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字码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六章 报社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去之前,为了尽可能被录用,洛景枫有意调研了番该刊物。

    1八94年兴中会创办后,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且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的革命领袖孙逸仙尚未认识到利用报纸宣传革命的重要性。

    1八96年,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大使馆诱捕拘禁的他险些被钉在一只大木箱中运送回国处死,多亏了伦敦报界大造舆论,才迫使公使馆将其释放,最终幸免于难。

    这件事刺激到了孙逸仙的同时,也令他第一次认识到报纸宣传的强大威力。

    1八9八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维新变法失败后,逐渐沦为保皇派,他们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不少海外侨胞受了《清议报》的影响,从同情革命转而成了保皇会的一员。

    受其启发,孙逸仙决定创办报纸进行革命宣传。

    此时,国内严峻的政治现实使得革命报纸无法在内地出版。

    因而,孙逸仙选中了既不受清政府控制又离内地较近的香港作为办报地点,且同时委派英语极佳又有深厚汉文功底的冯少白赴港办报。

    接下来,先说说这位冯先生的履历。

    作为孙逸仙忠实追随者的冯少白出生于广州一茶商之家,只可惜时运不济,其祖父冯克俭因欠债下狱被发配至边疆后亡故,其父后又抱重病,自此家产中落,迁至江门。

    从小天资聪敏,勤奋好学的他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

    1八90年,冯少白入香港西医书院读书,与孙逸仙一见如故,而后拜盟以兄弟相称。

    每于学课余暇时,他便与众革命先行者聚会于杨耀记,畅谈革命,无所忌讳。

    1八92年,冯少白辍学与孙逸仙一起奔走革命,且同时期在广州西关冼基开设东西药局,冯少白主要负责料理店务。

    1八95年,冯少白参与组织香港兴中会,筹备广州起义,事败后与孙逸仙等人逃亡日本,继而成立兴中会横滨分会。

    这期间,冯少白还为戏班创作粤戏剧本,《文天祥殉国》、《儿女英雄》等剧目均出自其笔下,借以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ex){}&/  可就在这时,他忽然想到了自己近日创作的一幅画作来,是张爷爷和奶奶并肩而立的肖像图。

    昨个刚刚完工,所以这时他想邀爷爷前去鉴赏一番。

    洛鸿勋一听,也来了兴致,于是同孙儿一道去了他的房间瞧瞧。

    二人一路说笑着并未留意周遭,推门而入后,便将烛火点亮,可这一刻,二人却同时瞠目结舌。

    眼见地面血迹斑斑,祖孙俩的心全都提到了嗓子眼。

    发生了什么事?

    难不成有人深夜闯入?

    那人该不会还在此室中吧?

    祖孙俩互相递了个眼色后,顺着血迹小心翼翼地绕至洛景枫的书桌后

    紧接着,定睛一瞧,果不其然,屋内确实来了个“不速之客”。

    此刻,一二十五岁上下的男子脸色苍白正痛苦地捂着左臂,蜷在桌边,全身好似不受控地不住瑟缩着。

    而那人便是冯少白。

    脚步声由远及近,冯少白知晓定是有人发现了自己。

    如果他们报官

    那便只剩死路一条了。

    这时,他微微睁开眼,见来人一老一少正惊愕地盯着自己看,虽然心情有些沮丧,可他还是想为自己争取最后的生机。

    只听他极度虚弱勉力开口道:“鄙人姓冯名少白请你们相信我我不是坏人,而是革命党刚刚去焚毁名册,不幸被清兵射中了左臂,情急之下才会躲入贵府避一避难”

    见二人既未高声叫喊,也没有打断自己的意思,冯少白顺势继续说了下去:“国家残败如此,慈禧还在劳民伤财大肆修建宫殿园林清廷卖国、腐朽不已,甲午海战又受辱大败,这样的朝廷若是不把它推翻了怕是我们迟早都会成了亡国之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