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粮食漩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韩王府的复仇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大汉以来,中华大地以孝治天下。崇祯四年,韩王府的海外建藩代表,回到泉州后,就接到了韩王府嫡系和庶出在平凉府被流寇屠戮的信息。

    因为料罗湾战事的影响,韩王府在海外的人员,直到八月初七,才接到这个惊人的信息。随同而来的,就是崇祯和礼部,封韩王府远支郡王朱璟淞为韩王。

    在这场平凉惨案中,韩王府一系,在平凉的亲王,郡王共十六人被杀。其他宗室共数百人被杀。移民海外的郡王,有两人,以朱璟淞的血缘与韩王主支最近。朱璟淞时年32岁,因为与主支关系远,且年轻,就成了韩王府海外建藩的代表。

    韩王府在平凉建藩二百余年,宗室人口不少,但海外建藩仅不足两年,韩王府此次逃脱劫难的,以生活处境艰难的辅国将军为主,总数仅二百余人。都是远支宗室。不要说和崇祯的关系,就是和韩王主支,关系也是很远。

    在以孝治天下的年代,如果朱璟淞不为韩王主支复仇,很难在道义上立足。尽管目前海外的资产和人员不足,朱璟淞也必须扛起复仇大旗。接到信息的当天,朱璟淞就开始盘点自己的资产。即使被封为亲王,禄米也已经裁减到六千石。此后还会裁减。

    以郡王身份,朱璟淞此前约有三百万两白银的家产和平凉府五百顷土地。海外建藩后拥有已经开发的土地两千顷,手中的白银降到二百三十五万左右。经过一个时辰的考虑,朱璟淞决定,抽调白银一百五十万两,从佃户中先期组建卫队两千人。然后在八月十五日誓师,乘船回大明为韩王府复仇。

    崇祯四年,北方的旱情稍有缓解,再加上抽水机的大量使用,北直隶的粮食产量得到恢复。更为可喜的是北直隶皇庄的农业实验田,小麦的亩产量达到二石八斗,折合后世度量衡336斤。在北方平均产量不足一石的情况下,说明了农田耕种有一定的技巧。一是水源充足,二是肥力保障。

    从崇祯开发出抽水机,就一直在和小冰河时期的干旱做斗争。建虏,流寇,在崇祯的眼中,不是真正的威胁。最大的威胁,就是世袭制度。其次是天灾,包括持续干旱。

    当崇祯说服宗室勋贵进行海外建藩时,崇祯对大明的改造已经开始。只要大明可以摆脱宗室持续增长的禄米开支,就可以逐步改变大明的严重阶级矛盾。

    当秋收进行到一半时,北直隶皇庄的信息,已经让崇祯意识到,在干旱面前,大明终于有了足够的实力。抽水机的数量将会一年一年增加。和移民相互配合,大明北方的粮食紧缺会很快扭转。

    平凉府韩王一系的惨案,崇祯非常气愤。赵率教派到固原镇担任总兵之后,面对空虚的防卫和陇南山区的道路不便,采取了封锁政策。同时三边总督杨鹤对小股流寇采用了招抚政策,这些流寇将在十月北方来临后,转移到海外。

    九月初八,朱璟淞的兴兵复仇奏折来到京城。此时朱璟淞本人已经率领二百亲兵来到扬州,正往京城而来。余下的卫队在南京城修整,等待崇祯的决定。

    九月初八晚,崇祯与内阁各位辅臣经过商讨,认为以两千卫队攻击陇南流寇,是以卵击石。决定出兵三万进入陇南,歼灭陇南流寇。

    九月十一,朱璟淞快马来到京城。与崇祯及内阁商议具体的行军路线和进军日期。最终决定,朱璟淞部由襄阳逆流,从汉中进军。

    朱璟淞到达汉中之后,经过修整,加瑞王卫队一千人,汉中卫所兵两千人,合计五千人出阳平关进攻陇南。

    汉中出兵之后,通知祖大寿率部五千,赵率教率部两万,合计两万五千人左右由秦州府附近分兵两路进攻陇南。估计出兵时间在十一月左右。兵部立刻行文汉中卫所,祖大寿部,赵率教部准备作战物资。

    崇祯从元年开始,一系列的准备以抽水机为主。目前的财政状况远好于原有历史。多次重大战事,扭转了连续的军事失利局面。历史惯性仍然让流寇规模扩大。

    从内阁大学士增加到九名,同时对州县放权之后,崇祯不用面对过多的奏折。大明要想彻底改变财政状况,就必须增加商税在财政中的比重。

    如今大明的盐税改制,已经一年多了,盐税的税赋得到很大提升。崇祯对商税的改革,是循序渐进式。如今郑芝龙和荷兰达成商贸协议,是增加关税的最佳时间。其实此时对欧洲的贸易总量不大,大明国内的贸易,以布匹为主。

    新军的成立,使原来的京营战斗力得到提高。可屡次被意外的战事干扰。如今京营的新军,有大量调到外地。净军在京城的规模只剩下不到七千人。

    考虑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崇祯决定暂时不调整商税,而改为实行遗产税。

    九月十五大朝会,崇祯在朝会上,提出征收累进制遗产税方案。草案如下,一百亩地以下,免收遗产税。一千亩以内,征收十分之一的遗产税。五千亩以内,征收七分之一的遗产税。二万亩以内,征收五份之一的遗产税。十万亩以内征收四分之一遗产税。十万亩以上征收三分之一遗产税。

    朝臣们议论纷纷,最终在崇祯的抑制土地兼并的大义下,以上税率减半得到通过。毕竟文臣家中拥有万亩良田的较少。大朝会上,四品五品官员数量很多。真正影响巨大的,是各地王府和勋贵。作为表率,皇庄以后传给下任皇帝也要缴纳遗产税。

    海外建藩出台之后,各地王府和勋贵原有的田地如何处置,一直是大问题。一直担心被崇祯无偿征收。遗产税的出台,等于是承认了这些土地的合法性。如果不想缴纳遗产税,就只有把田地出售。

    在朝堂之上,崇祯就明确指出,各地王府和勋贵,目前的田地不会被无偿征收。这样遗产税正式通过。从崇祯五年开始征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