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在战场上的胜利中开启了良好的开端。崇祯登基之时,大明已经百病丛生。大明底层实际承受的税负,远远高于后世许多专家的认识。大明帝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因为美洲白银的流入,出现了畸形的繁荣7。
白银是大明的主要货币,白银的留入使大明出现了持续的通货膨胀,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使粮食价格加大了波动。这无形中加大了北方偏远地区的农民负担。
大明的户部税收,以运到为标准。而税赋征收,不是户部统揽。诸多的税负,需要运到各自对应的衙门。即使京师两县,都感到税负繁杂,更不用说其他地方了。漕粮的损耗,约在一倍以上。也就是说,以南方粮价每石04两银子估算,漕粮的消耗也不低于160万两。更不用说后期粮价更高。而每年朝廷向北方低价供粮,也有一笔损耗。
大明财政,在崇祯登基初期,有宗室禄米过多,辽饷太多(辽东修筑城池费用太高),漕运损耗大等诸多黑洞。大明底层被统治阶级早已经不堪重负了。所以在原来历史上,崇祯二年,大明裁撤驿站。实际上驿站的费用,全国约是六十七万两。由此可以看出,大明有许多税赋名目。
许多人说大明商税,其实要想完全依靠商税来征收每年五百万以上白银,也很困难。所以大明亡于财政,只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军队战斗力不是用钱可以做到的,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不断征税不断加征是因为军事失利造成的。
崇祯在融合了后世记忆之后,始终认为,要想改变命运的方向,首先要有足够的粮食。许多人总说中国的治乱兴衰,可比起西方的人口发展,中国要好上很多。中国至少还有较长的和平阶段。西方国家,一切的乱世都被贵族血统的延续所掩盖。
中国尤其以皇族为代表的高层统治者,经常被以农民起义为代表的反抗者摧毁。西方的统治阶级,对军队的重要性认识到位,而且统治阶级投降之后不会被杀。两种文明不好在同一个标准上对比。
一切大规模的持续战争,都是为了生存权,就是土地与人口数量的矛盾。在很漫长的时间,每亩土地的粮食产量,增加是很少的。
在崇祯二年,抽水机的大量使用,形成了一个增加粮食产量的漩涡。而另一方面,小冰河时期的持续干旱,在制造一个粮食大量甚至快速较少的漩涡。在军事局面没有大幅恶化之前,大明的命运,就是由两个漩涡的扩散速度来决定。
海外建藩,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只要大明存在区域性粮食不足,就会有大规模流民起义。人活着,都会为了生存权而奋斗。
改变区域性粮食短缺,一是从南方调运,二是增加北方粮食产量,三是海外移民。所以崇祯已经决定,尽快改变漕运效率低下的问题。征收商税,改变吏治,大明朝的财政漏洞太多了。这些都需要皇帝有足够的魄力和实施的力量。
大明帝国在崇祯继位时,可以说是百病缠身,但许多问题的恶化,在崇祯继位之后加速。一方面与崇祯登基时仅有十六周岁有关,另一个方面,就是崇祯在位时间较长。如果崇祯仅在位十年,想必不会成为亡国之君。
现在崇祯有来自后世的记忆,就有很多种方法避免原本历史上的困境。原本崇祯在二十周岁之前,犯了很多大的错误,如毛文龙的死亡和江东镇的乱局,这个纯粹是年轻缺少经验。如裁撤驿站。如耗银近五百万的宁锦防线。或许皇帝需要和大臣群体妥协。但京城赏赐尚方宝剑,就很容易造成人事混乱。
当前线战报接二连仨传来大捷的消息后,崇祯紧绷了两年的心,总算可以放松一下。和自己知道的原有历史相比,毛文龙还活着,李自成可能还在驿站当差,户部和内努的财政正在减轻,更为重要的事,避免了原本历史上建虏在北直隶的抢掠。
大明的灭亡,首要因素还是军事失利。一连串的军事失利,使大明的财政和经济一步步的走向崩溃。
以建虏的人口数量,很难承受巨大的兵力损失。等林丹汗斩首三千余建虏的消息传来之后,崇祯更加高兴了。建虏及联军合计超过一万,这样的损失,对建虏而言,肯定是伤筋动骨了。明军只要掌握了克制骑兵的方法,在军事上不是被动之后,崇祯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改善大明的困境。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大明军队战斗力低,有很大方面和政治有关。第一个就是世袭制度。在许多朝代,也有世袭制度,但到了大明,世袭制度已经登封造极,军户匠户世袭,勋贵世袭,宗室世袭,就连中低级军官也是世袭居多。可以说明代的制度,更加偏向于元代的世袭制度,而不是偏向宋代世袭制度。
蒙古人,就是世袭的奴隶制度。而大明的许多世袭,就是有奴隶制度的痕迹。阶层固化,是一个社会缺乏活力的标志。而世袭的军官体系,正是大明军队战斗力一步步降低的最重要原因。没有充足的军饷只是一个次要因素。武官的世袭制度,是造成军屯制度被破坏的最大原因。
作为世袭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崇祯不可能去挑战世袭制度,但可以在大家认可的范围之内,逐步去降低世袭制度的巨大弊端。
海外建藩,就是崇祯拿出来的一个重要方法。仅仅依靠海外建藩,无法改变更大量的中层统治阶级世袭制度。所以崇祯需要更多的小变革。
崇祯三年的正月封衙时间,崇祯就慢慢寻找改变命运方向的更多办法。命运已经发生了微小的变化,要想彻底改变仍需要努力。
到崇祯三年,崇祯已经二十岁了(虚岁,实际十八周岁)。经过朝堂之上的细心观察和吸取后世专家的分析,慢慢崇祯已经知道如何治理国家。
政治,就是团结大多数人大多数力量。就是一种妥协。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从而顺应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