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成了仁宗之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一七章 又一个惊人之举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沟通一定要在正式讨论之前。这是赵曦推行各项新法和措施的基本原则,有点像后世的统一思想。

    人都希望得到重视,因为没有谁觉得自己是蠢才。赵曦提前把准备推行的措施摆出来,就给了朝臣们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更为关键的一点,赵曦不认为他比朝臣们更了解国朝的现状。

    赵曦也不算是纯粹成长与深宫的帝王,可相比满朝堂的这些精英,他不以为自己比人家就强。他强的只是多了千年的见识。

    同样,他也没有武断的以为后世的制度就适合当下的社会。

    后世的制度先进,这一点是肯定的,但历史有它必然的发展趋势,死搬硬套将后世的制度挪过来,未必真适应如今的社会。

    符合国情,这是在赵曦心底根深蒂固的观念。所以,他才用这种集权和民主混杂的方式来推行各项政策。

    当然,这里面最为核心的是利益。

    还好,这个时代算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开明的时代,也是商人地位被公平对待的时代。

    这样的环境,让赵曦在用利益收买人心上有了用武之地。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个道理赵曦深以为然。

    用进三十年的时间,先把利益大把的撒出去,让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有所改变,让整个社会的关注点随他去引导,然后再迂回的去改变因为关注点的原因而导致的弊端。

    比如现在,士大夫阶层,已经很少把重心放在土地上了。比如现在,文武的界限真的开始淡化了。比如现在的世家,也越来越对大宋有认同感了…~

    不管怎么说,赵曦自认为现在的国朝,应该算是走上正轨了。

    …~

    内阁第一次议事,首先要拟定朝会参政的章程,拟定议政议事的模式和流程,拟定内阁的日常政务通气和交流制。

    还有就是拟定在第一次大朝会上,朝廷要公布的一些新法新规。

    “役兵法该推行了。”

    虽然役兵法已经不再是他所倡议的举兵法,但在王安石看来,官家的役兵法来源他的举兵法。

    (ex){}&/  富弼也感觉到了这种机制的效率很高。

    既然王介甫和韩琦提出来了,不如也尝试一下内阁议事机制。

    事不多。一个是役兵法,一个是编户和开放万民流动,一个是对国朝的驿站改制。

    “官家,役兵法臣有疑问……”

    张方平焕发了仕途第二春,议事一直很积极。

    “第一问题,既然朝廷规定凡适龄壮丁均有义务服国朝兵役,为何招兵要实行自愿制?为何不参照原来的民役制度,实行强制性服兵役?自愿服兵役,能否为国朝招收够需要的兵员数。”

    “第二个问题,将役兵制作为地方州府郡县官员的考评内容,是否会导致强行摊牌?还有就是,士子服兵役将根据什么标准来定官阶?”

    张方平确实是用心思考了。

    不过对于这些问题,虽然赵曦说明过,还真不担心。

    “安道,第一个问题应该不是问题。首先服兵役减免缴税。农户免两税,商户减商税,这本身就是个诱惑。”

    “第二,现在国朝新军的待遇,对于多数子民而言,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还有,服役期满后,朝廷根据军卒的表现,将酌情由国营寺安排到相应的工坊做工,这更是一个吸引力。还有在军伍擢升的机会。”

    “至于士子服兵役,我的初步意见是,首先范讲武堂接受培训,根据其在讲武堂表现出来的能力,酌情安排在军伍中是文职还是武职。”

    “意见将由讲武堂出具!另外,应该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朕最终的设想是:未来的文佐官,将直接从军伍中提拔,而不再从文臣中调任。士子服兵役,最终的着点在文佐官上……”

    就知道官家的想法不会那么简单。

    当赵曦把意图说明白后,就是内阁成员,都忍不住考虑自家的子侄有没有这样的苗子。

    一路的文佐官入议政,府一级驻军的文佐官最差也是参政,这对于士子而言,甚至比考举还要有吸引力。

    这又是一个惊人之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