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琉璃满京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三十六章 挫败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夏晏清摊了摊手,“已经这样了,还有什么好说的,顶多我再找邵公子和曲大人,让他们在此事上转圜一番。若实在不成,那也没办法,只好把木材和乌金石一起使用,抵挡一番了。”

    方朝生的这番话倒是让夏晏清安心了一些,既然朝廷有可能如此迫切的需要煤炭,那么在朝廷接管矿区之前,利用朝廷的力量开通运输道路,短时间内继续维持现在的开采状况,就很有可能了。

    可以从这方面努力一下。

    没想到这位处处吐槽、时时找茬的方朝生,这么及时的提了个醒。邵毅和朝廷商议的乌金石运输和短期开采,有了这个前提,应该好谈一些了。

    “哼!你以为木柴的热量够用吗?”方朝生旧话重提,好在他也不全都是为了吐槽,继续说道,“先把你坩埚窑那边的乌金石存一些,不要再用了,以备万一。”

    此时的方朝生,想法和刚才来的那几位官员一样,无论玻璃技术、还是冶炼技术,能在他们手上得到提升,那都是莫大的机缘。

    而且,从事工匠行的,那都是技术人员。只要不是混吃等死混日子的人,对于突破现有技术,都有着一份本能的渴望。

    这么麻烦吗?夏晏清很想告诉方朝生不用担心。可是想到他这也是好意,而且事无绝对,说不得邵毅和朝廷方面交涉遇到不对路的,被人阴上一下,事情真会弄到损人不利己的地步。

    “就依方大人说的办。”夏晏清点头,这个话题就算告一段落。

    方朝生依然有些担忧,却也因此更把心思放在了池窑玻璃技术上,力图早些成功,减少些变数。

    之前,夏晏清计划这件事时,预计玻璃池窑技术研制,少则一两年成功,不顺利的话十年八年也是有的。

    如今看来,事情进行的却很顺利,将作监给力,又如期找到了煤矿,一年应该能成功的。

    从年初她提出这个建议,到她给出玻璃池窑的计划书和运作原理。再之后就是将作监召集各专业匠人,把池窑计划书工程化,到现在投料试运行,已经是九月底了。

    (ex){}&/  众工匠在方朝生和乔辰生的呼喝下,把这一段废料接出来,天光已见晚。池窑在继续运作,方朝生和众工匠也在做着各自的事情,还有所出废料也在乔辰生的指派下,进行随后的处理。

    可众人神色间都有颓色,脸上满是挫败感。

    尤其方朝生,看起来极为失望、懊恼。

    倒是乔辰生因为和夏晏清的交流多一些,对不顺利的状况有心理准备,一边做事,一边开解方朝生,众人的情绪才渐渐好了些。

    如果是现代,自己管辖下的生产系统出现这种情况,主管一定要留下来加班,继续观察接下来的运行是否顺利。

    可在这个年代,她是女子,按规矩,就算在大白天,那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所以,就算夏晏清想留下来看看接下来的出料情况,也绝对没机会。

    好在这种情况在她的意料之中,如果如此重大的技术革新,能一次性成功,恐怕历史进程真的要就此起飞了。

    实际情况是,在生产技术如此落后的情况下,没有完善的仪表和动力机械,想要顺利出料,一定需要试很多次。

    至于别的问题,也要在能够顺利出料,开始正式连续生产之后,慢慢被发现,再慢慢完善。

    正巧夏梓堂散衙之后过来接她,她便也顺着丫鬟的催促,和方、乔二人打过招呼,跟着夏梓堂离开了。

    …………

    乌金石的事没像夏晏清想的那么急,曲江等人的计划,从清韵斋窑场提出两千斤乌金石,由工部自去投入冶炼炉,到时把试验结果呈报皇帝即可。

    可是,中间忽然有了东溪那片地已经被邵毅买下这档子事儿,曲江和乔忠旭不敢耽搁,把工部官员打发去做事,他们两人便进宫求见皇帝。

    依照乔忠旭的想法,皇帝听了禀报一定会震怒。待到皇帝详细询问时,他可以多说几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