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咸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难题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迅哥儿曾经说过,但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不是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往往在于没钱。

    后世的农民没有钱还可以去打工,无论是建筑工地还是去涮盘子,只要肯下力气,总能赚到一些钱,怎么着都不会饿着。

    然而对于大明的农民来说,出门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先不说这操蛋的交通方式很可能一出门就再也回不了家,光是普通百姓跑去办理路引都不是那么好办的。

    再加上山东这地方今年涝了明年旱,别说什么活的好不好,能勉强活下去就已经是老天爷开眼外加皇帝圣明了。

    当然,皇帝再怎么圣明也没有鸟用,该办错事儿的时候一样会办错事儿。

    就比如朱老四免了民赋民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国库不收民赋民税了,但是那些手里握着大量土地的地主们却不会免了地租,反而会因为国库不收了而增加几成租子,最后受到免赋免赋好处的,只有那些自己家里有土地的自耕农,佃租土地的百姓反而遭了殃。

    朱老四错了吗?一片爱民之心,无论如何也说不上错,毕竟后世的种花家也不是一上来就免除了所有的农业税的,提留款这个词是很多老一辈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

    百姓错了吗?辛辛苦苦的种地收粮,原本就是要看老天爷的脸色,皇帝和朝廷对百姓有一丝的好,百姓就能记一辈子,百姓有什么错?

    士绅错了吗?

    在杨少峰看来,这些蠢货就死盯着那点儿土地和地里的粮食,自然是大错特错,但是在当时的环境看来,不指望土地还能指望什么?

    指望商业?这玩意不是所有人都能玩得转的,创业失败赔到死的例子就连几百年后都层出不穷,大明的商业环境自然更不友好。

    指望工业?在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独书高的时代,工业其实和商业是可以划上等号的,都属于那种带着铜臭味的原罪,是被所有人都看不起的。

    注意,是所有人,不仅仅是读书人看不起工商业,就连耕地种田穷到手里没几个钱的农民也同样瞧不上工商业。

    这个也没办法说改就改,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毛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好的。

    大环境如此,即墨做为大明的一个县城,自然也不会比别的地方强到哪儿去,因为靠海的原因,可供耕种的良田原本就不多,再加上这种操蛋的大环境,还有频发的干旱水涝,最后的结果就是即墨很穷,穷到连边市城的牧民都比不过的那种程度。

    当然,即墨有富人依旧很多,尤其是有进士功名在身的那些人,往年收受的投献再加上用各种手段弄到手的土地,已经足以保证这些人吃好喝好,甚至还有余钱去寻乐子。

    这种极为明显的对比,通过即墨县城主路两边的嘈杂的酒楼青楼还有那些脸上带着菜色的百姓就能看得出来。

    逛了大半天,将整个即墨县城都逛的差不多了,杨少峰和朱瞻基才随便寻了个面摊坐了下来。

    一碗不知道什么味道的面条下肚之后,朱瞻基忍不住拍了拍肚皮:“现在才真正的知道,能吃饱也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情啊。”

    (ex){}&/  朱瞻基却呵呵笑了一声道:“最快的是你所谓的海鸭蛋。这东西现在就可以搞起来,而且运输方便,又不怕放,自然是首选中的首选。

    至于利润最大的海鲜,其实就跟你计划里的海盐一样,完全可以放到后面再搞起来。

    先靠着海鸭蛋赚钱,同时再修着路,至于先修哪一条,你随便抛个铜钱不就行了?

    不过,我觉得眼下最重要的问题倒还不是想着修哪一条路的问题,而是怎么能让百姓愿意来修这个路。”

    杨少峰顿时懵了:“这不是能让他们赚钱的好事儿?而且鸭蛋这事儿是能立即见到钱的,再加上修路给工钱,他们还能不积极?”

    “未必会积极到哪儿去。”朱瞻基道:“唐赛儿替咱们把那些人都给清理掉了,咱们回头是不是得把那些土地都收归官有或者分配给无地的百姓?这是你最早就计划好的吧?”

    杨少峰点了点头道:“肯定的啊。我都让吴明借调锦衣卫的人手去准备了,现在就等白庚调过来做县丞,这些事情就可以开始做了。”

    朱瞻基呸了一声道:“一个正六品的翰林,你把人家弄过来做这个正八品的县丞,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杨少峰却道:“别不知好歹啊,这可是替你培养人才呢。

    在朝廷上做官和地方不同,只有那些有地方经历的,才算是真正的知道民间疾苦,以后办事儿不会出大错。

    刚刚从科举出来就跑到翰林院里供职的,看着倒是清贵了,可是这些蠢蛋根本就不知道民间到底是个什么样,拍脑门子做出来的决定能是真正的善政?到时候这骂名谁背?”

    “行,你有理,”朱瞻基也懒得跟杨少峰争这些没用的,而是又把话题给绕了回去:“你给那些无地的百姓分地,他们不得琢磨着该怎么耕种?还会想着给你修路?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还有那些有地的百姓,这破地方一年旱二年涝是不错,可是越这样儿,这些人就越会想着怎么把地给种好,哪儿有心情去做工赚钱?

    左右赚钱都是要用来买粮食的,又怎么比得上自己从地里种出来的?”

    杨少峰顿时头疼了:“要真跟你说的这样儿,那顺天府的百姓还有河间府的百姓怎么就愿意出来做工?”

    朱瞻基毫不客气的道:“顺天府城里有多少是靠种地为生的百姓?河间的百姓当时是活不下去了,不出来做工就只能等死,换你你愿意?”

    “那咋办?提高工钱?”杨少峰皱着眉头道:“别说我愿意不愿意,就算我愿意,他夏老抠愿意给钱吗?”

    “肯定不愿意!”朱瞻基极为肯定的说道:“包括这修路的钱,还是得你想办法,夏老抠不可能给你一文钱的,能让你截留即墨五年的所有税收,就已经是在剜他的肉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