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明为防海上侵扰多费钱财封海类似,日本闭关锁国乃是不让外来东西影响。对它的闭关锁国沈磊倒是不想干涉内政,但应该有的贸易待遇被粗暴拒绝乃是蔑视他的行为,让本来暂时不去触及的沈磊改变了主意。
沈磊对被日本强硬粗暴拒绝激怒,德川家的大将军拒绝时听商人之言觉得自己臣民在外被欺侮了,拒绝朱印状十分正确,而且二十个名额已满,他不愿为一个不友好小势力破例。
当然拒绝时很痛快,第二次护卫队与荷兰人再战再胜时他也有点动摇,觉得若沈磊派人再来不妨给个朱印状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智光报告护卫队水军进入东京湾,已派船队出去驱逐,并让之先去长崎,对这处理办法他也是十分满意的。
他心想东京湾是自家门口那容许护卫队水军进入,及知船队失败损失惨重他也有些责怪智光处理粗糙,激怒对方还吃了败仗颜面丧尽,不如劝阻对方去长崎或在湾外停泊派代表来处理朱印状的问题。
到此时他当然已后悔自己无端那么自大自信干什么,不就是商人被征了一点税吗?不就是一张朱印状吗?这些看开了一钱不值,商人那边不交税也不会交给自己,朱印状名额自己定自己改也不差多一家。
但当天傍晚他对船队失败还是很愤怒的,保卫港口失败后还决定索性不理不睬,将之孤立起来,用饥饿逼走对方。这明显是老羞成怒下的昏招,但大多数人认为可行,根本没有人敢劝谏他还是与护卫队谈判一下为好的。
等护卫队水军炮击江户让已封锁消息,封锁港口的措施完全失效,让幕府颜面大失他才悔之无及。只是有这事以来几次开会商议手下人都没有真正敢犯颜直谏者,都附符他向来的习惯才一错再错。
当日开会商议在场之人说整军经武、调集全国强军过来者有之;或者说护卫队此举黔驴技尽,只要不理睬再过一些时间粮食吃尽只能退走者有之。唯独无人主张答应护卫队要求和平解决的,让他顺风转舵改变方针,因而事情仍然只能僵持着。
当日有些后悔次日接到好消息是护卫队少了六条舰船,对此不少人主张调兵攻打试试,也有人觉得索性再等等看。虽然有人觉得护卫队不会如此快缺粮,因想不到失踪的船会袭击日本沿海,最后决定等等看。
不料监视的人刚报告好消息,下午即有坏消息传来,东京湾东北的千叶、北面的浦市反正靠近海岸舰炮够的着的城镇大户人家遭到了炮击,目视所见的船只被掳走,一些豪华住宅还遭抢劫。
另外护卫队还在镇子大肆采购蔬菜肉类及各种特产,对贫民与小商人他们十分客气,所有商品都按市价给足了钱,对官府却是勒索钱财,有反抗者也毫不留情。
二天后一个数十条船只的船队向江户护卫队水军港口靠拢,这船队就是四条出击战船的收获,而且是一般商人、渔民、农民的船没去打搅情形下的成果,只是人员俘获少一些,只抓住了不多官员与贵族。
(ex){}&/ 形势比人强,日本仗着较好的区位优势,又碰巧遇上蒙元实力即将由盛而衰时征日,在选将用人、战略战术及天时等方面不是出错就是偶然性因素损害等因素一直关起门来称大王不算,还养成狂妄的性格。
这性格发展到明末攻打朝鲜及打算侵占大明,之后仗着工业化比中国早,甲午战争、九一八、卢沟桥事变等一系列动作妄图侵占整个中国。而且是贪得无厌,在已获得朝鲜、台湾、东北的情形下胃口越来越大,最后给撑死了。
虽然其越胜越狂妄,但此时还在丰臣秀吉攻打朝鲜失败,德川乘丰臣秀吉之死夺取幕府之位,整体上还比较衰弱的期间,不仅在武器上还是整个国家意志上都未恢复,没有打破士坛坛罐罐也强硬到底的本钱。
这一来保住权力妥协是唯一选择,而且这时护卫队水军二次大败荷兰人的事才被他们严肃对待,而不是之前认为乃是小规模、偶然性胜利。
建言与前来谈判的是明石寅次郎,对有人来要求谈判田顺平并不意外,唯一先决条件是允许商贩过来供应蔬菜之类。
提这样的要求乃是他被沈磊告知别想一下达到目的,提个小要求无伤大节但对船上人生活有好处,属于不提白不提,肯定能成的好事。
这个要求不高但有些敏感,让商贩获知幕府大败亏输将消息传出去可不好。明石是个聪明人,知道无法拒绝便答应每日会供应不少于一千斤蔬菜瓜果与禽蛋肉类作为善意。
一句话获得这好处田顺平也没有再客气,再闲扯几句便是谈判开始,田顺平拿出早已准备好,包括赔偿、赎俘与开放贸易等条件。
这些条件按欧洲惯例并不算苛刻,荷兰人就十分爽快。但明石觉得打败了赔钱太失脸面,至于要在名古屋湾口半岛建一个三千亩自由贸易城更加不可接受。。
虽然沈磊草拟的自由贸易城也就是交易区与保税区合在一起而已,比历史上此时澳门地位还低许多,因为这地将由各国商人与日本政府共同组织一个管理委员会管理,城内有一定程度的治安权与商务纠纷调解、裁判权罢了。
可明石看来这要求完全成丧权辱国条款,再三解释也只是摇头。当然这不是他能否理解的问题,而是上面的人肯不肯接受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