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推背图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二章 十一棍僧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至诚方丈继续说道:昙宗大师等十一棍僧,打扮成流民模样,连夜出发,他们打算避开王仁则在少林寺西北轘州的驻军,向东越过太室山,再向南转回登封县城,折向西北,前往洛阳的大营。

    几位大师一路上看到成千上万的逃难百姓,混杂着王仁则的残兵败将,如潮水一样涌向登封城。驻守登封的郑将,却以严防奸细入城为由,不让饥寒交迫的百姓入城避难,成群结对的百姓只好在城外夜宿荒野。那时正值农历腊月,北风刺骨,天降大雪,不少衣不蔽体的百姓不是被饿死,就是被冻死,登封城外到处都是悲泣声。

    昙宗大师面对眼前的人间炼狱,实在看不下去了,仰天长叹道:“阿弥陀佛!希望我佛开天眼,发慈悲,早日收了这些乱世的恶魔,拯救天下的芸芸众生吧!”,随行的几位大师也都面向西方,双手合十,默念起了《梁皇忏》,超度那些枉死的怨灵,希望他们早登极乐。

    几位大师念完了经文,正准备离开登封,前往洛阳,突然看见前面有一位二十岁上下的少年,牵着一匹汗血宝马,身穿皂衣黑裤,举止儒雅宛如书生,但他腰间却佩戴着金环宝刀,气质如虹又像一名侠客。这位少年快速穿梭于百姓之间,似乎有要事去办,但他每见到老弱、生病和饥饿的百姓,总是不由地停下脚步,施舍一些银两和干粮给他们,他身边的百姓越聚越多,最后少年被密集的人群所包围。少年索性打开自己的行囊,把其中的盘缠和干粮全部分发给百姓,但一时还是不能解决所有百姓的吃饭问题。

    百姓开始还能安静地等待少年的施舍,前面的人都已拿到吃的了,但后面的人见少年手中的钱粮已经分完,他们饥饿难忍,再也顾不上什么礼义廉耻,开始相互抢夺手中的干粮,就这样你争我夺,最后谁也得不到吃的,还发生踩踏、争斗。有不少百姓因此受了伤,甚至有些凶恶的汉子,饿红了眼,奔向少年,开始抢他手中的宝剑和坐骑。少年喝止不住,只好抽出手中的宝剑,用于自卫,总算止住了这些凶徒的进逼,但是他的座骑却被一群百姓牵走。

    那少年只好举起手中的宝剑,高声大呼道:“乡亲们!听在下一言!我知道大家饥寒难当,眼下不是被冻死,就是被饿死;反正都是一死,还不如先吃了我的马,饱餐一顿,然后跟随在下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大伙觉得如何?”

    百姓们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人敢发声,不知道哪位汉子首先叫了一声:“乡亲们!那少年说的对,反正都是一死,大伙跟着他反了吧!”,顿时四周响起一片附和声:“反了!反了!反正这日子也没法过了!”,“大家先饱餐一顿,夺了这的登封县,跟着这少年前往洛阳,投奔秦王李世民吧!”

    昙宗和几位大师见身边的百姓一边吃着马肉,一边都道:“年年征战,年年灾荒,郑王还年年加税,这日子没法过了,大伙们都说是仁义之师,秦王更是爱民如子,因此乡亲们商量着,成群结队地前往洛阳,投靠秦王。”

    少年等大伙吃完了马肉,才阻止了众人的喧哗,建议道:“各位乡亲们,我们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其中还有不少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我建议大家先去少室山中暂时躲一躲,那里王仁则的守备松弛,再加上少林寺济世救人,或许就能让大家免受饥寒之苦,等在下先办完了正事,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就来接应大家去洛阳投军!”

    百姓们都说好,仰头赞道:上天有眼,这次总算是遇上贵人了。有几个青壮的汉子则凑上前来,问道:“壮士,请问高姓大名?有何要事去办,是否需要我们相助?”

    少年向大家拱了拱手,道:“在下的姓名,大伙迟早都会知晓,先恕在下不便相告;在下要去虎牢关,不知如何去的?”

    一位老者答道:“壮士,老儿认识去虎牢关的路,这里距虎牢关有三百多里,壮士没有座骑,如何能去的?”

    大伙都道:“真是罪过,如果知道侠士要去那么远的虎牢关,我们怎么也不能吃了壮士的马!这如何是好呢?”

    那少年很是慷慨,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无妨!无妨!救人一难,胜造七级浮屠,宝马地下有知,也应该心安了!”

    那惠大师偷偷地对昙宗大师道:“此少年气度不凡,出手大方,应该是一位救世的大英雄,或许与有些瓜葛!大伙跟着他应该没有错!我们去洛阳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的,目前还不如跟着他举事!”

    {}/  王仁则发完牢骚后,才吩咐手下围堵李世民,一定要活捉李世民!

    昙宗大师见秦王身受重伤,流血不止,不再顾及出家人的慈悲,叫了一声:“当年佛祖有云: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今天除魔卫道,一切罪恶都由弟子一人承担吧!”,说完就举起手中的长棍,左刺右击,前杀后挡,招招毙命,数十名阻挡的士兵,非死即伤。

    普惠大师指挥师兄弟们断后,利用罗汉棍阵,东冲西突,将王仁则的骑兵和弓箭手冲散,随后带领师兄弟们跟着昙宗大师,一路向东飞驰而去。

    王仁则叫道:“不要放走了反贼李世民!”,连忙调转马头,指挥大军奋力追击,众僧不敢走大道,只好绕着山间的路,迎着密林荆棘一路前行,竟然绕回到嵩山西北的轘州,这轘州地势险要,原称柏谷坞,是隋文帝赐给少林寺的庙产,后被王仁则以郑王的名义征收,并成为王仁则抵御东进的一个军事要塞。

    灵宪大师见前面不远便是王仁则的军营,提醒道:“各位师兄!前有郑军大营挡道,后有王仁则的追兵,这如何是好!”

    正当众僧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后面的王仁则却哈哈大笑起来:“真是天助我大郑,只要我们活抓了李世民,何愁唐兵不退!”,笑完,又高声命令道:“守城的将士们听令:只要有人活捉李世民,赏万金,封万户侯!”

    王仁则话音刚落,西面的郑军大营内一片骚动,不断传来马蹄声和喊叫声。

    僧满大师见情景十分危急,灵机一动:“现在趁着我们十一人还没有被大军围困,昙宗师兄,你先护着秦王,一路向东,前往虎牢关。我们先拦住追兵,为你断后!然后再和你汇合”。

    众人连声叫好,纷纷调转马头,向身后的王仁则冲去,王仁则万万没有想到众僧会杀个回马枪,也是吃了一惊,连忙让前队勒住战马,而身后的赵孝宰等将领却不知缘故,继续纵马向前,一时停不住飞奔的战马,与前队冲撞在一起,阵型大乱。

    赵孝宰一心只想向前活捉李世民,向王仁则表明心迹,竟然纵马冲到了最前面,与道广大师迎面相撞。道广大师趁着混乱,一把将赵孝宰擒住,封了他的穴,将其放在马背上。

    这时昙宗等人见道广活捉了赵孝宰,王仁则的追兵不战自乱,纷纷调转马头,朝东飞驰而去,背后却远远传来王仁则的骂声:“这个赵孝宰真是一个灾星,三番两次坏了本王的大事!你们还愣着干啥,还不快追!”

    却说昙宗等人甩掉了王仁则的追兵,一路向东飞驰,他们越过巩义,直奔荥阳的虎牢关。李世民查看了虎牢关的地势,见把守的郑军寥寥无几,都是一些老弱病残,主力部队都已调到了洛阳前线,他心中大喜,对众僧说道:“不瞒各位英雄,在下此次不远千里前往虎牢关,就是为了侦察一下敌情!”

    那慧赞道:“听说秦王的大军是仁义之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秦王也常常深入敌后,以身犯险,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僧丰是十一棍僧中年纪最幼的,他满脸稚气地问道:“师兄们都说秦王英武,却没想到秦王竟然是一位少年英雄,真让贫僧佩服!”,说完挠了挠头巾,一阵狂风吹来,竟然将他松散的头巾吹落。

    李世民惊道:“原来是十一位大师救了孤王,不知各位大师,师出何门?这兵荒马乱的,如此打扮要前往何处?”

    昙宗只好将少林寺住持志操和上座善护如何商议,如何让他们十一人去洛阳营中联络商议,如何打下洛阳城,还天下一个太平的事情,向李世民说了一遍。

    李世民听了,沉思了一会,对昙宗等人说道:“我们要拿下洛阳,就必须断了城外的援军,让城中的王世充成为笼中之鸟,这样他必然举城投降。”

    灵宪大师道:“好计策,不知道如何断了这城外的救兵?”

    李世民道:“目前,窦建德的军队还在黄河以北观望,这虎牢关是扼守洛阳的咽喉,是窦建德南下救王世充的必经之路。只要我军一支偏师取了这虎牢关,扼其要冲,即使窦建德有百万之众,也不在话下!只是这洛阳城外不远的王仁则的大军,有5万之众,驻守轘州,地势险要,与洛阳城的王世充成掎角之势,一时很难攻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