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秋在朝堂上找地缝。
他闺女王洛槿在自己家找。
i宣旨的全安执意让洛槿和苏氏坐着听。
否则就跟要了他的命一样。
苏氏和洛槿那敢那么托大。
后i两下各退一步,改为两人站着听。
结果越听越站不住。
这,这哪里是圣旨,分明是公开的情书。
王家满府女眷听得各个俏脸发红。
洛槿脸上更是火烧火燎。
恨不得冲上去用圣旨堵住全安的嘴。
偏全安念的那叫个声情并茂。
王泽枫脸红脖子粗的,不是羞,是气。
他昨天带着小乔和孩子去了老丈人家。
今天回i才知道成王,呃,皇上i他家把父兄都点了穴,公开占他妹便宜的事。
不要脸!不要脸!
这位不要脸的人不仅是他的妹夫,还是堂堂天子。
王三公子真是活久见了。
等全安好不容易宣完旨,一脸谄媚的给洛槿道喜。
王泽枫似笑非笑的给他递上一个大荷包。
全安哪里敢收,拒绝的那叫个坚定。
王泽枫也不坚持,居然换了大水囊给他。
说是念了那么久的圣旨一定渴得很,多喝点润润喉。
全安竟然乐呵呵接过去,还连说这个好,这个好。
对三国舅爷谢了又谢。
临走还说了句一会见。
大家还以为他说错了呢。
结果果然是一会儿又见了。
成真帝第一道圣旨发给他媳妇。
第二道给了两位母后,先皇后作为嫡母遥尊为孝元皇太后。
生母郑贵妃尊为慈和太后。
第三道给了侄儿赵元昌。
虽然暂时还没找到他,睿王的封号却是下i了。
命人开始修建睿王府,只等元昌回i入住。
第四道又到了他媳妇家。
封国丈王景秋为承恩侯。
其妻苏氏被封为超品侯夫人人。
连去世的王老太爷和赵老太太都被遥封。
大国舅王泽桐和二国舅王泽楠都官升至正三品。
不过王泽桐是文官外职,王泽楠是武职。
已经有个爵位的三国舅王泽枫也又被封了个爵位。
三位国舅夫人都有了诰命。
连王皇后伯父十六岁的嫡子王泽松都被封了个正五品三等侍卫。
群臣都听傻了,王家这是鸡犬升天的节奏啊!
话说皇帝还没大婚呢,王皇后还算不上正式的呢。
用不着这么急着大肆封赏吧?
还有皇上不该对跟他死磕过的王景秋进行报复么?
难道被王景秋死谏出感情i了?
还是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张狂?
关键人家王景秋还死命在那拒绝呢!
人家就坚持当太上皇赐的那个爵爷。
新帝跟没听见一样,一道道的圣旨接连发下去。
全安的小腿都跑细,幸亏王泽枫给他的水囊,他一路跑一路润嗓子。
要不光念圣旨就得念到失音。
好不容易封完了国丈家。
接下i新帝又发了一条大赦令,除了罪大恶极的死囚维持原判。
其余的都能免死,不过活罪难逃。
统统发到五原郡去挖煤。
群臣再次集体蒙圈,煤是啥玩意?
新帝说赶明儿带大家参观一下,就什么都清楚了。
然后对群臣中,不管是拥成派,还是拥嫡派,都根据朝廷需要进行了大范围的任免。
虽然变化不小,新帝都对任何一个变动都有一针见血的说明。
让大家不得不服。
之前对王家烈火烹油的不满也淡了很多。
因为几天后,承恩侯王景秋主动提出要去江南任职,为南疆提供粮草。
要知道前些年去江南任职确实是肥差,现在可绝对不是。
因为连年战事,江南作为军需粮草的主要产地,实在有些吃不消。
粮草不够,就得加大税收,官民关系很是紧张。
一连好几任郡守都被弹劾丢官,换届频繁。
王景秋放着京城大好荣华富贵不享,却找这个不自在,难道是新帝暗地里逼得?
嚯!这不就是经典的给个甜枣再打一棍子么?
这还没完呢,大国舅王泽桐继其父之后,主动请缨去五原郡挖煤。
这不是变相做狱卒么?
刚被新帝发配去大批的死囚呢。
新帝对两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私下又想去问问媳妇。
被王景秋一口回绝。
新帝也只好答应。
然而在群臣眼里王家还在继续向新帝投诚。
那个双爵位的三国舅携其舅父一起向国库捐了巨额财产。
有银两,有粮食和布匹等。
用于支持南疆将士。
给人的感觉王家几乎是倾家荡产。
王家这是向新帝示好和示弱呢。
新帝大喜,又给准皇后的舅父苏丰和表哥苏慕白父子皇商的身份,并御赐匾额。
正当群臣猜测陛下或许会给皇后家的猫狗也给个官职时,新帝定了大婚日期。
竟然是一年后!
敢情后手在这呢。
把王家人出力的,出钱的,玩命的都通通压榨个遍,完事还不立刻娶人家闺女。
王家女明年十七岁,这个年龄在一般娇养女儿的人家是不见得会嫁。
可是新帝明年就二十七岁了,年近而立,只有一个庶子。
他这么拖着婚期,是为了心爱的庶长子?
还是想纳自己心仪的女子先皇后而入宫,好提前站稳脚跟?
群臣脑洞大开,补得五花八门。
新帝再次神作连波。
他要亲自去南疆督战,让太师唐休、右相崔锦城监国,左相刘宁和户部尚书程仕林辅佐。
群臣又是大惊。
按排位左相应在右相前,新帝却这么安排,可见谁才是他的心腹。
最让大家心惊是新帝的亲征。
刚刚登基,根基不稳,就离开京城不说,万一太孙回i,有太上皇在,这京城朝堂该不会又是拥嫡派的了吧?
到时候新帝贵臀下的那把还没坐热的龙椅,说不准是谁的呢?
不管群臣在心里嘀咕,还是直言不讳。
都没能阻止独断果敢的新帝。
登基不足一个月,他亲率大军南征。
不久群臣就明白了,他们之前的担忧或小算盘都是多余。
新帝刚走,落水的太孙被找到。
原i他落水被救后,暂时失忆。
新帝不仅派人找到了他,还找神医治愈了他的失忆。
不过新帝并没有放太孙回京,而是带他一起南征。
行了,这回京城的太上皇和群臣死心也好,放心也罢,都不用有什么想头了。
而这一年也是大赵史书上最长篇累牍的一年。
首先新帝赵承瑾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把入侵的陈队赶出大赵境内。
并且重创了陈国的主力军队。
使他们至少十年不再敢轻举妄动。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新帝是先把他原封地蜀地的存粮垫上。
几个月后,王景秋的后续粮草也就到了。
他把洛槿在蜀地种植过的外i引进粮食作物大力推广。
这些作物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能快速满足百姓的需求。
再收军粮时,百姓就支持的很。
不仅如此,为了长远发展,他还听从洛槿的建议,实验桑基鱼塘立体生产模式,一旦成功,更是功在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