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失羽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第五十九章:药房记录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见洛羽在找方才冲撞了她的药童,江奈尴尬着赔笑说道:“那药童方来了不久,还不大懂规矩,冒犯了娘娘,微臣替他赔不是了,还望娘娘……”

    洛羽佯怒着瞪了江奈一眼,硬生生让他把没说完地话吞了回去。江奈无计可施,只得低声唤了一声“郭莱”,见没人应声,便提高了音量,“郭莱!”

    一个瘦的身影怯懦地在人群中穿行,每经过一个人,必要点头说句“得罪了”。男孩十二三岁的模样,又黑又瘦,但眸子却清澈透亮,那双眼睛嵌在那张脸上,活像是泥土中掘出的宝石。他身着药童统一的青色短衫,衣衫上还依稀可见打翻汤药的痕迹,也不知是平日里毛手毛脚惯了,还是今日事忙慌乱所致。

    待来到洛羽面前时,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王后娘娘饶命,欣平公主饶命。人有眼不识泰山,娘娘饶命啊。”他不住地磕着头,看样子十分害怕。

    洛羽居高临下地看着跪在地上的男孩,轻笑一声。虽然他演的很像,但滴溜溜转的眼睛却出卖了他。看来这男孩早有算计,真是有趣。洛羽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禀娘娘,人郭莱。”果然,此刻的声音里早已察觉不到怕死的颤抖。

    “郭莱?过来?这名字还挺有意思的。”欣平在一旁笑着说道。

    “回禀公主,”郭莱转向欣平的方向又磕了个头,“京耳郭,草头莱。”

    洛羽斜视着江奈说道:“本宫看这个郭莱挺机灵的,不如就让他在旁边伺候着,江大人和诸位太医各自去忙吧。”

    “这……”显然江奈对这个药童是不放心的,他一脸为难地说道,“还是微臣伺候着吧,这子不懂事,别又惹得娘娘不悦了。”

    “本宫哪里不悦了?这孩挺讨喜的。还是说,江大人怕本宫刁难了你的药童不成?”洛羽似笑非笑,神色中带着一丝戏谑。

    江奈连忙低下头,抱拳施礼道:“微臣不敢,只是……”想了想,又觉得言多必失,于是他只伸手趋向药房的方向,道了句:“娘娘请。”待洛羽走出了几步,他拉住了郭莱,低声嘱咐道:“你心伺候着,别搭上太医局一众人等的性命。”

    “大人就请放心。”郭莱疾走几步,追上了洛羽,替她推开了药方的门。“娘娘里边请。”

    不愧是太医院的药房,三面墙上密密麻麻的抽屉,从地面一直蔓延到顶部,虽不至于能存下所有的药材,但仅目所能及的也有上千种。“太医局所存的药材都在这里?”洛羽环视一周后,问道。

    “回禀娘娘,这里只是一部分。后院还有三间药材房,保证常用的药材源源不断,还有些不常用的药,也存放在后院。”郭莱恭敬地回答着,与刚才跪地发抖的男孩判若两人。

    洛羽又问:“平日里都是你们药童负责抓药吗?”

    “是。太医们将开好的方子交给药童,药童负责抓药配药,然后将配好的药包裹妥当,标注好方子,放在各位太医的药格子里。”他指了指靠近门边的一个木柜,同样是由一个个抽屉组成的,抽屉上面贴着每一位太医的名号。

    洛羽走到木柜前,寻找了魏殊的药格子,但并未找到。这里掌印御医一人,御医五人,太医十三人,一共十九人。可这柜子六层三列,拢共十八个抽屉,怎么算都少了一个。“为什么没有魏御医的药格子?”

    “回禀娘娘。魏御医比较特别,只给王后娘娘您诊病,而且娘娘吃的药都是魏御医亲自抓、亲自配,不许旁人经手。”

    洛羽心想:看来失忆前,我完全信任魏殊,竟能将性命攸关之事全权交与他一人。洛羽随手指着一个药格子,“本宫能看看吗?”

    “自然可以。人这就帮娘娘拉开来。”

    此格上标注着刘御医,里面放着一服给陈昭仪的药。方子上写着:全当归五钱,川芎两钱,桃仁一钱,干姜、甘草各五分,上黄酒煎煮,早晚分两服。洛羽知道这个方子,应是产后调养身子的补药,看来陈昭仪刚刚生产不久。

    “如果有人要从药房里拿些药材,可以吗?”洛羽回到药房里。

    “回禀娘娘,可以是可以的,”郭莱补充说,“不过是药三分毒,有些药材又是禁忌,所以不能乱拿,要有太医点头了方可。”

    洛羽试探道:“本宫这次来取四钱甘草。”

    郭莱点头应声,“娘娘稍候,人去请江大人过来。”

    不出一会儿的功夫,江奈入了药房。他看着郭莱从书案抽屉里拿出了本极厚的簿子,翻找出空白的一页,落笔道:申昭王十年九月十八,景晖宫,王后娘娘,取甘草四钱。然后,江奈在“医”一栏写上自己的名字,而后“药”一栏留给了郭莱。

    郭莱写上自己名字后,将簿子翻转过来,递到洛羽面前,“娘娘盖上玉印也可,或者让侍女姐姐画押签字也可。人这就去给您拿药。”郭莱虽找到了甘草所在,但伸手未能及,只能搬来了梯子。他将所需的甘草称量准确,包裹妥善,递与墨宣。至此,整个拿药的流程就算彻底完成了,于是洛羽便也让江奈退下了。

    由此看来,若想从太医局取药,须至少经两人之手:一名太医、一名药童。除此之外,还要在这本薄子上留下记录,并由取走药材之人确认签字画押。看起来这个过程还是相当严格的,很难有人能不着痕迹地就从太医局的药房取走药材。

    洛羽随意翻看着簿子,问道:“这是所有拿药的记录吗?”

    “回娘娘,是的。”郭莱补充说道:“因为宫中来拿药材的人并不多,这簿子已经用了很久了。娘娘看那纸边都磨毛了。”

    洛羽一页一页地翻看着,确实很多记录都是多年前的了,例如有一页:申定王十六年五月十三,启寰宫,侍女芯绒,半夏五钱。她漫不经心地翻看着。而后,看到了墨宣的名字出现了很多页。第一次是在五年前,而最后一次是在半年前。怪不得景晖宫的药房里满是灰尘,看来已停用了有些时日。

    洛羽再向后翻,竟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宋惜言。上面写道:“申昭王十年八月……侍女墨宣……”偏偏要紧的时间、药材名称给墨染了。洛羽指着这份记录,低声问墨宣:“这是我曾让她来取的?”

    墨宣摇摇头,“药房若需添补药材,公主定会让是奴婢亲自去办,不会让他人沾手。”

    “微臣见过王后娘娘,见过欣平公主。”魏殊背着药箱姗姗来迟。此刻正站在药房门口,向洛羽与欣平施礼。

    “啊!”突然间,欣平像受到了惊吓一样,躲到了洛羽的身后。她拽了拽洛羽的衣袖,道:“嫂嫂都看完了吗?我们走吧。”

    洛羽转头看了看身后的欣平,见对方从她的肩头探出一双眼睛,盯着门外垂手而立的魏殊。于是,附在欣平耳边问道:“原来你是怕他啊?”

    “哎呀,”欣平依旧躲着,拽着洛羽向太医局门外走去,“别问了,赶快走吧。”

    在经过魏殊的时候,欣平的脚步愈加急促,魏殊却忍不住笑了,故意说道:“还请娘娘留步,既然来了,不如让微臣请个脉。”

    听闻此言,欣平也没了办法,她总不能耽搁了洛羽诊病。洛羽也想问问魏殊中毒之事,如此一来正好。她对欣平说道:“你是与我同去,还是在此等我?或是去见你王兄?”

    欣平看了眼魏殊,不由地打了个颤。“我在这儿等着嫂嫂。”

    难怪江奈对魏殊颇有不满。也不怪他,只怪魏殊的待遇实在特殊。堂堂掌印大人都只得与众太医同用大厅办事,可偏魏殊有一独间诊室。洛羽和墨宣进了诊室,留下听竹与其他侍女陪着欣平。洛羽伸手让魏殊号脉,并开诚布公道:“我已经知道了,我因中毒而昏迷。”

    魏殊做了个噤声的动作,仔细摸着洛羽的脉,然后写了方子。“娘娘最近有心火。”他笑着摇摇头,“真是难得。”

    “哪里难得了?心火旺还是好事不成。”洛羽不解。

    “娘娘有所不知,以前你的脉象是又迟又虚,不成想竟有一天能如此有力。只是稍微有点过。娘娘伸出舌头让微臣瞧瞧。”看过后,他微皱着眉头,言语间有几分责备:“如何口中生疮也不让微臣去瞧?”

    “我这几日忙,没空瞧病。”

    魏殊没搭这茬儿,又问墨宣道:“这些日子,甘草红枣汤娘娘可有喝?”

    墨宣答道:“喝了,这段时间一直都按时服药。”

    魏殊点头,一边写方子,一边道:“这药先停了,我另开方子给娘娘。”

    洛羽看着魏殊落笔写道:生地一钱,木通一钱,甘草一钱,淡竹叶0片,犀角一钱五分,薄荷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

    魏殊继续写着,并嘱咐说:“怕药性凉,所以墨宣姑娘煎药时,记得上水二盅,加生姜一片,入盐少许调服。”

    墨宣点点头,心中默记下了魏殊所说。然后又见魏殊起身,亲自去了药房抓药。洛羽见桌上还留一张方子,便问:“怎么写了两张?”

    “这张是给公主的。”墨宣解释道:“以前都是这般,魏御医这边开了药方,公主要留一份。”

    洛羽拿起药方细看着,觉得这字迹有几分眼熟,但她分明从未见过魏殊的字。抓药还有段时间,洛羽起身在魏殊的诊室四处转了一圈,随意拿起书架上的一本医书翻看着,好奇道:“这些书怎么没有名字?”她又想起了景晖宫的药方里的书也是这般。

    墨宣解释道:“因为这些并非医学典籍,而是魏御医的手稿。”

    洛羽又问:“药方里的那些?”

    “也是。”墨宣回应说:“药方里没有封面书名的,都是魏御医的手稿。”

    “他为何给我?”

    “一是因为公主要来研学,二是因为这些手稿是魏御医多年心得,皆为了公主久治不愈的寒症。”

    魏殊回来了,将药递给墨宣,又嘱咐了几句,说有什么不适一定要来找他。洛羽命墨宣关上诊室的门,指着满书架的手稿道:“你既如此在乎我的性命,又为何不肯告诉我中毒之事?”

    见不答不行,魏殊只好道:“这是与陛下商议后决定的。此事告知娘娘无益,只不过平添烦恼。看,现在不就上火了吗?”

    有时候魏殊说话还挺噎人的。洛羽反驳不得,转而问道:“那我究竟身中何毒?”

    “恕微臣才疏学浅,尚不能辨别。”

    “是不能,还是不想?”

    “不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