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日凌晨三点二十分,克里米亚半岛西南角,按照原定计划,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进攻同步打响。
和半岛东部克里米亚方面军的野战防御工事不同,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拥有的是坚固的要塞防御体系。
配有装甲炮塔的钢筋混凝土工事,“马克西姆·高尔基1号”和“马克西姆·高尔基2号”两座古老的要塞一北一南拱卫着这座古老的要塞港口。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外围,俄军构筑了三道防线,战壕总长度达到350公里。
蛛网状的战壕上,俄军修建了数百座小型的钢筋混凝土炮位和碉堡,阵地上当然少不了铁丝网、反坦克壕沟和地雷等配套体系。
除了人工设置的屏障,要塞北部东西走向的谢维尔纳亚海湾,别利别克山谷,玫瑰山,橄榄山等天险同样成为护卫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最难以逾越的屏障。
整座要塞如同一个坚硬的核桃,要想吃到美味的核桃仁,必须要砸开外面坚硬的外壳。
而要想砸开坚硬的核桃壳,需要更加坚硬的锤子。
面对塞瓦斯托波尔这个“硬核桃”,第十二集团军的司令海因里希上将和陈道迅速达成共识,两人果断联手打造了一把重锤。
这把重锤由多达1500门从天空到海洋,由各种型号各种口径的大炮组成。
gr34型毫米迫击炮和fk36型八八毫米高射炮只能是最小口径,105毫米榴弹炮、150毫米榴弹炮在炮兵群中也只是小兄弟级别的火炮。
真正称得上中坚力量的是来自空中的航空炸弹,以及作为顶级配置的“伽玛设备”“雷神卡尔”和“超级古斯塔夫”。
“伽玛设备”的口径很感人,达到420毫米,炮弹重量达到9千克,射程15公里。
口径更加感人的是“超级古斯塔夫”巨炮,口径达到八00毫米,战争之初,攻占布列斯特要塞的战斗中,超级古斯塔夫功不可没。
这门超级巨炮需要四条铁轨才能运行,光是组装、维护与使用就需要多达四千人来完成。
巨大的口径也带来惊人的破坏力,超级古斯塔夫能够将重达7吨的穿甲弹,或是4八00千克的高爆弹射出2八到60公里不等的距离,没有辜负它400吨的重量。
(ex){}&/ 前半夜用-1,后半夜用-2,每隔二十分钟一枚,让俄国人睡不好觉。
谨记陈道的教导,隶属于武装党卫军系统的火箭部队干起了夜间打黑炮的脏活。
由于误差的太大的原因,-1和-2火箭发射之后,即使是用同一个发射架射出的飞弹,就连射手们都无法保证会落到哪里,总之只能保证落进要塞的城区内。
没有规律的落点,反而让火箭起到了指东打西,指南打北的奇特效果。
二十一日上午,另一支强大的炮兵部队姗姗来迟,加入这场围歼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行动。
这支部队正是陈道率领的拥有一个炮兵军火力的联合舰队。
以兴登堡号战列舰上的406毫米舰炮领衔,3八0毫米、203毫米等各型战舰主炮,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最南端的“马克西姆·高尔基2号”炮台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21日整整一天,德军炮兵向俄军阵地上倾泻了数以万计的炮弹。
夜间,-1和-2火箭拖着明亮的尾迹,再次满怀恶意地将噩梦带给要塞内的守军。
22日下午,经过大半天的行军,“波兰总督卫队”重装甲旅抵达克里米亚半岛西南角的巴拉克拉瓦港北部。
看到广阔的耕地,绿意盎然的庄稼地,派普少校不禁感到热泪盈眶。
终于走出山谷了,对于一支重装甲部队来说,山地地形是最讨厌的作战地形之一。
正沿途欣赏周围的景色,一声突如其来的巨响冲进派普少校的耳朵。
“嗡······”耳鸣的声音不停在脑子里回荡,派普少校皱着眉头看向公路右边的树林。
黑灰色的硝烟笼罩在树林翠绿的枝叶上空,公路上向右分出了一条岔道,很明显,岔道的尽头有一个大家伙隐藏在树林中。
派普少校疑惑的目光紧盯着树林,到底是哪个大家伙藏在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