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是湖州州城,地处平原,周围一马平川,一座大城好似平地拔起,巍峨雄壮。城高十几丈,上面垛口都有持枪佩剑的军丁守护。城下两丈多宽的护城河绕城而过,注入西南边的大湖。四方城门只开了东南两门。人来人往,城门口盘查严密,马车货车都要打开看了,才许进入。
夏陌和朱珠下了马,跟着缓缓前进。赵庚本来想拉着夏陌直接通过,夏陌却认为排队也是一种乐趣。
走到城门口,一个队长模样的军兵拦住夏陌,先看了看后面跟着的四辆大车,问道:“你们是什么人,车上装的什么?”
夏陌客气的道:“我们从川州来,要去皇城,路过襄城,想进去休息几日。”
军兵看看夏陌和朱珠,都是普通相貌,普通衣着,并不是大富大贵的样子,也没有在意,“把车帘都撩开,检查!”
赵庚气愤不过,刚想上前,夏陌拦住他,摇摇头,对军兵说:“请吧!”
军兵不再理睬,自顾自把四辆车都检查一遍,这才放人通过。
赵庚不忿的说:“公子,这帮八丘,神气什么,您又何必这么客气。”
夏陌笑了笑:“他们也是职责所在,我们排队进城也没什么。”
赵庚跟夏陌接触过多次,知道他性格温和,特别是对普通人,从没有以势压人的举动,心里一直很敬佩。听到夏陌这么说,也不再生气。
夏陌牵着朱珠漫步城中,感受着城中的生活气息。襄城和蓉城都是州城,但襄城地处中原,又是鱼米之乡,文风浓厚,城中之人也都是文士打扮,不像蓉城临近边疆,民风彪悍。
他们订的客栈离城门不远,正好方便进出。安顿下来之后,朱珠想去城中逛逛,夏陌跟朱煦打过招呼,谁也没带,只领着朱珠出了客栈,朝城中热闹的地方信步走去。
一路走来,经过一条热闹的街市,夏陌正和朱珠说笑,突然感觉身后一股惊天气机锁定自己,立即身子一顿。朱珠正说的开心,感觉夏陌身体僵硬,满面疑惑的看着他问:“怎么了?”
夏陌面色沉重,轻声道:“你看看我身后,有什么古怪没有?”
朱珠的目光越过夏陌向后看去,如常,她对夏陌摇摇头。
夏陌感受到这股气息虽然凌厉却没有杀意,一闪而过,又消失不见。他心里奇怪,对朱珠说:“刚才有气息锁定我,现在又消失了。这里不安全,我们快走。”
朱珠对夏陌言听计从,两人牵着手快速离开这条街,等又转了几条街市,两人才停了下来。
“好了,这里应该没事了,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好强的气息,比红姑姑还厉害许多,除了祖师,我看没几个人有这么强的气。”
朱珠在紫金山住过好长时间,花想容也指导过她武功,自然知道夏陌这话里的意思,“难道是那些难道一见的人物?”
夏陌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只能说:“我也不知道啊,反正不关我们的事,估计只是凑巧路过。”
两人先是逛了好久,如今又跑了几条街,夏陌提议找个酒家尝尝襄城美食。朱珠自然满口答应。正好前边不远处就有一座酒楼,门口高高挂着幌子——醉仙楼。
两人走了过去,门口有二专门招呼客人,引着他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二边擦抹桌案,边问二人吃点什么。两人也不挑剔,让二捡拿手的上四个菜。不一会饭菜摆好,夏陌一看,菜肴精致,香气扑鼻,又荤素搭配。两人边吃边说话,窗外微风吹过,无比惬意。
酒楼里吃饭的人进进出出,正好此时,从门外进来一位佝偻着身子的老人。这人花白的头发,脸色蜡黄,双眼无神,衣服虽然整洁,却很破旧,脚下穿着一双草鞋,手里还拄着一根黑黢黢的木杖。二虽然看着这老人不像有钱人,还是露着笑容迎了上去,“客官,您几位?”
老人先拿眼睛扫了一下大堂,看到夏陌和朱珠坐在窗前,对二说:“我跟那二人是一起的。”
二见老人是找人来的,忙领着老人来到夏陌的桌前坐下,又摆上了一双碗筷。
夏陌和朱珠正吃的高兴,突然多了个人,两人一时惊讶,互相看了看,都没有说话。
老人见没人说话,先开口道:“这位公子,老朽饿了三天了,不知道能不能赏我口饭吃。”
两人这才知道是要饭的。朱珠心软,看老人年龄大了,又说的可怜,不由开口说道:“老人家,您饿了就快吃吧,这么多菜,我们也吃不完的。”夏陌知道朱珠心地善良,最看不得老人受苦,也笑了笑,“老先生,相逢即是有缘,您就放心吃吧。二,再添两个菜。”
老人很是感动,把木杖放在一边,对二人千恩万谢。似乎真是饿急了,老人吃的又多又快。夏陌两人正好也差不多吃饱了,就放下筷子看着老人把桌上的饭菜一扫而空。
朱珠还怕老人没有吃饱,又想让二再添菜。老人连忙拦住,“谢谢姐,老朽吃饱了,不用再要了。”
夏陌看老人吃好了,问道:“老先生,您家里就一个人吗?”
老人看看夏陌,轻叹一声,“都死了,十几年前都死了,没死的也找不到了。这么多年,我孤苦伶仃,在这世上寻寻觅觅,却总也找不到,也许已不在人世了。”
朱珠见老人说的可怜,想想自己从父母双亡,心里也难过起来,双眼变的泪光涟涟。
夏陌知道朱珠心事,忙牵起她的手,“别难过,你还有我。”朱珠看他情真意切,心里一片温暖,泪花也变成了笑意。
夏陌怕她再难过,问老人道:“那老先生,今后有什么打算,我这里有点银子,您拿去用吧。”说着就要从怀里拿银子出来。
老人连忙摆手,“公子心地善良,让老朽吃了顿饭,已经感激不尽,怎么能要你的银子。”
夏陌见老人坚持不要,也不知道怎么办。老人看着夏陌,问道:“公子,你是哪的人,留下名姓,将来我也好报答于你。”夏陌通了姓名,又告诉老人举手之劳,不要挂怀。老人记下名字,低头沉思,似乎有什么不解的事。
朱珠见老人低头不语,以为老人在为以后烦恼,就说道:“老人家,您无家无业,要是实在没有地方去,不如跟我们去中州吧。至少有口饭吃。”
老人想了想道:“多谢姐,我四处流浪,只为找到亲人。可惜这么多年,也未曾找到。再去中州看看,也未尝不可,那老朽就叨扰公子姐了。”
夏陌心有疑虑,但观察了老头许久,也没看出问题,既然朱珠答应了,他也不再多想。
结了饭钱,夏陌三人一起回到客栈,安排老人住下,又介绍给朱煦认识。老人自称姓任,夏陌便以任老相称。
一天之后,一行人再次出发。出了襄城,只要一路向北,穿过汴州,就能进入中州境内。
每日都是赵庚在前面负责打点前站,众人则缓缓而行。夏陌见任老虚弱,骑不得马,就安排他坐在行李车内,老人千恩万谢。
又走了十天,赵庚回报,前面离石佛镇还有十里,客栈已经安排好了,过了前面密林,就可以休息了。
夏陌抬头看看,夏日的阳光原本灿烂,只是这时却有乌云密布之势,看来马上要下雨了。
“快下雨了,我们快点赶到前方树林,找个地方避避雨。”
赵庚回道:“公子,刚才我看到前面林中有座破庙,应该可以避雨。”
说完,赵庚在前面引路,夏陌众人跟着下了官道,向破庙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