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犯:促进正犯制造违法事实+帮助者故意
?1帮助犯的未遂:帮助犯自身未达到既遂阶段(判断犯罪形态)
未遂的帮助犯:所提供的帮助不可能达到既遂状态。
区分:看是否起到实际作用
一丶判断
违法阶层:帮助行为(物理性或心理性或两者都,终了前;提供信息情报、技能方法、望风等)
+与正犯行为因果性(帮助行为本身危险性+危险流尚未连接上)
如:甲绑架乙,让保姆帮忙照顾
乙提供钥匙路上被偷走和乙钥匙放错地方,甲没找到
不成立帮助犯
+与正犯结果因果性(帮助行为要提供实际贡献,帮助犯才既遂)
如:乙提供的有用钥匙一时打不开,情急下破门进入盗窃完成(危险流连接上了,成立帮助犯未遂,没帮上作用)
特殊:1心理上实际提供物理
物理实际提供了心理
。。
二丶实行过限
判断:违法与否有责与否结果
违法阶层:帮助行为与过限结果为有无因果性
(主要判断危险流是否包含)
责任阶层:帮助者对过限结果有无故意或过失
(易出现:1想象竞合+法定性=结果加重犯
帮助犯+支配力=间接正犯(如:骗))
故意帮助他人+他人故意犯罪
。。
。。
三丶中立的帮助行为
判断:主观(是否明知对方犯罪)+客观(是否起到了实质紧迫作用)
如:1卖后要偷店门口自行车的偷开锁工具(实质紧迫)
给非法赌场提供夜宵(不紧迫)
。。。
四丶帮助行为正犯化
原理:原帮助犯+法定性
结果:拥有帮助犯、教唆犯、间接正犯并且不在遵守帮助犯的从属性(是否既遂随实行犯)
分为:完全和部分和没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