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仙人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部分从身体入手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四个窍是接“天气”的,或者说接“生气”的。前面我们讲过,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接宇宙天体的“生气”,天人是合一的,天人是互相感应的。人类是离不开天体的“生气”的。你能不能进入修道的殿堂,要看你能不能大量高效地接受天上的“生气”。打开这些窍,你才能大量地接天上的生气。我们多数人,这四个窍,都相当闭塞,不是充分在起作用,所以必须要打开,开窍才能修道。开了窍,当然能够身体好,气力足,才能脑子好使,才能长寿,甚至于开发我们的潜能。

    天地天地,有天必有地,然后我们还要能够接受“地气”。我们知道地下的磁场,是有脉络走向的。我们把房子盖在这个地脉上,磁场就好;盖到那个地脉上,这房子就不好。过去说阴宅、阳宅,看风水,找龙穴,就是找地磁场。所以古人认为风水对我们一生的命运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甚至于子孙后代,对三代子孙都会起很大的作用。地气和天上的“生气”有什么区别吗?其实一样,都可以补充我们的“元气”。但是,“地气”跟天上的“生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它不像天上的星体,高悬于太空之中,它在地表上,所以有个奇妙的特性。这个特性是什么呢?就是“遇风则散,遇水则聚”。喜欢水把它包围住,遇水则截住它了,就把它给留住了,遇到风它就散了,因此民间管它叫做风水,这是它的特点。其实它正式的学名不叫风水,它叫堪舆。堪是什么?是天道;舆就是地道。民间俗称为风水。

    那么,修道的人怎么接地气呢?接地气要开三个窍。哪三个窍呢?人体背面的这一个是尾闾窍。这个尾闾,本来是分为上尾闾和下尾闾的,中医主要用下尾闾,也叫长强穴。那么下尾闾在哪儿呢?在尾骨的第三节;可是我们修道的人用的尾闾窍跟这个下尾闾不同,它是在命门下一寸。命门是和人体正面的肚脐相对的,尾闾窍就在命门下,和我们的“气海”相对。它实际上是个什么东西呢?是人的肾上腺素比较集中的地方。我们都知道,这个肾上腺素,它的作用非常强。这个肾上腺素主要起什么作用呢?比如说,有个强盗在追我,我平时走10里路都很困难,可是他追我的时候,我可以一口气跑10里、0里、0里,甚至翻高墙都可以,因为只要有一滴两滴的肾上腺素,我立刻就能把无穷的潜力发挥出来。大家都知道,在药房里可以买到这个肾上腺素,是专门用来抢救垂危病人的,或者是给重病病人用的。

    ◎尾闾,起于脊柱末端,是修道“三关”之一。三关,就是尾闾、夹脊、玉枕三处,修道要“冲三关”以打通气脉。

    所以,尾闾窍里面充满着肾上腺素,它是我们生命机能保持旺盛的“气血”,所以非常重要。它相对的,人体正面的是“气海”,气海是储存人体“卫气”的窍位,也叫下丹田,这是正面背面相对的两个窍。第三个窍就是我们的前口,叫做“玄牝之门”,或者叫做“牝门”,也叫“会阴窍”,注意不是二阴中间的“会阴穴”。会阴穴在两阴之间,而会阴窍是在前口,所以也叫“阴窍”。◎下丹田,又叫下田、气海、气穴、元海、沧海、生门、土釜、坤宜、北海、蓬壶、造化壶等。古人认为,此处位于脐下一寸三分,方圆一寸二分,内藏“先天真一之精”,是“结丹之所”。

    凡是修道的人,都需要接“地气”,因此必须打开这三个窍:尾闾窍,下丹田窍,阴窍。下丹田大家可能听得比较多,因为这个地方是性激素的存储之地,所以叫“气海”。人体的性激素虽然在全身的血液里都有,但是主要存储地是下丹田。

    所以,修道所说的窍,大体上与人的激素是分不开的,它的影响是全身的,穴位往往是影响一条经脉,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

    那么,头上四窍接“天气”,腰腹部三窍接“地气”,这是七窍。修道开九窍,还有两个窍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中丹田和我们背后的夹脊窍。夹脊窍在我们两胳膊的连接处,我们平常背后这两肩膀连接的夹脊窍是闭死的,修道的时候要打开它,打开以后和人体正面的中丹田来接“人气”。

    夹脊窍的前面,相对的那个地方叫中丹田,又称为绛宫。这里与心脏是有关系的,是人体胸腺所在地,也是与激素有关系的,也是激素所在地。胸腺激素到年老以后,它的作用会慢慢减低,但是它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很重要,因为它是经络之气,它是走五脏,走血液,走组织液的。它又叫“经气”,也叫“荣气”,又叫“营气”。这种“气”其实是胸腺激素,走经络、血管,润泽五脏,是存储在中丹田里的。我们讲精、气、神,“气”指的就是这个。

    ◎绛宫,是修道时心肾二气相通之处,是“心下关窍”,与心脏关系较大。因为心五行属火,火为赤色,故中医又称绛宫为“赤帝宫”。

    现代人为什么不“开心”呢

    夹脊窍和中丹田窍,这两个窍是接人气的。人与人交流,打开这两个窍,就叫“开心”。这两个窍打开的方法极容易,打开就叫开心、舒心。我见到您,我很开心,你这个窍也就打开了。我见到您,愁眉苦脸,怕我跟你借钱,那你赶紧自我防卫,这个窍也就闭上了。你不会喜欢我,我也不会喜欢你,这两个窍不开,也就没“人气”。我一见你,我就眉开眼笑,我已经在接您的人气了,您也就比较喜欢我了,这时候就“有人气,有人脉,气场对”。

    ◎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周易参同契》

    中丹田,又称中宫、规中、中黄、中田、土釜等,是修道至为重要的一窍。

    现在我们知道了,现代人为什么不“开心”呢?大家天天防着别人,两窍紧闭,自然不接人气,活得不开心,痛苦也就没办法解开。如果这个人经常愁眉苦脸,还会“相由心生”,他就长出烦恼线来了,就是两眉中间靠两边的这种纹路;再愁眉苦脸,他就长出“悬针纹”来了,就在两眉的正中间这个位置,形状像竖立着的针。悬针纹是非常不好的纹路,老年必孤独啊。为什么呢?长期接不到人气,别人也接不到这个人的人气,两不相干各走一边,自然就只活自个儿,就孤独了。我从那个年代过来,人与人之间关系很紧张,也是不接人气,两眉中间就出现一条悬针纹,结果老年果然孤独,只好修道。大家在座的还都没有,多好啊,我很羡慕你们。

    这个悬针纹,古人讲“上克父母,下克子女,老年孤独,必定暴亡”,连临终都是非正常死亡,真是很凶的一条线。但是只要你心态好,做了好事,这个悬针就拐弯了,一拐弯就是好线——万幸啊,我这条悬针纹拐弯了。人活着要为别人做好事,做好事活着才有意义。如果很烦恼接不到人气的人,能够勉强自己更多地为别人服务,他的悬针纹就会拐弯;这时候,这条线叫阴骘纹,也就是有阴德之纹。否则的话,克人克己,孤独,非正常死亡,很凶的。外国人往往长在下巴这儿,这也是悬针纹。从悬针纹到阴骘纹,其实就是从不接人气到接了人气,心胸前后两窍开了,心胸宽广,贵人帮助,自然逢凶化吉了——这也是修道啊,会修道当然会做人处事,就这么简单。所以人不能把自己的苦难和烦恼看那么重,整天在那里愁眉紧锁自我封闭,还得爱别人,帮别人。孔子说“唯仁者能爱人,能爱己”,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人和人之间交往,还需要有一种接受人气的交换,才能开心。人活着不能老为自己,总该为别人做些事,才有意义。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道德经》

    还有两条阴骘纹,在下巴两旁,越深越长越好,因为只有你做尽善事好事,才能长得出来。此外,从鼻根两旁弯向下巴的叫法令纹——法令纹越深越长,越高贵,这个人的阴德就越高。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修道要开九窍。我们知道有三个丹田,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上丹田在两眉间。上丹田和玉枕窍相对,它们的中间,在人脑里面有什么东西呢?里面就是松果体,也叫泥丸。泥丸是总窍,它前面叫上丹田,最主要的是有一种“向性腺激素”。向性腺激素是什么意思呢?人体不单单有“性激素”,还有“向性腺激素”。性激素是产生性功能的,也是产生我们的精力的,让我们精强而力壮,这是性激素。人体产生性激素,这叫“性”。可我们人类还有“情”,产生“情”的生理基础是什么?就是向性腺激素。

    如果单讲性激素,那畜生也有。所以人不同,还有“情”。有情,我看见一个孩,我就想抱他,因为有向性腺激素。我看见一个老人摔跟头了,我赶紧去扶他,我跟他“有情”。情也是天生的,它有一种激素在人体上丹田这个位置产生,所以有一个盛装妇女在我面前走过,或者是一个帅哥在我面前走过,我都要回头看看。我为什么多看她两眼?并不是我有非分之想,我只是很单纯地想看看,喜欢看看。当时,我们就觉得有一种能量,一种气,所以我们就想多看两眼。为什么人都会这样呢?因为人人都有向性腺激素,所以人人都有情,佛家讲“有情世间”。

    ◎积功累德,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太上感应篇》

    其安心安性则清虚澹泊,其接物导人则慈爱恺悌。——《丹阳真人语录》

    古人认为修道之人,要积功累德,也要慈爱有情,并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麻木寡情之人可以修成功的。

    上丹田也叫意窍。因为道家认为人的意念接受和发送是集中在这儿的,人的意念活动也通过这里往外传播,所以它也叫意窍。古人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出死入生”,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这个人老是意念、思维活动纷飞的话,他的“气”老通过意窍外放,损耗元气,人体能量水平下降,那就叫“出死”;入生呢,是讲修道的人经常修炼,修静,思维活动平缓,到了高级阶段甚至“息停脉住”,思维活动基本停止,用神思,那这个意窍就可以高效地吸收“生气”,这就叫“入生”。所以,《内经知要》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还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修道就要修静,不是用后天的功利心玩花样,瞎折腾,《内经知要》中说:“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

    ◎若要真功者,须是澄心定意,打迭精神,无动无作,真清真静,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乃真功也。——《晋真人语录》

    因此,修道要修“虚静”,要“敛神”。平常人活动讲话,气是通过意窍往外放,消耗能量,“出死”;可是我们修道不是,修道是接收,是敛神的。所以“出”,老外放就走向死亡;如果“入”,老接收就返老还童,这就是“返观”的作用。只有修静才是修道,只有返观才能长生。我们回头再讲怎么返观得长生。其实,所谓修道,修的就是一个静字,用的就是一个返字。《内经》中说:“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这就是我们修道的心胸气魄和追求目标,也是我们修道的方法。

    问答

    学生:李老,我平时习惯了弯腰驼背,现在开始纠正,是不是很难?

    李老:你要是驼背很厉害了,就买一个背背佳,可以买大号的。上午戴两个时,下午戴两个时,不能整天戴。穿上背背佳把腰挺起来,这么放松坐着,慢慢地训练得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了,这样脊柱才能直。你背驼得厉害,这个一定要调整过来,不调整以后慢慢各种病就来了,这个很重要。平时坐的时候,要有坐相。这个坐相的特点,就是鼻子微微回收一点,安藏喉,收下巴,使玉枕窍开,任脉开通,气沉丹田,不要向前翘。你看跳芭蕾舞的,唱京剧的,那些演员一亮相,也是这样把下巴往回一收,也是这样的。可是我们平常人不是这样,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所以要把腰直起来,让这个脊柱直立,就像这幅脊柱的图(见图)。我们平常人的脊柱是s型的,应该把它撑直;身体要放松,特别是颈要放松,如果颈僵硬,气必不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