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仙人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道家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咱们中国道家,老子说出了引力场最大值的“无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霍金老师就点着黑板上的这句话,说:“盆友们,这叫‘黑洞’。来,咱们一起读三次:黑洞~,黑洞~~,黑洞~~~。”

    然后,霍金老师又指着咱们道家的“太极”说:“这叫‘奇点’,奇点是会爆炸滴~。盆友们没事不要玩。”

    又然后,奇点真的爆炸了,但在爆炸的几乎同瞬间,在“分崩析离”的同时,“聚变”也同时开始了。

    ——从最简单的氢元素,马上就聚变成有两个质子的氦,再不断聚变,就成现在精彩万端的世界了。

    只不过,这种聚变过程有快有慢。慢的是形成各星系,快的就是“核聚变”,可以在万分之一秒内,完成从分裂到聚变的过程。

    因此,道家理解的轮迥,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是不断地裂变,再聚合的过程,是不会停止的。

    与佛家理解有很大不同

    因果固有,只在今生,六道轮回,俱皆谬论。

    天无善恶,吉凶人分,万佛弘法,只度今人。

    世上有因果,世上也无因果,切莫认为因果贯穿宇宙终始。

    以现代科学的话论:在宏观世界,因果无处不在。而在量子世界,英国处处不在。

    我也讲过:人死后进入的是&b世界,&b世界不遵循因果规律,因此所谓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都是主观的。

    也正因为恶人,恶行,恶念会因此肆意泛滥,所以佛法中才加入了三世因果之说。如果一味执念,那只能说你念经念过头了。

    道体为一,道用为十。正如你所指,诸天神佛,诸世万物都是道用的境界,而道体才是恒常。

    前面讲过:(梦是“自身元神子”与“宇宙中元神子”“互相感应”时元神子中记忆片段的传递。感应是互相的,记忆传递当然也是。所以梦中的场景有不曾出现过的很正常。

    时间和空间都不是客观的,所以维度这个概念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物理学中加入的概念也便数学化方便研究。其实对于时间来说,根本不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

    最后一个问题:人有理性思维,感性思维和灵性思维,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理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自然我们的灵性思维就退化了,所以说古人比我们近道并无不妥。

    很多人在佛家的因果论上争论颇多,我想有必然再说一说。前面我说过宇宙是在偶然中孕育必然,又在必然中孕育偶然。寻道要靠智与慧,天下万人慧者只得其一,因此我这里用智的方法给大家讲。从这里面大家应该能明白因果,定数。并由此开悟佛家因果之说。

    大家都知道掷硬币,正反两面出现的几率:

    掷1次,几率可能是1-00-1。

    掷次,几率可能是-01-10-。

    掷次,几率可能为-0-11-0-

    ------

    掷10次时,几率可能为10-09-1八-。。。。。1-90-10。

    但是,但掷次时(越来越大),正反两面出现的几率越来越趋向于/>-/>这一个可能。当无穷大时,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就只有这一个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定数”,因果关系也源于此。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余一以为变。定数中当然也存在变数了,但这是极其困难的,就好像掷硬币10000次,要掷到10000次都是正面一样。

    我们人活在宏观世界里,宏观世界是时与位的变化之道,是可测的,因为宏观世界是无数个元神子和能量子组成的,所以预测,算卦等都并非迷信,但正如我以前讲过,命有既定之命,亦有自主之命,皆在各人造化,求得定数中的变数。

    1:混沌中自有太极,太极中自有阴阳,太极一动,阴阳相交,混沌即开。宇宙万物的运行皆源自太极之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只有男人或者只有女人又或者男女不交合,太极就不再动,太极不动,阴阳不交。则宇宙又会回到混沌之时。

    :人和牛的元神子等级不同,不能互相吸收,但能互相感应,即传递信息。

    :元神之所以凝聚是因为有肉体可以依附,当肉体不再,元神焉能不散?

    “元神之于肉体”就犹如“发肤之于骨骼”当骨架不再,发肤岂能保持人形?

    你要明白,元神虽散但却不灭,互相感应,无处不在。

    最后一点:宇宙中只有道体才能自始至终保持恒常。

    修行本属分内事,不渡来世渡今生。若问人生何所求,劝君早做修行人。

    关于宇宙起源的秘密,一直都是个谜。每个人都知道宇宙是道的产物。但道又从何而来?

    即使老聃也不由感慨:“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其实关于宇宙起源的问题,可以用以下的这段文字来简单说明。至于能不能明白就看各人悟性了。

    “太虚之地一铜钱,悠悠矗立不见天。不分左右唯两面,无有时间与空间。

    弹指一拨铜钱转,方得钱中地与天。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相皆在此中现。

    待到阴阳互调换,铜钱方得停流转。”

    至于铜钱乃何物所造?又因何始转?我们自不必知晓,也难以知晓。但铜钱何时停转,非所造之物所宰,钱中阴阳所宰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