,分散着王嘉胤从平凉府带来的流寇约五万,还有徽县原来的农民一万多人,合计近七万。

    从关门山到徽县县城之间,也生活着一些流寇,得知消息,陆续退回徽县县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