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咸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五章 还是得修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流寇之所以难缠,就在于谁也不知道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哪儿。

    就像是唐赛儿一样,带着手下的叛军从青龙山逃出来之后就直奔着益都而去,一路上掀起无数的腥风血雨之后又转道东南直奔即墨,看样子是打算把整个青州府都搅个天翻地覆。

    弹劾朱高煦和薛斌的奏章也像雪花一样飞向京城,只不过都被压了下来,似乎朱老四根本就不在乎他们有多无能,哪怕他们一直就带着大军跟在唐赛儿的后面却始终抓不到人。

    至于这两天一直都不太正常的杨少峰,则是慢慢悠悠的跟朱瞻基等人一起晃到了即墨。

    此时的即墨远不是后世的即墨区,而是一个小县城,规模并没有比蒲台大到哪儿去,而且比蒲台还穷。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即墨所处的位置实在有点儿坑,往年有倭寇的威胁,最近这两年虽然不用担心倭寇了,但是海边的土地对比起内陆的土地来说,终究还是差了许多。

    同样的,即墨也是唐赛儿传教的重点地区,唐赛儿从即墨离去之后带走了大量的白莲教骨干成员,剩下的百姓里面还不知道有多少是信奉白莲教的。

    等跟上一任即墨县令做好了交接之后,杨少峰就更头疼了。

    白莲教造反并不光是在蒲台一个地方做乱,而是联络好了诸多头目之后一起乱起来的,即墨也已经乱过一回了,虽然还没有达到十室九空的程度,但是说一句十室三空却也差不多。

    把手里的卷宗来回翻看了好几遍之后,朱瞻基才叹道:“民生维艰啊。”

    “民生不艰,还要我们干什么?”杨少峰斜了朱瞻基一眼,说道:“国朝养着官员是干什么的?不就是让他们代天子牧民的?难道还是让他们欺压百姓,往自己兜里捞银子的?”

    朱瞻基顿时气结,吭哧了半晌之后才道:“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若天下官员都有这般的觉悟,哪儿还会有那么多的贪官?”

    屈指弹了弹手里的卷宗,杨少峰道:“现在就两件事情要办。

    第一,把以往的案子都给捋一遍,看看有无冤假错案,有没有受屈的百姓,如果有,该重审的重审,该放人的放人,该赔偿的赔偿。

    第二,让吴明联系当地的锦衣卫,把即墨的情况摸清楚,顺便再重新丈量一遍即墨的土地,重订黄册。”

    说完之后,杨少峰的脸上又浮现出一丝笑意:“看到没有,唐赛儿还是有用的,最起码帮着咱们处理了许多不太好处理的垃圾。

    现在那些人都没了,大量的土地就空了出来,或收归官田,或分给百姓,只要再想想其他能够发家致富的法子,即墨的百姓富起来,不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朱瞻基忍不住长舒一口气:“终于正常了,前几天一提起唐赛儿,你就显得内疚的不行不行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辜负了唐赛儿呢。”

    杨少峰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总得有些底线吧。我对大明的百姓用这种手段,于心不忍。”

    “别忍不忍的。”朱瞻基指着自己手里的卷宗道:“即墨的问题很多啊。

    (ex){}&/  “要钱不?”朱瞻基第一反应就是杨少峰又打算坑自己了:“要钱的话,那我就不能吃海鲜,吃了难受,用你的说法就是海鲜过敏。”

    杨少峰摇头道:“咱们可是兄弟,我怎么可能跟你要钱?

    不过,这海鲜得打上太孙府特供的名头,回头你再去替我跑跑门路,什么太子府特供啊,宫中贡品啊,皇爷爷再把这玩意赏赐一些给朝中的大佬们,这海鲜的身价就起来了。

    等到海鲜的身价一起来,咱们兄弟就能坐在家里分钱了,岂不美哉?”

    朱瞻基摸着下巴道:“那咱们五五开,我要一半!”

    “你心咋那么黑呢?”

    杨少峰顿时就不乐意了:“你,我,徐景昌,薛斌,吴英,吴克勤和吴克忠兄弟,秦子宁,还有咱们二叔和三叔,尤其是咱们皇爷爷和户部的夏老抠,这些都得分一分,咱们两个五五开,他们能乐意?

    这么着,这次的生意,皇爷爷的内帑分两成,夏老抠的国库再分两成,你我和二叔三叔各半成,剩下四成就分出去,咱们吃肉,也得让老徐老薛他们跟着喝汤才行。”

    朱瞻基点了点头,忽然又想起来另外一个问题:“那盐呢?”

    杨少峰道:“盐的事儿得另算。

    盐这个玩意儿吧,它跟别的东西就不一样。

    你像这海鲜,咱们可以说它能滋阴补肾,有钱的就多买点儿,没钱的不吃也行。

    可是这盐不成,这玩意是人就得吃,没了盐,这人就会生毛病。

    如果咱们这儿真能晒出海盐来,回来就往不产盐的地方运,让夏老抠的国库补贴点儿,把盐的价格打下来,争取让百姓们都能吃得起。

    当然,我估摸着等全大明的路都修好了,这运输的成本肯定也就降下来了,就算夏老抠不给咱们补贴,应该也没多大的问题。”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说来说去,所有的问题就又都回到了路的问题上面。”

    杨少峰道:“咱们先刨去军事上的用途,不考虑良好的道路交通在军事调动上的便利性,就光说对于民间的影响。

    比如即墨的海鲜,海盐,边市城的牛羊肉,这些需要快速冷冻运输才能保证新鲜的东西,如果道路不好,这些东西就没办法互相流通起来,估计边市城的百姓一辈子也吃不上海鲜,岭南的荔枝也注定了是少数北方人才能吃得起的好东西。

    但是把道路修好了,原本十天的路程缩短到五天甚至三天,那海鲜就能运到边市城,顺天府的百姓也能吃上新鲜的荔枝了。”

    朱瞻基道:“那你打算从哪里下手?”

    杨少峰道:“先把这些卷宗过一遍,没啥大问题了再去各个庄子里面瞧一瞧。唐赛儿替咱们除去了某些人,剩下的事情就是咱们的事儿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