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河无声向东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勃发:第一章 西郊艳,想在前,闻喜惧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从魏相国办公室出来,曲志来到了唐国祯办公室,这是他第一次向唐国祯汇报工作。确切地说,当初第一个想把曲志调到西郊厂的人就是唐国祯,唐国祯一直以来,对曲志的工作还是非常支持和认可的。

    唐国祯看到曲志过来,很是意外,因为在他印象中,曲志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次数极少,他在档案部的时候,一般都是陆华中去向王大亮汇报工作,到了西郊厂后,可能因为西郊厂那边千头万绪牵扯了很多精力,所以也很少去魏相国那汇报,至于到唐国祯这汇报工作,那可是曲志工作以来的第一次。

    曲志有个特点,就是见了再大的领导,表现的都很自然,在领导面前尊重但从不拘谨,而是显得从容自然,例如他走进唐国祯办公室里,一边对唐国祯说道:“唐总,谢谢您和公司的支持,西郊厂有些了起色。”一边就过去把热水瓶拎过来,给唐国祯的杯子里续热水,又把水瓶放到原位,然后在唐国祯的示意下坐在唐国祯的对面。

    看到曲志坐了下来,唐国祯问道:“曲志,你去西郊厂两个月,原本以为骨头上一丝肉都没了,没想到你竟然活生生啃出肉来。干的不错。”

    唐国祯这句话对曲志在西郊厂两个月来的工作评价非常高,原来用魏相国的话来说,西郊厂那就是带刺的玫瑰,谁摸扎谁手,可是曲志去了,不仅摸了,而且还可以说,他现在掌控了西郊厂都不为过。

    曲志就把笔记本放在面前,开始向唐国祯汇报工作,把他在西郊厂遇到的情况以及自己对西郊厂问题的分析,以及由此而采取的措施及考虑,条分缕析,简明扼要,井井有条的向唐国祯汇报了半个小时。

    唐国祯边听曲志汇报,偶尔提问几句,他发现几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首先曲志很少用“我”这个字,一般用“我们”或“西郊厂”或者“厂部”,但是讲到工作中的不足时,曲志用的是“我”。

    例如曲志再讲到关于生产安全时,他就说道:“唐总,我年轻,缺乏在生产部门工作的经验,对于生产安全,开始欠缺考虑,不过厂部及时进行了纠正。我也希望唐总和公司,以及同事们,多多提点我。”

    另一个特点是,曲志汇报中讲了面临的很多困难,但却不是诉苦,更没有埋怨,比较客观,说困难,但更注重向领导分析原因,而且分析原因的目的是在于为往下采取措施的合理性作铺垫,所以唐国祯觉得听曲志汇报西郊厂困难时,倒是听出了曲志心中的斗志来。

    例如曲志就这么说困难的:“唐总,这些不足和问题其实也是西郊厂未来的发展空间。”

    这句话听的唐国祯当时就笑了出来,感觉这个曲志不是在告诉他西郊厂工作开展的艰难,而是在向他展示西郊厂未来欣欣向荣的景象呢,让他觉得西郊厂现在采取的措施不是为了去除各种陈规陋习,而是在去除西郊厂前进途中的一些麻烦而已。

    再一个特点就是,曲志汇报采取的措施可能达到的结果时,非常谨慎,虽然谨慎,唐国祯能感觉得到,曲志显得很有底气。

    还有一点是唐国祯没有想到的,曲志主动提到了卢希文,但是他没有说卢秀文一句不好的事情,而是说卢秀文为西郊厂做了很多工作,又说他曲志本人非常感谢卢秀文曾经在西郊厂的付出和努力。

    当然对卢秀文的事情,唐国祯后来也知道了真实原因,但是今天曲志提到这件事时的态度,让唐国祯对曲志不仅仅是欣赏那么简单,而是对他人品很认可。

    “这不是一个落井下石的人!”唐国祯心想。

    汇报完了工作,曲志又提了一件事,他汇报道:“唐总,这个月西郊厂那边计划排了6000吨,而公司对西郊厂的考核基数是4000吨。唐总……”

    说到这里,唐国祯立时就明白了曲志的潜在意思,他接着说了另外一件事:“曲志,以前西郊厂一个月才2000吨左右,有时还不到,6000吨有把握吗?”

    曲志想了想就说道:“唐总,如果炉料供应,砂芯生产,铸件加工这几块能跟得上的话,6000吨还是可以拼一拼的,但是我估计5000吨总是有的。”

    唐国祯这才回答道:“你在西郊厂不是说了嘛,规则大如天,既然公司对西郊厂方案定下来了,那么就是考核的规则,当然也是大如天,至少东域的天比西郊厂的天大吧?”

    曲志说道:“那肯定了,至少咱们这座大楼有五十层高呢!”

    唐国祯郑重地对曲志说道:“这些事,你放心,当时,我,李董,王书记和魏总一起答应你的,肯定做到。”

    曲志就站了起来对唐国祯说道:“唐总,我代表西郊厂感谢你,有你这句话垫着,西郊厂职工就大干一场,让领导放心!”

    曲志离开后,唐国祯想想曲志汇报的西郊厂情况,心里还是很满意,曲志提到西郊厂的本月生产计划,他当时听的也是怦然心动啊,那可是意味着多少市场份额啊,不过他忽然想起来,曲志说的还有几个条件呢,例如炉料供应,好像曲志当时说这几个字时,语气有些不一样嘛,所以领导之所以为领导,那可真不是吹出来的,所以他就连续打了两个电话。

    从唐国祯办公室出来后,曲志又去看望王大亮,向他简要汇报了西郊厂情况,王大亮却没与和他多谈工作,而是嘱咐他多注意身体,工作是干不完的,可是身体很重要,这是对他的关心,这让曲志非常感动。

    从东域总部回西郊厂的路上,曲志坐在车上,看着窗外,仔细回想了一遍此次去公司汇报工作的前前后后,心里还是很满意。

    随着西郊厂内部工作走上正轨,他要提前把可能影响到西郊厂的外部因素消除掉或者尽量把影响降到最小。

    炉料供应是个大问题,即使目前为止,他都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所以他在采购部提要求,在魏相国那里争取支持,在唐国祯那里嘛就略作提醒,如果还出问题的话,那就不是西郊厂的原因。

    关于考核的事情,虽然自己来之前,四位公司领导都表态支持,但是下面的部门未必就那么想,执行过程说不准就会有偏差,就会打折,到时候再找领导的话,即使解决了,可是观感就不好,所以他去唐国祯的那里提了这件事,有了唐国祯的表态,那么这个事情,别的部门即使有话说,但是估计到了唐国祯那就结束了。

    他到唐国祯那里汇报工作里,最重要的就是把这件事确定下来,所以说他这次东域总部汇报工作之行,就是未雨绸缪,把问题尽量消除在萌芽状态。

    下午一点钟,刚上班,团委杨柳过来,正要说话呢,倪光荣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兴奋的对曲志说道:“曲厂,你猜猜,才半天时间,咱们造型出了多少吨铸件?”

    曲志看着倪光荣的神情,就知道有了好结果,倪光荣没等曲志问,就说道:“领导,100吨,100吨啊!”

    曲志站了起来,这时沈安国和孔富民也走了进来,听到倪光荣报的数字,都很高兴地看着曲志,以前一天两个班也才100吨左右啊。

    曲志想了想说道:“光荣,你亲自去核实一下数据,别闹了笑话,否则会被领导认为咱们西郊厂想提高产量想疯了,从而认为咱们不稳重,作风浮夸。”

    倪光荣答应一声就要出去,曲志又说道:“顺便去核实一下炉料的使用情况,库里还有多少生铁和废钢。”倪光荣答应一声,快步走了下去。

    在这个本应高兴、庆祝的时刻,毕竟西郊厂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到扬眉吐气意气风发,大家看曲志虽然也很高兴,但是却非常平静。

    杨柳笑着对曲志说道:“曲厂,我可是恰逢其会啊,西郊厂第一次这么高的半班产量,和你们一样,我也算是第一个知道的了。”

    曲志笑了笑,说道:“杨书记,大家取得的成绩,我自然很高兴。但是这才第一天,很多问题还没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及时,大好局面说不准就是昙花一现。”

    从早上开会到现在,沈安国和孔富民明显感觉曲志的态度在发生些变化。

    曲志继续说道:“职工的士气可鼓不可泄,但是要有控制,否则就像气球一样爆了。咱们要珍惜职工这种难得的士气,要保持长久,所以往下面咱们不仅要鼓气,还要给职工做顺气的工作。”

    沈安国说道:“曲厂,顺气怎么说?”

    曲志说道:“咱们西郊厂就像一个人,虽然以造型为中心组织生产,但实质上是综合能力问题。首先咱们有持续发力的条件吧?例如,砂芯能否跟得上,炉料能否采购及时,沈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看看,说是没问题?我想,咱们还没到拍胸脯保证的时候。另一个,吃的下去,能消化的了吗?如清理速度跟得上吧,加工又能跟得上吗?以前咱们造型产量低,那么很多问题看不出来,现在产量上来了,问题可能要出现了。”

    孔富民说道:“曲厂说的有道理,设备也存在这些问题,以前产量低,看起来还正常,可是骤然发力,可能会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杨柳本来带着编辑部过来看看,结果听到西郊厂第一天开局喜人,原来还想着回去宣传一下,结果听曲志这么一说,感觉还真是那样,但是又想想,她觉得西郊厂现在以曲志为首的班子不一般,闻喜而有惧意,临成却先虑败,眼睛盯着的是西郊厂的全局和长远。

    几个人正在说着呢,倪光荣走了进来,也没了先前的兴奋劲。

    他说道:“曲厂,沈厂,孔厂,数据没问题,是100吨左右。你让我看的炉料消耗和库存,可能有些问题,根本满足不了咱们生产需要。”

    曲志笑了笑说道:“炉料供应问题,我上午就去采购部和魏总那里汇报了,这个魏总和采购部会帮我们协调。咱们现在,生产上要关注制芯、清理和加工能否适应这个产量,倪厂,你一定要盯着,尽量衔接上去。沈厂,质量问题,你盯紧了。孔厂,设备方面你费心些。”

    然后又说:“咱们把今天给过了,明天把具体结果统计确认了,我再向领导汇报一次。”

    大家答应着就忙活去了,不过,虽然有问题,大伙心里还是蛮高兴的,总归还是件好事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