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早上,七点不到,曲志到东域大厦下面坐上正等着他的车,七点半不到走进了西郊厂,坐在办公室里靠椅上。从坐上车那一刻起,他就开始不停的思考着西郊厂的各项工作,思考着自己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此前,他一直在档案部工作,接触的大多都是档案资料,即使后来主持信息化和公司年谱编制,可是主题词依旧是档案,对于东域公司和西郊厂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谈不上了解,虽然他不了解,但是他知道公司对他寄予厚望,他不能后退,必须前进,必须成功,必须给公司一个好的结果。这是他面临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他责无旁贷。
今天他来到西郊厂的第二天,这里的情势不乐观,但是他问自己:再坏又还能坏到什么程度呢,摊子再烂又还能烂到什么地步呢?至今为止他对西郊厂非常不熟悉,很陌生,要着手的工作千头万绪,可是从什么地方下手呢?
要想打开西郊厂的工作局面,必须抓住西郊厂问题症结所在,而要想抓住问题症结,就必须放在活动和工作中来观察、分析,以小见到,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而且发现问题的症结并不是最重要的一环,最重要的是他要找出把西郊厂各项工作推向前进的路,而路又在何方呢?
上任伊始,他需要发动一场又一场活动,例如周末卫生清洁工作,例如即将开始的各部门负责人工作汇报。
这两个活动中,最不起眼,最简单,最容易,最声势浩大,但是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卫生清洁工作,虽说最容易最简单,但是结果却不一定乐观。曲志认为,卫生清洁工作是个脸面问题,是个牵涉到西郊厂精神面貌的问题,打个比方来说,就相当于一次洗脸。问题虽然不大,但是如果问题日积月累,那么就会涉及到观念、习惯和精神面貌,而改变一个人、企业、工厂的观念和习惯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果卫生清洁工作是脸面问题,那么接下来听取各部门负责人工作汇报则是一次触摸心和精神的历程。作为西郊厂的厂长,曲志认为,要想完成公司重托,带领西郊厂走向新生,他自己必须能够把握住西郊厂脉搏,必须做到和西郊厂人的心相通,必须知道西郊厂干部职工在想什么,渴望什么,需要什么?
接下来一段时间,他要腾出相当的时间、精力和思考放在个部门负责人工作汇报上来,他要和各科室、车间、工段头头脑脑们逐个进行谈话,广泛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然后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他曾经对李东荣说他来西郊厂基本思路就是依靠职工,那么怎么依靠职工,依靠职工做什么,什么又叫做依靠职工呢?毫无疑问,西郊厂各项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通过职工的双手来实现,这是谁都懂的道理,但是他觉得依靠职工,还需要自己善于总结广大职工的智慧,善于挖掘职工的力量,通过职工自己来撬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撬动职工积极性是什么呢?他想至少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管理,而这又牵涉到很多方面,例如基层管理者是否合适,部门负责人是否称职,另一个就是考核以及与考核挂钩的收入。
想到这里,他就在笔记本上开始断断续续地写着工作打算。
八点不到,倪光荣走上二楼,正要走进自己的办公室,不经意看到曲志的办公室门开着,灯亮着,他知道这位年轻的新厂长估计很早就到了厂里,他轻轻走过厂长办公室,看到曲志坐在办公桌前,低着头,聚精会神的在写着什么,他心里不觉就是一动,心想: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这样勤奋认真的厂长了。
曲志看到倪光荣走了进来,就放下手中的笔,笑着说道:“光荣来了!”
倪光荣问候了一声:“曲厂早。”
他又由衷的说道:“曲厂,这么多年来,你是我见过来的最早的领导,而且很勤奋。”
曲志不以为然地说道:“习惯了。在档案部的时候,我七点就到了。这里远,所以七点二十才到。”
倪光荣从包里拿出一份资料说道:“曲厂,这是你交待的关于周一检查卫生的管理规定,你看看,有什么要改的。”
曲志接过资料,飞快的浏览了一遍,抬起头来问道:“光荣,你觉得咱们西郊厂,卫生清洁工作是大事还是小事?”
倪光荣回答道:“曲厂,我在西郊厂也十多年了,卫生清洁工作从正常情况来看,那是小事,谁家里不搞卫生清洁呢,可是从习惯的顽固性来说,那就是大事。”
曲志点点头,站了起来,说道:“光荣,咱俩英雄所见略同啊!做事,先从小事做起,否则很多人受不了,适得其反,但是小事情牵涉到观念和习惯时,触碰的就是牛皮癣似的习惯,所以又是大事。”
他把文件递给倪光荣,继续说道:“管理规定不能示之以宽,执行不能示之以软,监督不能示之以松,管理规定要像沸水,像油锅,像刀刃,谁碰就烫谁的手,就断谁的手,谁就痛到心里,只有这样,我们的规定、制度才能得到认真切实的执行。而不是相反。”
倪光荣明白曲志这是点出了他的这份文件的不足,于是就认真的检讨道:“曲厂,你说的很深刻,我想的有些简单了,我马上再好好修改一下。”
曲志点点头说道:“九点前修改好。马上通知三位副厂长,九点钟开会,会议主题就是关于周末两天卫生清洁工作。会议后,把修改后的管理规定打印出来,贴在大门口橱窗里,同时发到每个部门。”
倪光荣出去准备通知各位副厂长,刚走门口,曲志又说一句:“光荣,让会计到我这来。”倪光荣答应一声就出去了。
一会儿,西郊厂会计董雪妹来到曲志办公室。董雪妹,二十六岁,一米六三左右,微胖,戴着一副近视镜。
董雪妹听说新厂长要见她,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奇怪,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厂长有什么事情找自己。来到厂长办公室,她看到曲志和自己年龄差不多,据说比自己还要小一岁呢。
边想着,边问道:“曲厂,你喊我?”
曲志笑着说道:“雪妹,说起来,咱俩还是同龄人呢。”
董雪妹也笑着说:“厂长,我今年26岁,前年被派到西郊厂做工厂会计。”
曲志说道:“雪妹,会计工作是咱们西郊厂各项管理的重要一环,能否客观真实地反映生产经营情况,关系到西郊厂的各项决策的评价。”
董雪妹说道:“曲厂这话说的很符合会计要求。”
曲志说道:“雪妹,我刚来,想了解一下咱们西郊厂近三年来成本控制情况,你整理下相关资料,把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情况,产品成本情况整理下给我。要真实。”
董雪妹说道:“没问题,领导什么时候用。”
曲志说道:“越快越好,就辛苦你了。”董雪妹笑着说:“曲厂,你是我见过的最客气的领导了。”曲志笑了笑。董雪妹就转身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