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推背图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三章 万古流芳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徐至见至诚方丈说到李世民十分担心王仁则的轘州驻军,众僧都表示不解,说道:“就当时的情景而论,秦王分析的没错,只有拿下轘州的王仁则,才能一举东进,与虎牢关的偏师汇合,这样才能抵挡窦建德南下的大军,否则,窦建德大军渡过黄河,与王仁则东西夹击,首尾不能相顾,必然凶多吉少!不知道我少林前辈们和秦王是如何打败王仁则的?”

    了空见徐至对当时形势分析的很是透彻,对他暗暗赞叹,诵了一声佛,笑道:“阿弥陀佛!徐至,你如今皈依我佛,真是大大可惜了,像你这样的才华,做一个安邦定国的贤臣良将才是明智之举。方丈,三位大师,你们说是不是?”

    了空的话立刻引起了师兄弟们的同声附和。徐至阻止道:“我们三人虽然入门不久,但也是一心向佛,与人为善,岂能三心两意,投靠朝廷为虎作伥?各位师兄弟请不要打趣弟,还是静心聆听方丈讲下面的故事?”

    了尘见徐至能言善辩,一时不知如何回应他,只好悻悻地对至信说道:“师父,我们是您老的弟子,我们怎么从来没有听您讲过这样的故事?这王仁则究竟是如何落败的?”

    至信大师对弟子的嗔怪很是淡然,淡淡一笑道:“阿弥陀佛!老衲也是第一次听方丈师兄说起本寺的旧事。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坚固的堡垒,也可以从内部攻破,老衲觉得这王仁则的失败,必然是毁在自家人的手中!”

    至诚方丈手持佛珠,对众弟子笑道:“我佛慈悲,事情正如至信师弟所料的那样!”,说完,他继续向众僧讲述道:

    普惠大师见李世民来回踱步,很是烦恼,又见躺在地上不能动弹的赵孝宰,他计上心来,对李世民说道:“秦王殿下,贫僧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

    李世民问道:“是怎样的计策,大师快快讲来,在下愿闻其详!”

    普惠大师说道:“秦王!这个计策还得请地上的赵将军相助?”,说完就示意身旁的道广师弟解开赵孝宰的穴道。

    道广疑惑地望了普惠一眼,又见普惠向他微微点了点头,只好伸出右手食指,解了赵孝宰的穴道。赵孝宰懒洋洋地在地上又磨蹭好一会,活动了好一会手脚,但他显然是听明白了普惠和李世民的对话,不敢站起身来,向李世民下跪道:“秦王,各位大师在上,人愿意弃暗投明,听从调遣!”

    普惠笑道:“这个容易,只要赵将军夺了轘州的兵权,活捉王仁则献与秦王,就是大功一件!”

    赵孝宰心中觉得此事甚难,推辞道:“人感谢秦王和各位英雄的宽恕,也很想为大王做事,但人一来官职卑微,二来郑军守备森严,如何能活捉王仁则?”

    普惠见赵孝宰一再推辞,怕他所说的归降非心中所愿,只是一时的推脱之辞,心想索性断了他的退路,让他死心塌地为秦王卖命,他故意分析道:“赵将军,你不为秦王效力,即使你能活着回到轘州,王仁则也不会信任你了!”

    赵孝宰疑惑地问道:“这又是为何?”

    普惠笑道:“这还要多此一问,大伙都看到了,你在登封故意纵马冲撞王仁则,私自放走秦王,在追击秦王的过程中,你也不太卖力,再次误了王仁则活捉秦王的好梦,你说王仁则还会重用你吗?你这个副将是做到底了!”

    普惠的一席话,说得赵孝宰满脸是汗。赵孝宰也知道这个王仁则仗着自己是郑王的侄儿,平时刚愎自用,贪财好色,对属下也是一言不合,就要军法从事,弄得下属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包括赵孝宰在内的很多将领私下都盼望早日攻下洛阳,拿下轘州,只是攻洛阳一再受挫,再加上窦建德的援军不日就到,所以一时还不敢公然背叛,只好忍气吞声。

    李世民也趁机劝慰道:“普惠大师言重了,像赵将军这样的大才,王仁则不能珍惜,孤王还是虚怀以待的,赵将军,本王对天盟誓,只要你能助本王拿下轘州,本王就封你为轘州的将军,封万户侯!”

    赵孝宰见李世民亲自许诺自己,心中再也没有疑惑,赶紧下拜谢恩道:“秦王厚恩,在下就是赴汤蹈火,也要助我王拿下轘州。”

    李世民,十一棍僧和赵孝宰在虎牢关仔细反复商议:决定由赵孝宰和十一棍僧先扈从秦王潜回轘州所辖的罗川县。

    这罗川的县令刘翁重本是王世充手下的一名将军,和赵孝宰是至交好友,只是因为一言不和,得罪了王世充,被调离洛阳,发配到的罗川县为官,心中很是不快。他见好友赵孝宰突然前来,很是惊讶,问道:“听军中战报:赵兄不是被一群反贼给掳走了吗?怎么会突然来到我罗川?”

    {}/  众弟子听了,高声叫道:“弟子们知错了,还请戒律院首座责罚!”。了尘和了因两人更是面带羞愧,彼此笑了笑,算是冰释前嫌。

    至信见弟子们在至德的训导下,士气高涨,人心可用,他又看了看至诚方丈,方丈向他点了点头,至信会意,高声说道:“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和大家商议,现如今少林被官军围困,香火不继,我们几次想冲出重围,都被挡了回来,我们应该如何拯救自己,拯救少林,拯救天下!大家有好的建议,尽管提出来,大家一起议议是否可行!”

    至诚方丈见众僧面面相觑,谁也不愿意首先说话,他望了望了尘和了因,说道:“了因,了尘你们是达摩院和罗汉堂的大弟子,弟子中数你们来少林的时间最久,你们的武艺也较其他弟子出众,你们说说,应该如何破解我少林眼下的困局?”

    了因和了尘相互看了一眼,因为了因稍年长一些,了尘示意了因先说。了因一时没有想好,满脸难色,只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了尘,很是期待了尘先替他解围。

    了尘一时拗不过他,沉思了一会,说道:

    “禀方丈,各位大师,弟子认为我少林自北魏建寺以来,地处天下要冲之地,战乱不断,因此少林为了生存和自保,几百年来都有豢养护院武僧的制度。如今千年古刹长期被困,门墙不牢,部分武僧叛离,但我少僧的根基还在,匡扶正义的精神还在,方丈和几位大师英明,及时重整我少林的十三棍僧,十八罗汉,师兄弟们也在少林精神的感召下发奋图强,刻苦习武,希望早日为少林出力,为天下百姓出力。”

    了因听了了尘的慷慨陈词,心中十分感动,插话道:“了尘师弟说的是,虽然我们少林被围数月,但朝廷的军队也没有攻入我少林,这也说明:朝廷方面对我少林不知虚实,所以才派了奸细潜入少林,一探虚实,这也说明敌我双方力量相当,朝廷对我们十分忌惮,但也不敢轻举妄动,再说黄王义军已经北渡长江,很快会杀回洛阳,因此朝廷方面的重点在于围堵义军,还没有心思对付我们!”

    了尘立即明白了了因的意图,他接着建议道:“了因师兄的意思是,我们只要再坚持一两个月,等到黄王杀个回马枪,我少林之围就自然瓦解了!”

    了明也说道:“两位师兄分析的很对,朝廷方面对我们只围不攻,一是不知我方虚实,二来是因为忌惮少林与黄王义军暗自联络,使他们腹背受敌!只要我们静心待援,朝廷方面也坚持不了多久!”

    其他弟子也都拍手叫好,只有最的弟子了心还是紧锁眉头。至诚方丈见了,问道:“了心,你有什么想法,也不妨跟师兄们说说!”

    了心吞吞吐吐地说道:“我也赞成师兄的建议,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要是黄王大军北上有所耽搁,我少林众僧岂不是坐以待毙,我觉得我们也不能光想着依靠别人,还是要靠自己解救自己!”

    了心的这一番句话说的大家都沉默了,可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少林三绝相互看了一眼,又看了一遍众弟子,只见徐至、薛阿檀和安敬思三人站在墙角边,始终没有发言。至德很是欣赏徐至的眼光和判断,鼓励道:“徐至,你也是我少林的弟子,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也不妨跟大家说说?”,至诚和至信听了,也向徐至投来期许的目光。

    薛阿檀和安敬思在一旁也劝道:“徐大哥,你看的比我们深远,现在不是你谦虚推辞的时候!”

    徐至只好回道:“回禀三位大师,刚才两位大师兄讲得非常好,弟子一时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只是想到刚才了心师弟说过的一句话,跟方丈所讲述的“十一棍僧救秦王的故事”是一样的,远水救不了近火,少林寺还要靠我们自己解救!”

    了因有些听不明白,问道:“徐至,此话怎讲?”

    徐至笑道:“弟子倒是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还请三位大师和各位师兄弟指正:我们当前应该做两件事情,一是打破朝廷的围困,向周围州县借粮,先解救自己;第二件事就是像两位大师兄所说的那样,派人与黄王取得联系,让义军早日北上,拿下登封城,少林之围自然可解!”

    徐至刚说完,包括少林三老在内的所有僧人,都拍手叫好。薛阿檀更是叫道:“还是徐大哥高明,我们要学00年前少林前辈那样,既解救了少林,又解救了天下的百姓。”

    安敬思越听越兴奋,他当着众僧的面,连翻了几个跟斗,叫道:“是啊,按照徐大哥的做法,说不定我们少林寺还会第二次青史留名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