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过“相由心生”,就是说人的面相会随着“心”而变化。
心好了,心善了,相貌也会变得好起来。
会变得慈眉善目,两眼有神,正气充沛,容光焕发。
而心恶之人,也必然“歪眉斜眼”、“满脸横肉”,
神态或猥琐呆滞,或如凶神恶煞一般。
其实“相”不单单指“面相”。
整个人体都可以称为“相”。
所以,“相由心生”------------不同的“心”,会产生不同的“身体”。
从医学上来说,就是不同的“心理状态”会导致不同的“身体状态”(健康或不健康)。
“身心健康”一词,非常精炼地把人体划为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身”,一部分是“心”。
所以,疾病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心”出了问题,即“病由心生”。
“病从口入”只是外在的因素,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如果人们都能懂得“道”与“理”,在生产和生活中尊重真理和自然规律,心态平和健康,合理饮食起居,则即使病菌广泛存在于外部环境,也不会使人得病。
所以,关注健康的人不仅要“修身”,更要“修心”。
当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越来越注重身体锻炼的时候,有必要提醒他们:
“抽出一点时间去修心吧。”
“修心”比“修身”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