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空山风雨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先河的开创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十一月份的陲城,空气渐渐充满寒意,街上的人们裹紧了身上的麻衣,一些富贵的人家,都会穿一些从南方的闽南城那里购买些棉花,用棉花做成暖衣,足以对抗寒冷的天气。而那些贫穷的百姓则只能围靠在火堆旁,用一身正气来对抗这寒风了。

    常公府中,七八名晋国大臣正在火炉旁沉默着,奉常卫方率先打破宁静,质问常公道“常大人,如今那姓张提出改制度,这分明是要动我们的大蛋糕啊,而君上也有意改变,未来我们的处境应该怎么办,您给句话”

    常公凝重的神情使眉头皱成一团,站起身来,渡步来回,其他几人见状,纷纷侧语相言,卫方见常公也拿不定主意,顿时焦躁万分,一口气把酒盅中的茶水,一饮而尽,重重落在桌上。常公突然转头,严肃地说道“几位,我们试想一下,如今张丞相提出更改制度,当今君上有意而为,我觉得与其和他争锋相对,不如思危,思退,而后再思进”旁边的博臣不解问道“如何思危,思退,而又思进呐?那我们岂不是要被那些外来的打压下去”

    常公举起手中的酒盅,慢慢品尝,而后不紧不慢道“你们是否还记得宋国国君宋震”其他几人听罢,方才醒悟。宋震是宋国的亡国之君,在宋震之前,他的老爹宋荣,真乃是一代明君,只可惜命运不公,壮年而逝,他的臣下匡英提出土地改革,屯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导致其他群臣皆不满匡英,等到宋震上位之后,群臣上书,列举数百条匡英的罪状,使得宋震听信谗言,在东松岭的一座小亭上,一杯毒酒,让宋国失去了最后的中兴。

    卫方大笑道“哈哈,常大人啊,您果然深谋远虑,当今君上支持姓张的,我们就暂退锋芒,现在我们可以全力支持君上的长公子石苏,而后等待时机”

    常公笑而不语地看着其他几人道“此事事关重大,大家一定要小心,通知三官四达们,今后做事,收敛一点”,言罢有一人道“这么做,难道我们国家就不会遭遇宋国同样的命运吗?”常公哈哈道“宋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有奸臣,在座的各位,我们哪个不是为了晋国的未来着想”片刻后,大家方才举杯点头同意此事。

    在陲城的另一边,张丞相在和几人商量着什么,突然有侍从报道“张大人,太后派人来了”听到此话,张丞相猛地站起,快步出去迎接,其他几人纷纷跟随。

    来着是一位女子,身着一件暗红色大衣,头戴绒帽,脚穿这平布黑色鞋,走起路来,身子一扭一扭,犹如风中摇摆的蒲公英,指不定什么时候,随风而飘。

    女子见到前来迎接的张丞相道“张大人,有礼了”张丞相见状,心头一沉,来者如此礼遇,不知是福是祸,急忙说道“少姑娘,这边请,我们进屋说话”

    少姑娘微微一笑,便在张丞相的指引下,来到一间书房内,张丞相心中颇为不平,不知太后此时派人找自己何事,当下太后和君上的关系微乎其微,虽说是母子,但在这深宫大院之中,还哎。

    张丞相让其他几人道旁屋等候,一杯茶的功夫,张丞相问道“少姑娘,不知太后派你来是何意?”

    少姑娘正襟危坐,慢慢道“张大人,太后听说你极力的希望君上能后改制度,变宗法,但你是否可知我大晋国历代国君所做的付出,将来有所闪失,你怎么负责”

    张丞相听完少姑娘的一番话后,心里有了数,便沉稳道“我当然知道,一切后果,我会承担,怎么承担,请回报太后,不必担心,而如今,我原以为太后能识大局,知顺势,呵呵”。少姑娘紧盯着张丞相,默默不语。

    此时坐在案前的石正,正在欣赏张丞相改制度的意见和细节,不禁点头。忽见桌边的烛火旁,有一只飞蛾在旋转飞舞,围着灯火打圈圈,石正观看地兴起,突然想起什么,随后拔起佩剑,一剑收鞘,飞蛾已成两半。看着惨死的飞蛾对门外的侍卫道“传太尉徐右前来”

    远离陲城之外,在遥远的郸城,原是梁国之地,地域在其东,偏临大海,西南方向,是原先的魏国,陲城在郸城的最东面,而今虽说现在一统,但以前的梁国的余孽犹存,是最乱的地方,也是天下反晋人士的乐土。

    在郸城城门下,魁梧大汉挑着包袱,挎着八方步,大摇大摆,身前是一位沉稳的老者,只是缺少了一只胳膊,身后有一名束发的年轻壮汉,一副吊儿郎当样,显然是起梁他们一行人。

    起梁来到这里,一是可以联系以前的旧部,结识天下反晋的仁人志士,希望能够联合起来。二嘛,便是为了生存。

    一名士兵上前对起梁说道“将军”起梁连忙摆手,那名士兵反应过后道“大哥,我在这里有个朋友,可以为我们几人提供些住所,我们先投奔在他那里吧”,

    起梁点头示意,那名士兵走在前方,路过一家客栈时,看到有一位身穿华丽的男装衣裳的人,站在阁窗边,看着城中人来人往,心不在焉,那人面容憔悴,皮肤虽不是犹如白玉般嫩白,却也如婴儿粉嫩,起步看到那人后,耻笑一声。心想道“堂堂一介男儿,长的像个女子,真是丢男人的脸”想着想着,那名士兵便带众人来到客栈之下,起步心里打鼓道“不会这么巧吧”

    客栈里的人看到门外几人后,便和周围的人说了几句话后,出来了一位中年男子,穿着不是太华丽,却也相当干净,手中拿着一个算盘,肥脸鼓肚,身后的离哥看到这人,小声嘀咕道“想不到这胖子居然这么爱干净,稀罕啊稀罕”起步心不在焉地看着阁楼之上、

    迎着来的这中年人看到起梁几人,和那名士兵招呼几声,便带着起梁他们来到一间清静的包房里,中年人不等那士兵介绍,便自说道“哈哈,梁将军,有礼了,我是这客栈的主人,同是,也是梁国的大将李旦之后,李信”,起梁听完这位名叫李信的中年人的介绍后,颇为吃惊,一是惊讶于知道自己的来路,二是惊讶于居然这么袒露自己的身份,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看来这位叫李信的中年人,绝不是无能平庸之辈。

    起梁拱手道“呵呵,既然李兄这么说,我也不隐瞒什么,我们之前惨败于晋军,然后逃离到了这里,希望能在这里站住脚跟”说罢便拉起身后的侄子起步道“这是我的侄子,名叫起步,”李信看到起步后,隐约间看到有重瞳幻影,上下打量一番,心中暗暗称赞,真不愧是魏国国君之后啊。

    之后起梁一一介绍了之后的离哥、薛玉儿等人,李信听罢后,先安排他们住宿问题,便离去了。

    起步问自己的梁叔道“梁叔,这叫李信的人,是怎么知道我们的来路的”,起梁淡淡道“这不足为其,以前天下未平的时候,就听闻过李旦将军的事迹,帮梁国国君平定内乱,抵御外敌,安民镇军,可谓一代名将,只是可惜后来被梁国国君猜忌,被害入狱,而他的儿子,也就是这名李信,凭自己强大的势力网,硬生生把自己的父亲从监狱里救了出来,可在郸城郊外的武亭波前,李旦死在了那里,导致之后众说纷纭,不过在李旦死之前,留下了几句话,”

    起步忙问道“那几句”

    起梁缓缓道“征战数十年,吾有心杀敌,落入奸人之手,啊~我恨呐”起步听闻,敬佩是条汉子,而后疑惑道“我们那士兵怎么会认识这样的人呐?”起梁看了一眼起步道“步儿啊,你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各有各的本事,你的路长着呐”言罢,便出去转悠了。

    起步不解,也不去深想,而后找到薛玉儿,陪着她,在异国他乡的地方,还刚经历灭门的阴影,十分需要安慰。

    当薛玉儿看到起步时,作为未曾见面,就被自己父母安排的未婚夫,她渴望被保护,也对眼前的男子,感到陌生,当被他救起,睁眼看到起步时,迷茫、感激,更过的还是哀容。

    起步看着眼前美人,丹眉凤眼,睫毛略长,惨白的脸蛋,有些泥土,但掩饰不了本质的漂亮,不禁把薛玉儿抱在了怀里。

    晋国陲城宫中,太尉徐右躬身在台下,台上石正问道“爱卿,寡人平定天下,你当真功不可没啊,平天下的五战中,你就直接指挥了四战,最后的一次给年轻人机会,可谓国士无双啊”徐右谦恭道“君上严重了,臣不过是尽本分而已,能平定天下,功劳首当乃是君上”,徐右深知要不是君上信任自己,恐怕早就成了第二个李旦,石正微微笑道“爱卿啊,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但是五国的余孽还是存在,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不服寡人的,又不知有多少人想要取寡人的性命,所以,清缴五国余孽的任务,交给你了”徐右终于明白君上叫自己来的原因了,便道“臣已经派各路将军前去镇守要地,恒卓也在外奔波平乱”石正听后,总觉得有些疏忽,然后传张丞相。

    张丞相到后,石正说明情况后,问道“爱卿有何良策”

    张丞相沉吟一会后道“禀君上,要想彻底清除余孽,要做的乃是十户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十乡为一县,十县为一郡,十郡为一州,天下共分为九州,再贴告示,凡是举报者,赏十金,斩首余孽各头领首级者,赏百金,封千户,而知情不报者,一旦发现,夷三族,有一户知情不报者,斩左右邻舍,一里的人知情不报者,斩里长,以此类推,到州长,州长由君上您亲自任命人员就职官位,此时天下尽在君上手中”

    石正听着自己丞相这番言论,犹如在吃美味的食物,喝着最烈的美酒,酣畅淋漓,大为痛快。而后道“爱卿真乃不世出的人才也,来人,传旨”

    张丞相又接着道“君上,我们是时候决定更改制度,更换称呼了,不知君上何意”

    石正思考道“那就十二月初八,也正是我大晋国开国的日子,到时候去泰山举行”

    张丞相道“谨遵君上所言”而后退下执行典礼细节,最后石正一人在空旷旷的大殿之中,沉思片刻。久久没有动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