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名分类:
。。。。。。。财产犯罪。。。。。。
。。。。。↙非法占有目的↘
。。取得类型的犯罪。。。毁弃型犯罪
。。↙是否转移占有↘。。(故意毁坏财物罪)
。转移占有犯罪。。。不转移占有犯罪
↙要求被害人配合↘。。。(侵占罪)
夺取型。。。。。。。。。交付型
↙暴力程度↘。。。。。。↙↘
暴力型。。平和型。。。欺骗。胁迫
↙。。。。。。↘。。↙。。。。↘
抢劫、抢夺。。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取得型财产犯罪:
一丶保护法益
(首先是所有权,然后是占有事实)
※刑法保护的是财产的秩序,而民法是保护的权利
1偷盗他人偷来的赃物,构成盗窃罪(侵害了非法占有事实,保护秩序)
偷回自己的被偷的财物,不成立盗窃罪(非凡占有事实不能对抗所有权)
此处也可以解释为索要债务绑架的只定非法拘禁罪
偷回未借出的未到期财物,构成盗窃罪(所有权不能对抗合法占有,物上的秩序)
取得型财产犯罪要求的非法占有目的
。
二丶行为对象:财物
1种类范围(有形和无形)
1财产性利益(依据行为与对象同时存在判断,劳务服务不属于,非法的财产性利益不予保护)
无体物,如电、信号
虚拟财产
4违禁品
5债权凭证:存折、银行卡(不能排他支配单纯偷不够罪)欠条只是证据
6不动产:如房屋(无法骗,骗的是产权)
7不包括人的身体(与人身分离就算了,但是尸体不是,偷盗够成盗窃、侮辱尸体罪)
价值要求(主观、客观,消极、积极,价值数额大)
1客观:客观经济价值或交换价值
主观:个人使用时主观上的价值(如情书)
2消极:不能给主人带来,但落入他人之手会给主人带来损失(如违禁品)
3数额大
1数额较大,值得完整保护(是指针对这类财产的所有犯罪形式都要保护)
数额不大,有限保护(只有部分犯罪形式保护,只有抢劫、特殊类型盗窃保护)
价值微博,不值得保护(都不保护)
。
三丶非法占有目的(与毁坏型犯罪的区别)
排除意思+利用意思
1排除意思(排除他人占有)
1行为人无返还意思
虽有返还意思,但妨害利用程度严重(如法考前偷走自信车准备第二天还,主人因失去自行车错过法考)
虽有返还意思,但同时具有非法利用财物交换的意思(偷去游戏币去前台兑换入人民币)
利用意思
1不要求完全遵循财物的正常价值和本来用途(偷女性内衣)
不予利用也不予毁坏,单纯的隐匿,由于缺少利用意思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例子:
甲翻墙进入乙的后院并偷走一箱王老吉,在偷走后将王老吉全部倒掉,并出售饮料瓶。
分析:饮料瓶内的液体属于不可分物(不能独立存在)当将饮料偷离院子后就已经构成了盗窃罪(既遂),而后续的将饮料倒掉并未侵犯新的法益不做评价。
如果甲在乙的院子内将饮料倒掉就属于故意毁坏财物,因为虽然有排除意思但缺少利用意思,后续如果再把医疗瓶子卖掉属于盗窃罪,这是两个行为,因此要并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