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河无声向东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惊蛰:第二章 年谱定,故人来,醉美时1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春节假期后上班的几天,大家在互相拜年和祝愿中过去了。

    在2月25号周一的东域高层的例会上,协商确定两件事情,一件是确定东域百年庆典的时间和安排,具体工作由王大亮主持做策划方案并在3月初上报方案;一件是作为企业文化盛事和向东域百年献礼的公司年谱编制要在4月初定稿,并以此为契机向广大员工、合作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宣传东域公司百年风雨历程,以此来激励广大员工的自豪感、增强企业凝聚力。

    曲志和陆华中联合团委、工会和人事部分别在2月26号、28号、3月四号,分别召开部分职工代表进行公司年谱编制的座谈会,听取来自基层职工代表的建议和意见。

    每次有二十名职工代表参加,三次共计六十名职工参加座谈,王大亮全程参加了座谈会,最后一次座谈会上,高层悉数参加。

    最后一次座谈会上,在各位职工代表热烈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后,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李东荣发表了谈话。

    他看着在座的二十位职工代表,以及公司年谱编制工作组的成员们,说道:“同志们,历经将近一年的努力,公司年谱编制工作即将结束,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工作组的努力,凝聚着全公司一万多名员工心意,凝聚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东域人的精气神。我和公司祝贺你们,为你们的工作感到骄傲!眼前这两卷年谱,是东域百年的光辉历程的真实记录,前几天,我只要有时间,就读大家手边的这本还是草稿的《东域公司年谱》,心里很感动。同志们,我们东域,创办于国家民族风雨飘摇之际,然而一代又一代东域人,胸怀天下,以发展民族工业,振兴国家为己任,历经百年,东域终于站在今天年产值200多亿元的高峰上。但是,山高人为峰,想起东域大厦大厅正面那两句话,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抬起头看向远方,要仰起头看无尽高空,要在接下来的一代又一代人手里,把东域推向更加广阔前方。”

    接着他饱含深情地回想起自己当年来到东域参加工作,从一名基层技术员开始做起,一步一步跟随着东域发展的脚步,到他带领全公司员工,披荆斩棘,抢抓机遇,实现公司的大发展。

    最后他说道:“同志们,历经百年,咱们东域已经成为一棵根深枝繁叶茂的参天巨树,她经风历雨,不惧艰难,不畏压力,敢为人先,耻为人后,根扎大地厚土,头顶阳光雨露,吸取着阳光和大地养分,奋力成长。同志们,回望东域百年,我得出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只要每位员工心中有梦想,那么东域就会有新高度,只要每位员工前进的脚步不停止,那么东域这艘大船就会在广阔的海洋里迎风破浪前进!”

    李东荣的讲话,深刻地感染这在座的每一个人,有名五十多岁的职工代表,他站了起来,激动的热泪盈眶,使劲地鼓掌,大家都站了起来,一起鼓掌,为李东荣的话鼓掌,更是为东域百年光辉历程而鼓掌。

    李东荣的讲话,经整理后,成为《东域公司年谱》的序言。被作为头版头条全文刊登在《今日东域》上,这篇序言的题目是《员工有梦想,东域有高度》。

    座谈会结束后,曲志和工作组成员,充分吸取座谈会上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对《东域公司年谱》进行最后的修改。

    从3月11号到3月20号,曲志用了十天时间对上下两卷年谱进行文字表述上的修改,使得上下文之间、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之间显得更加连贯,使得具体到某件事、某个人的文字表述上显得更加客观,对一些重要数据再次进行确认,从而使得文字更加简练,内容详略得当,图文并茂,记录客观,表述平实却不失精彩,层次分明,事虽多却不乱,时跨百年却不显得冗长,洋洋洒洒,读起来显得特别有气势。

    3月21号到26号,工作组再次将修改后的《东域公司年谱(上、下)》提交公司高层进行最后审阅确认,在3月25号的高层例会上,经过讨论后批准定稿。

    王大亮在会上对上下两卷年谱的评价是:“《年谱》两卷,共计五十三万六千八百十九字,上卷二十一万三千一百零二字,写尽艰辛;下卷三十多万字,写尽春风浩荡;读来不禁感慨万分。总的感觉,咱们东域就像一个英雄人物,早经艰难困苦,历经磨砺,心胸有大志气,终究厚积薄发,一飞冲天。”

    唐国祯的评价是:“文字平实、客观、耐读,纵贯公司高、中、基层,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却都统一在百年时间里,有点,闪光,有线,发亮,有面,如网,回想起来,却觉得是个移动的立体图像。”

    李荣的评价就四个字:“同意定稿!”

    经公司批准,从3月28号开始,《今日东域》连续二十期头版头条,选择发表《东域公司年谱》部分内容。

    每次发表的内容都配有题目,3月28号第一期年谱发表的题目是《风雨雄心东域立》,最后一期的题目很简单,是《好大一棵树》。

    4月初,《东域公司年谱》上下两卷开始安排印刷,与年谱同时进行印刷的还有《我与东域一起走》系列文章。

    《今日东域》编辑部从去年3月开始开展了《我与东域一起走》专栏,用一些珍贵照片等物件以小见大地讲述着公司百年历程,这次共计选择了五十篇文章,配合着《东域公司年谱》同时印刷,读来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真没想到,当初的不经意间发起的一个活动,今日看来显得特别有意义。

    唐国祯有次就说道:“这些小文章,有情感,有温度,有趣味,而年谱,大气,客观,内敛,两者互相参照,很有味道!”

    这些话传到杨柳这里,她对马心兰说:“咱们这个曲部长,有些想法当初只是觉得有意思,天马行空,到最后一看,何止是不一般。”

    至此,公司年谱编制工作结束。

    对于公司来说,整个3、4月份都是非常繁忙。有两件大事在开展,一件是公司百年庆典的事情,这件事是王大亮在主持,相关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另一件是公司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正式批准实施,这件事公司高层方面由吕秋平坐镇统筹协调,部门方面由公司财务部俩主持,财务部长江祥金是工作组组长,曲志是组员,冯海也是组员。

    但是对于曲志来说,却是一段难得的轻松时光,虽然上面两件事情都有参与,但是毕竟都是以组员的身份参与。他每天的生活节奏依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每天早晨送薛米上班,如果起的早的话,大清早就带着薛米去公园里转两圈,正是春暖花开,盎然春意写满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更别说星河公园,所以早晨去公园里散步,整个人觉得很轻松。

    上班的时候,他仍然继续读很多会议记录等档案资料。与此同时,他也在思考怎么能够把档案研究中心这个概念和职能落到实处。

    有了研究中心这个概念,如果不落到实处,那么时间就会把它变成一个屁或者一个笑话。所以他的工作中心开始从年谱编制、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转移到这个方面。

    他计划把档案研究方向分为几个专题,甚至可以采取向全公司招纳有想法的人来档案部进行研究工作,当然所有研究工作必须以东域公司为中心和落脚点。

    一个部门,一个人,就怕没事做,没事做的部门和人,哪怕再牛掰,最终都会边缘化起来,对于一个人来说,同样如此。

    虽然说,档案部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大家感到很风光,人人意气风发,干劲十足,但是在整个公司部门序列里,档案部仍然是相对边缘的部门,现在只不过朝前迈了一步而已。

    档案部要想把自己脱离过去那种爹不亲娘不爱的边缘化状态,就必须不断给自己找事干,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档案研究中心做到名至实归,就是要把档案部变成公司的智囊机构,就是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研究成果让领导形成一种思维习惯,碰到什么事,即使不是第一个,也不能是最后一个才想到档案部。

    曲志现在是档案部的副部长,就目前来看,他估计还要在档案部工作一段时间,所以他要为档案部考虑。关于展开对公司档案研究工作,目前已经有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那就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已经建成使用,从而使得开展研究更加方便。

    对于档案部这种部门来说,要提升自己地位,改变过去那种边缘化的地位,说白了,就是要增加自我曝光率,就是要精心打造一些精品研究课题,要大胆提出一些概念来,通过这些课题和概念来把自己的触角介入到公司生产经营中去。

    曲志心想,别的部门靠的是显而易见的销售额、销售收入、采购成本以及产品产量等数字来体现自己的重要性,那么档案部就来贩卖课题和概念吧。他把这些想法整理起来,就形成了《关于如何实现公司档案研究中心功能转变的设想》的方案,他计划等公司百年庆典结束后,和陆华中谈谈这些。

    经过近两年的工作,曲志当初的热血沸腾的目标从未变过,他需要从档案部这个无人问津的边缘化部门开始,把自己的眼光镶嵌在东域发展的路径上来,只有把档案部嵌进生产经营中去,自己才能有机会与档案部共同获得提升和进步。

    他每天按时下班,去接了薛米后回家买菜烧饭。每个月按照医生要求带着薛米去医院检查一次。薛米的体重在迅速地增加,腹部越来越隆起,简直是一天一个样。可惜的就是,曲志已经不能背她了,还好,手还能牵着。

    这个时间点上,小孩子正是长个头时候,需要大量的营养,所以薛米的饭量惊人。每次去医院检查,医生都说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然后给出一大堆实物清单出来,建议要多吃水果,等等。

    晚上吃过饭后,曲志就和薛米一起散步,有时去逛街。有时曲志上班的时候,会收到薛米发来的短消息:“志,小彩虹在蹬我呢。”或者是:“曲大志,你儿子在捣蛋呢,你快来教训教训他。”曲志总是发短消息给她说:“米,你代表我揍他一顿。”等等,这些都是生活的甜蜜,对即将来到他们身边的孩子的期待。回到家里,两个人有时看看电视,或者看看书,薛米现在努力看一本《现代育儿大全》的书,已经看了很多遍了,估计生过孩子后,她就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育儿咨询师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