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一点儿不往乔忠旭想象的方向发展,曲江把事情经过禀报上去,皇帝的神色一点儿不见波动,很是平静的说了句:“先去试吧,等冶炼结果出来之后再议。”
随后很小幅度的摆了摆手,连头都没抬,便把他们打发出来。
皇帝的态度大出乔忠旭意料,让他想起前些年,京城那么多显赫家族子弟,在和邵毅碰撞吃亏之后却找不回场子的事情。
皇帝居然如此护着邵毅,连朝廷利益也可以往后放吗?
他一边往外走,一边偷瞄着曲江的神色,想从这个经常和皇帝打交道的人脸上看出些什么。却见曲江面上也是理所应当,一点儿不见意外和纠结。
乔忠旭的心不由得猛跳几下,他今天做错了啊。看来以后再对上清韵斋,还有接下来如果和邵毅商谈乌金石矿区时,他的姿态得放低了。
想到今日他对夏家女的态度,唉,也不知那女子会不会在邵毅那里乱嚼舌根……一时间,百般懊恼在心头萦绕不去,一路纠结着回工部了
皇帝虽然没有像乔忠旭想的那样,把国事放在邵毅之后,却也真没太把邵毅的投机行为当回事儿。
只是在二人离开之后,才瞟了一眼门口,自语道:“那个混账东西,一点机会都不肯漏掉,这是钻钱眼儿里了。”
接着便继续翻阅奏章,真把这事儿搁一边了。
两天之后,在夏晏清、方朝生以及邵毅等人的等待中,工部侍郎冯延策和主管冶炼的侍郎乔忠旭,带着乌金石应用冶铁炉的结果求见皇帝。
听说这两人求见,皇帝宣二人觐见的同时,让人去叫曲江过来。
冯延策和乔忠旭见过皇帝,把试用乌金石冶炼的卷宗奉上。
皇帝对炼铁和铁材品质不很了解,在等待曲江的同时,大概翻看着。
一页没看完,便皱了眉头,抬眼问冯延策道:“看你这里关于铁材的描述,乌金石试用状况不怎么好啊。”
冯延策本已落座,听到皇帝发问,连忙起身回道:“禀陛下,目前看来,乌金石应用于冶炼,比木材要好很多,不但能提高效率,消耗也少。”
(ex){}&/ 皇帝示意孙从山把曲江手中的卷宗接过来,又仔细看了相关内容,心中依然犹豫。
“冯大人,如果朝廷现在开始主管乌金石矿,什么时候可以正式开采?”
冯延策作为工部侍郎,也是朝廷二品大员,是朝堂上数得上的高/官。虽然皇帝此问越过了阁部,但他对采矿这种组织构架,却知道得很清楚,能说一说。
但听皇帝发问,猜想到皇帝的急切心情,不由得捏了把汗。
这又得搭建机构,排布需要的职位,之后再任命官员,在矿区修建各种房屋设施。再加上各方势力在这个肥差上的角逐……冯延策额角真的见汗了。
“禀陛下,这个,是要重新构建一个部门的,这些事情繁杂,需要时间筹划。再有,眼看着就要进入冬季,考虑到矿区的衙署修建、民工召集等事宜,怕是最少也得一年之后才能正式进行开采。”
冯延策瞄一眼皇帝,他这说的已经是很快的时间了,却见皇帝一副不满意的样子。
皇帝很希望大梁朝的钢铁产出能大幅度提高,这是国力和兵力的体现。
这种鼎盛之势早一天出现,大梁朝相对于周边国度,就能早一天获得绝对优势。
但是玻璃也是个紧要事情。
玻璃虽然只是民用品,但和池窑技术息息相关的,是玻璃价格降下来,能够推广到寻常百姓之家。那将是源源不断的税收,流入国库。
皇帝哪个都不想放。
然后,乔忠旭就再次从皇帝脸上看到平静的神情,听皇帝说道:“好了,朕知道了,退下吧。工部继续试用乌金石冶炼,去清韵斋核实乌金石存量,留下池窑技术开发所用,其余全部由工部出面买下来。”
说着话,忽然想起了什么,转而问曲江道,“这乌金石和木材相比,同样的车辆运输,乌金石分量重、燃烧效率高,应该比木材便宜吧?”
额,这种事情也考虑到了啊,曲江忙答道:“应该不贵,上次拿两千斤乌金石,夏氏说不值什么,没要银子。”
“嗯,那就这么办,都去做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