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目标仍然是宏观性的、未来的东西,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距离,微观与宏观的差异,仍然需要回答一个怎么办?
路在脚下,而且在每一个人脚下,但是走下去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曲志主持下的采购部和采购工作具体怎么办呢?
曲志继续汇报道:“关于采购部门和采购工作,要把具体采购业务和价格、合同、考评等职能在部门内进行分离,把采购部原先的后勤组重组为管理科,集中人手来做采购价格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考评以及采购流程梳理,原来的采购一、二、三科采购人员集中精力做采购业务。例如,原来一个采购员既要做采购,又要和供应商谈价格、合同等等,实际工作中既难免顾此失彼,又无法体现职能之间的必要牵制。”
魏相国说道:“如果这样调整下来,就可以各做各事又彼此监督,可以把内部关系理顺。”
曲志说道:“经过调整,就可以实现刚才魏总提的要求。”
曲志继续汇报道:“以后采购部和采购工作,需要进一步公开透明化,包括我在内的采购部所有工作人员,需要主动接受公司纪检审计部门的监督,所以我建议公司把一至两名纪检审计人员调到采购部来,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对采购工作进行全程监控。”
唐国祯边听边思考曲志提的一系列举措,就说道:“管办分离,公开透明,接受监督,重塑采购队伍,短期可能会有波动,但是长远来看,更加规范、干净、高效,思路不错。”
曲志摸摸头,不好意思地说道:“还是领导厉害,几个字就把我想说的概括了。”
魏相国一听就笑了出来,说道:“要不然,唐总怎么是咱们领导了呢。”
唐国祯笑了笑道:“继续说下去。”
曲志站起来,拿起热水瓶给唐国祯和魏相国倒了热水,也给自己倒了一杯,然后坐下来,继续说道:“关于供应商队伍这块,我有些想法向两位领导汇报一下。怎么才能建设成忠诚、安全、高效、健康、开放的供应商队伍呢?我想是不是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忠诚在于跟着东域公司一起发展,跟着公司走可以赚钱,而赚钱与否的关键在于价格,所以我建议公司在采购部的牵头下,组建一个由采购、财务、质保、技术、车间等部门人员组成的跨部门的采购价格组,具体负责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和调整,尤其要在价格谈判中让供应商明确提出自己的盈利要求,从而让价格谈判和调整具有稳定的预期,为供应商之间提供合理的竞争环境。”
听到这里,唐国祯和魏相国的心里很震动,因为成立价格组,意味着采购部把这部分权力就进行了公开化操作,可以大幅度减少采购相关的负面形象,那样的话,供需关系就相对健康多了,而这需要魄力和气量,不仅对曲志和采购部是这样,对公司高层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曲志看两位老总都认真听着,就继续道:“第二,建议公司组建第二个跨部门的供应商考评小组,具体负责现有供应商队伍的审查、考核、评级,以及潜在供应商调研、审核、筛选。供应商既然要跟着东域公司发展和赚钱,那么就要受到东域公司的审查、监督和考评,奖先罚后,末位淘汰。为了增加供应商的压力和动力,供应商队伍不能封闭,要保持开放状态,进行有序的新陈代谢,有计划地逐步扩大供应商队伍,激发供应商的内生动力。另外,建议公司每年对重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查,审查过关的继续供应,不过关的进行整改,整改期间降低供应量和比例,整改多次仍不过关的,建议更换,或降级减量。”
曲志的这个建议继续前面的思路,把采购的一些环节进行公开透明操作,联合其他部门,但是更尖锐的是对供应商的考评管理。可以想象,未来的这个考评制度非常严厉。当然按照这个思路操作的话,供应商队伍将会感到极大震动。曲志的思路就是,想跟着我赚钱可以,但是你要接受我的约束、考评。这个世界上,没有好赚的钱。
曲志今天汇报工作是进行了充分准备的,笔记本上写的密密麻麻,显得很杂乱,但是汇报起来思路很清晰。
领导听你汇报工作,有时不一定很关注你汇报的内容,反而注意到其他细节问题,如思路怎么样,建议措施的可操作性,还有汇报的语气等等。
唐国祯就发现,虽然曲志打开了笔记本,但是往往就是看上一眼,然后就有条不紊地汇报,而且几乎不间断,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曲志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工作,一直在思考采购部和采购工作的开展。
还有一点,他隐隐约约的觉得曲志有意在限制他和采购部的权,在表述采购队伍时,曲志用了“干净”这个词,在说供应商队伍时,他用了“健康”这个词,而曲志提的建议似有似无地都和这两个词有关。这是他的一个重要发现,而且觉得很有意思。
曲志喝了口水,看了眼笔记本,然后继续道:“第三,唐总,魏总,我建议公司加大对供应商的支持和帮助力度。”
魏相国说道:“这个怎么说?”
曲志问道:“两位领导,我前几天看资料,是质保部的一份资料,其中介绍2003年对供应商质量问题的处罚,也列举了质量问题最严重的十家供应商,还有罚款,但是我从头到尾读了几遍,发现有些遗憾。遗憾的是,没有说到我们东域公司采取了什么有力措施来帮助相关供应商。两位领导,我也看了很多供应商的资料,应该说相当部分供应商技术、工艺、质保及管理水平很差,或者说有很多提升空间,所以建议,我们要组建团队,真诚地深入到供应商,利用我们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经验来帮助他们提高技术和管理,从而提高质量。其实,帮助他们就是帮助我们。说到底,我们和广大供应商的关系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接着,他又汇报了其他事项。
最后他说道:“唐总,魏总,我的汇报就这么多,想法和建议还很不成熟,请领导批评指正。”
曲志这次汇报工作,用了整整一个小时。这对于曲志来说是很少见的,一般情况下,曲志汇报工作都会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简明扼要。但是今天则不一样,他非常详细地具体地把自己将要在采购部主持工作时将要采取的措施向唐国祯和魏相国进行汇报,这是因为他采取的这些措施相对于现在的采购部和采购工作而言,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和习惯,至少短期内会是这样,这些人包括公司内部很多部门和人,甚至包括高层,说不准还包括眼前这两位,更别说东域公司现在六百五十八家供应商,所以他说的很详细。
换个角度来看,他采取的这些措施,无论是对东域公司未来发展,还是对于广大供应商而言,还有采购部来说,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
无论眼前如何,你不得不承认,这些措施一旦执行下去,将会给各方带来很大的好处,届时,一个有竞争力的供应链将会建成,凭此一项,东域都会走在竞争对手的前方。但是这个饼虽然画的很好,想吃也要费些劲的。
对于这些隐藏在汇报背后的考虑,唐国祯听了一半就想到了,魏相国分管采购,自然也想到,所以他们打量着曲志,忖度着曲志如此汇报的用意何在,或者曲志有自己什么意图,但是不管怎么说,曲志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工作上。
魏相国说道:“曲志,听了你的汇报,我是热血沸腾啊!我支持你按照你的思路开展工作,需要我为你站台的,我没二话说。但是,也希望你工作开展的细致些,尽量减少波动。”
魏相国态度就是支持,他分管采购和生产,目前市场和销售对他的压力很大,他需要曲志说的那种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当然他也希望曲志思路更加成熟,以细腻的手法来避免可能的波动,这是对曲志的提醒。
唐国祯看着魏相国,然后又看着曲志,就笑了出来。
唐国祯对于曲志一直很关注,工作上很支持他。曲志工作四年来,善于有针对性地提出目标然后实现它,在档案部是这样,在西郊厂也是这样,面对即将履职的采购部,他再次提出工作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和东域公司发展密切相关。
所以他说道:“曲志,听了你的汇报,我感觉你这个假也没怎么休啊,估计你啊天天在琢磨工作的事情。”
唐国祯的这句话是对曲志的认可和表扬。
他接着说道:“目前东域发展的瓶颈就在采购和生产上,或者绝对点说,瓶颈就在采购上,正因为如此,公司迫切需要换个思路,以更加积极有为的方式来开展采购工作,所以你刚才汇报的你对采购部和采购工作的目标、思路和举措非常符合我们东域发展的需要,我和公司都支持。我提几点看法供你参考,第一,你到采购部后,大胆放手开展工作,争取在两年内,建成一个更加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第二,你把你的思路继续梳理完善,尽快形成一份书面报告提交给公司来讨论批准实施,公司需要从全局的高度来推动采购工作转型,重塑采购队伍和供应商队伍。第三,公司准备年底前召开一次采购工作会议,你和采购部的同志们努力形成一个采购工作方案,届时由你来向大家介绍这个方案。第四,我同意刚才魏总的意见,想法要大胆,目标要明确,推行要细致,步子要坚定,扎扎实实地把采购工作向前推进。”
这样,曲志基本达到了汇报工作的目的,那就是争取公司高层支持,这是他以后顺利开展工作的非常重要的前提。采购部和采购工作就是处在利益漩涡里,没有公司的全力支持,他很难超然地面对那个旋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