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的设想是在护卫队出发后才正式推动的,等进入实施阶段整个下南洋可确定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而未确定的战争有欧洲人联合起来过来的可能性却不大。至于今后肯定会与这地区土王、苏丹发生n次冲突暂时也少有可能并且规模不会大算是基本完成了决定性战役,进入实质的移民安置阶段。
暂时不会与土王、苏丹们发生冲突是护卫队现在占领的乃是西班牙人、荷兰人的据点,这些据点周围的土王或苏丹已经被这二国的人打怕了,怎可能对将这二国人打得轻易覆没的护卫队呲牙。
特别是不少土王与苏丹在联军攻打台湾时作为仆从派出过军队的知道这消息正担心护卫队找他们要问罪,那里还敢跳出来逞英雄。
至于沈磊也不愿一下子弄得南洋处处冒烟,这些人将在对西班牙人、荷兰人和谈结束后再处理。他不会一口吞下南洋,也不必尽拣富饶之地,这里的人愿意接受中华文化接受一些,不接受也会给他们划分一些自治区的。
只是这些问题不会马上去解决,也不必同时解决,主要是找上门来或移民需要安置时才找他们谈判,不服才翻老账。因这个原则今年的移民主要安置在澳大利亚、马尼拉、巴达维亚、北大年等地,另外主要是中小岛屿上,加不会马上分散下去,这类冲突的可能性也不大。
这就是分步实施的办法,此时移民撒在南洋只占极少一点地方,何苦去激化矛盾,而且激化了矛盾护卫队虽有足够的战斗力,打赢了也占不下来。
至于马尼拉、巴达维亚等不占领给人感觉有点力量不足;马六甲、北大年等处或地点重要、或华人多,先占领有战略优势或快速聚拢华人的力量;还有澳大利亚此时欧洲人还未正式发现,先占领就不必管欧洲人什么时间去,还可当作培养战马基地。
下南洋计划中西班牙人与荷兰人被打败接下来就是运输移民与搞建设了,这方面此时的总负责人俞承业到下面的干部都是熟手。另外建砖窑、修道路、搞水利、规划农庄之类都有专家,属于轻车熟路、老马识途,一切有规章制度与成熟经验及熟手操作,不再是刚在台湾干时处处要摸着石头过河。
当然细节上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安置在马尼拉等处与台湾类似度高,整个实施细节也可照着来。也有不少安置地气候完全是旱雨两季,因而不仅在种植物种上有更多调整,连住房与村子布局也随之有较大改变。
南洋的农庄当然也是以种稻米为主,这是除了供他们自己食用外,还有其他非农业人口及贩运大明,移民所需等因素在,不可能不以粮为纲。因而在南洋虽然比台湾更多种植甘蔗、香料、水果、干果、棕榈榨油之类,局限于运力与消费不足,外贸有限及急需粮食比重还不大。
(ex){}&/ 不仅这几项产业,南洋木材资源丰富,他准备大砍伐。只是作为后世人他不会净砍伐也会将这些地方重新补种树木的,这些木头砍伐下来他准备大量生产比欧洲人现在六七百吨大二三倍的钢铁龙肋骨船,然后替欧洲人运货打压他们的运输业与造船业。
特别是蒸汽机已经成功,十年之内第一条三五千吨钢铁龙肋骨木船一定能下水,此后完全可以包揽世界所有的主线运输任务,同时也能更好完成沈磊此时还未向他人提到过的任务。
魂穿这个时代沈磊第一需求是千方百计生存下来,再死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为生存也算是沩他身体的前任灵魂报仇毫不犹豫地设法杀人,连杀妇孺也没有一点迟疑,在你死我活之时什么也顾不上的。
到达台湾开始他有空思考更长久的计划,特别是打败了荷兰人觉得三步走计划已经有成功希望时他在尽复大陆的第四步后,决定在有生之年至少一定要完成第五步计划,这个计划就是登陆北美,因为那块土地实际上比华夏现在居住的土地还好。
无法想象如果中华民族自古在北美发展的情形,因为农耕文明的高度;封建制的成熟;没什么强大或打败一个又一个的外族侵扰,这块土地如纯由华夏人开发的话应该整个北美二三千万平方公里至少会有三四亿人口,创造的文明及遗存的古迹会更多更辉煌。
可去北美不是此时去不了,而是现在的船才能运输多少人,他决定要么不去,要去每年起码几万人,那么大地方移民十年不到十万人就不如等一等好。比如有十条五千吨的蒸汽机船连续不断运人才是起码条件,况且就这也运不了多少人。
在沈磊的计划里移民北美必须规模超级大才行,最合适第一个时间点是将平定大陆时的一些无家可归者集中起来送过去,现在连这个时间点还早着呢,他就不扰动自己手下的心思了。
因此他在护卫队出发后一门心思是在南洋的发展计划上,还有就是放在成立股份公司,该给予部下多少股份与让它先发展什么业务,要不要成立股票市场或该不该让之自由交易等问题。。
这不是他不关心此战胜负,而是沈磊坚信凭着武器与部队、战术的几重代差,西班牙人与荷兰人凭城墙城堡而守是没有出路的,唯独担心也就是伤亡大小。
不过此行护卫队还占有兵力优势,只要在不顺利时也不急躁此行将西班牙人、荷兰人在南洋据点连根拔除一点问题也没有,特别是通讯太慢他只能对此不那么紧张才能干其它事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