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仙人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求道七步文》7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七步:师承,

    三宝者:道,经,师也。《仙经》云:“第三皈依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从何学最上乘?从何不落邪见?师也,学道者不可无师,无师者不足以通经了道,《仙经》:“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我龙门第七代律师王常月祖师早已点名师承之要,然今日,尚有善人四处宣扬摒弃师承,其可无师自通,丹经道法上可抄,要师作甚?

    古仙云:“若无师指人知的,天上神仙无住处。”《悟真篇》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这弃师之说,岂非三宝不全?古仙笨愚?若是有心人察之,即可知此些人皆是未曾经师教导的初学之子说的愚迷之言。还有者不通大道之理,欲辩以道祖何以无师而得自通,是人岂不知,汉时,天师张道陵曾得太上老君降于蜀中鹤鸣山,传以真经道法,赐天师之职,立正一盟威之道以度化众生。而道祖太上老君,乃是先天尊神,太初之时一炁所化,生而知之,后因布道下化老子乃于人知,更何况大道本虚无,一切道法生之于道,而道又从何而学?虚无归元之理,悟者自知。

    求道之子亦要珍惜法缘,万万莫去等个甚么“师寻徒”,此乃守株待兔之说,皆是愚夫所为,除了个别特殊,汝等可见了几个师父亲屈膝上门寻徒,宁教贱身不贱道。师寻徒之说常有二事,一为玄师择徒于梦中,此乃有宿缘者,或功德俱全者感天所降,善人莫要执此,皆是自然之事,凡夫不识真仙真魔,稍有不慎即落入魔,必先有明师引导,其二者后文有叙。

    莫以凡心断了天心,还有者不明皮囊是假,有以仙风道骨以为高者,有以年老者为高,披上道装未必是个真道士,老到八十未必是个活神仙。道说句悚人之预,真仙化作八岁孩童度人者并非没有,只道诸人凡眼不识,只认个表面皮囊。弱冠之子亦可道高伏虎,白发凄凄未必就见了天心。

    师父想要寻个高徒先需要德行,徒弟想要寻个明师亦要德配。善人欲求个明师高师,亦是常情之事,不能责之。道教有三千六百法门,需择合己身者而修,择师亦复如是,还需师徒能够同心。师徒初合,非是直接传道授法,往往师父先以考验徒弟之心是否为真,古

    常有磨性十年八年而不传一法者,而弟子亦可以此些时日观察师父,是否合己心意,乃至师徒同心之日,方是师父“师寻徒”,择人相承法脉。若得遇明师传授真道,必将把道修之于身,行之于世。自然人天敬仰,南宫注名。

    此七步之文皆应今时人心而作,若有好道学子,听吾一翻言语,而能不再为匪人所欺,盲师所误且求道不惑,则吾亦不枉作此文。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福生无量天尊。

    道曰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乃近于道。虽然在世间行走,但心早已不被世事所占据,虽在物中但心游离于物外,可以慢慢近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