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凤霞柳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六章 但有恶人逆天行,却无苍天绝人时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凤霞慢慢地摸着自己浑身上下摔痛的地方,又缓缓地环视自己的家一周,知道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回想这种种往事,令人唏嘘感叹,不过此时,凤霞心中已没有了悲伤与哀怨,知道天意难违,反而感觉满满的坦然与淡然。

    此时是凤翔四年(西历1307年)十月,凤霞找来一件厚一点的衣服穿上,又要往观音菩萨处去拜会。其实也说不上来为什么要去,可能这样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吧。

    在半路上,看到一圈人围住一个在讲话的衙役,后面又有一些衙役陆续聚拢过来。凤霞素来不喜欢多人聚集的地方,便不理会,径往城外自去了。待到得观音寺,拜了三拜,心中亦无所求,便起身归家。

    只是,回到村子里时,却见一片鸡飞狗跳,衙役们拉着很多大车,在挨家挨户地装粮食,凤霞想赶忙回家去告诉邻人们想办法藏起一些粮食来过冬。但到了家才发现,衙役们太多了,他们这里已经被搜过了,自己家的门也被踹开,炕上的几袋粮食已经不见了。

    凤霞走到一个衙役前说自己刚从外面回来、问这是为何,衙役不耐烦地说:“朝廷有令,前线打了胜仗,现在粮草吃紧,让我们这些周边的府衙抓紧筹粮送过去。”

    凤霞便问这些没粮的百姓怎么过冬,衙役回复说,朝廷会从富庶的南方运粮来,百姓们尽管放心便是。说完又去老刘大哥家里撞门抢粮,又免不得一番动手和打骂。

    这样的事情持续了整整一天,当然会有不同意这般饮鸩止渴做法的农人,结果就闹出了一条人命,不过衙役们有公干在身,也是没有办法,最后还是把全村粮食都拉走了。

    凤霞数了数自己的干粮,还有不到三个馒头。便找到邻人们,相约在封山前尽快去山里采一些瓜果蔬菜回来,记得以前人们挨饿时,树皮草木都会被吃光,只是这眼看就要天寒地冻的时节,一定要早做打算。

    翌日,全村很多人相约来山里寻找各种可以吃食之物。家家户户都拿着大口袋,漫山遍野地互相照应着搜索前行。

    直到辰时,忽然闻听前面山下人声鼎沸、一片喊杀之声,众人忙循着声音去看。原来,一伙骑着马的人在山下村子里往来冲杀、杀人放火。众人心知定是前面的寨子中,已经有人饿得受不了,现在聚伙成了流民或强盗来劫掠其他村寨。见此情形,众人各个一脸愁容,因为用不了多久,他们的村子也会受到这般冲击。

    众人也不说话,又搜索了一阵子,眼看已是申时,便呼朋唤友回家去了。一路上大家也在思考和议论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并约定当晚酉正时分在宗族长辈家里召开一个会议。

    在宗族会上,凤霞结合燕赵之地多习武之人的传统,建议大家联合起来。平日里分一批人学做一些路障、拒马,再分一拨人做一些趁手的兵器,大家平日里还要联合起来操练,做好与强盗拼命的准备。虽然自己村子在城内,但是将来强盗会不会攻城也很难说。然后再派能言善道之人到城外附近村子里游说,促使他们练兵自保,并联合示警、相约互相照应,一同抵御强盗的劫掠。

    众人觉得有理,便安排年轻后生编成队伍,选一个精壮的拳师做教头,平日里避开无谓的盘查而操练;再让几个木匠带着稍微上点年纪的人去研究、学做路障;又清点一下各家有什么趁手的武器,然后让铁匠依大家的意愿打造一些长矛、朴刀、箭头等物,费用问题暂时记账,日后各家均摊;再选两个能言善道的周成之人,出城往来于各寨中,观察情形、相约联保,顺便打听强盗的窝点所在。议定,各回自家。

    凤霞回到家里,辗转难眠,明知照此情形下去,更让人痛心的惨烈事情不久就会发生。而朝廷的贷赈之策还没有画定,时间依旧很紧迫。

    念及此,翌日一早,凤霞便向保定城内衙门走去。待到得衙门,看到门前聚集很多人,厅内还在审案,看起来与暴力征粮有关。凤霞总还算有点情面,虽说邓晟不让他进朝廷场所,但是此时乃非常时期,便托人辗转找到一个小主薄,向他借得纸笔,便提笔给邓晟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大意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邓晟行事如此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定是以为仓促间就能与敌军决出胜负,但是形势是变化流动的,攻守之势常有变异,而且敌军地域广阔、忽聚忽退,一时难以找到主力。

    常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提前做好准备而仓促应战,多有不利。似此等做法,恐怕会激起矛盾,可参见隋炀帝旧事。即使百姓愿意忍耐,可是这数九寒冬,老百姓该怎样过活呢?一周后几乎大家都会把干粮吃完,到时候会有一次矛盾的大爆发。不得不早做计议。

    凤霞写完,拜托主薄将信件交给知府,并嘱咐尽快转送邓晟,便转身回家了。

    凤霞回到村子,却见满村都是衙役,原来,因有人举报,官府以非法持有武器及聚众,将众人全部抓了起来。凤霞心中懊悔,但也已无可奈何。至此,村中留下的都是一些妇幼,去寻找口粮之事慢慢就搁置下来。

    五天后,门外敲锣打鼓的有人聒噪说从外地运来一批粮食。衙役们将大家聚拢一处,按人头平均分配。 凤霞趁间问主事人那些被抓走的村民现在何处,答曰已经派往前线修筑城墙了。凤霞闻听此言又懊恼不已。

    又过了一些时日,邓晟令人下了一道圣旨,因凤霞历经磨练而不改其志、虽智慧有限而胸怀苍生,特征召卢凤霞为修职佐郎、从八品,速到前线效命,自领圣旨之日起,特准一日假期妥善解决私人事务便应火速至前线归队,行进路线由颁旨太监引领,不得有误。

    凤霞领旨后思忖自己已经没有牵挂,但是想到青莲,有意与之话别,便借得马匹,向蠡水奔去。

    待到了青莲府上,通报并拜见过二老后,又到厢房与青莲面谈。青莲今日一身白衣装扮,还是这般温婉可人。凤霞心中隐隐有些触动,便说:“在下自知读书少,难与姑娘有琴瑟和谐之美谈,又听常言道‘家贫不择妻’,前次前来,着实不敢有非分之想。目今,在下得了一点功名,想来如今牵挂之人,唯有姑娘,不知姑娘可否有意随在下一同北上?”

    青莲真诚地答道:“谢卢先生真诚相邀,实乃三生有幸。只是,自古兵家都言妇人入军营乃祸事,且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先生未为国得建寸功便要携妻而入,此非君子所为。先生自当以国事为重,直去保家卫国、建功立业,若先生属意,青莲自当每日衔草结环以待先生,先生万勿疑心。”

    说完向凤霞施一礼,凤霞自惭形秽,也答一礼。又去辞别青莲双亲,便骑马与宦官汇合,一同北上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