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月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杏月—杏花闹枝头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二月初四,立春;二月十九,雨水)

    时间就像姑苏城青瓦片上面垂着的云,让人琢磨不透。

    淡蓝泛青的天阶跟桃叶儿巷隔道的绦柳河似的,透亮的彷佛不存在,若是不踩一下,你还不知道那是河水呢。河水静面倒映着天阶,天阶连接着河水面儿,像是河蚌的壳,把姑苏城牢牢地裹进去。你探手,以为是天,不想却是地。你踩脚,以为是地,它实实在在是天呀。抬头或低头都无所谓,因为垂着的云呢,那不是云,而是里面亮堂堂的小石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叫旁人瞧了,感官上都会觉得是上面说的样子。可是,姑苏人自己瞧了,却不这么觉得。对他们而言,云是云,天是天,河水是河水,石头是石头。一板一眼的,没有美感和意境?但姑苏人不都是文人骚客,不都愿意把日常的样子夸张到虚假,虚假到外城的来了,都只笑他们真会吹。

    对他们而言,河水不过他们祖祖辈辈的记忆和延续而已。天也不过是一个大锦布,一望不尽的锦布,上面绣着他们苏式的云朵儿。但有的姑苏人认为每天都会有神女把这布抽走,重新绣,夜晚就是证明它被抽走的最佳证据。有的人却觉得这是他们姑苏祖祖辈辈的最出色的绣娘绣好了挂在天上的,至于夜晚为什么锦布没了,也是因为夜晚家家户户的灯火灭了,就看不清了。

    两方总是在外城人背后争辩不断,可天还是天,你怎么吵,它都是天。姑苏城每天就是在热闹里起,热闹里睡。姑苏城的天也是在热闹里亮,热闹里暗。若你仔细看,就会发现,时间的针线在每一朵变幻不断的云里穿来引去,每天都会织一张看似相同的布。只要你,仔细看。

    但,这都是属于姑苏的时间。

    而属于温稚的时间呢?是在她白嫩的纤指间,一点一点汇成了一幅一幅越来越精致的绣品。

    温稚这半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杜娘子最近再看她的作品,当真是不同往日那般的评价了。遥想初见时,她不过也是勉强认可而已,现如今,温稚的绣品让她是赞不绝口,夸奖温稚就是吃这碗饭的人,直呼后继有人,继而感叹道自己当年是比不过同龄的温稚啊。

    杜蘅站在一旁听着姨母对自家小枇杷的赞叹,如同溪底黑曜石一般的眼眸亮闪闪的,嘴角的弧度不断上扬,别说旁人,就是温稚本人看了都疑惑这人怎么比自己还开心,还骄傲啊。

    鉴于温稚的表现优秀,杜娘子特别奖赏她休息两天出去玩玩,还表示再之后自己亲自带温稚去重绣自己最有难度,最考验技巧的绣品,并且开始教授她自我创作和描绘花样。

    休息什么的,温稚情绪淡淡的,没有多少期待和喜悦。第二个奖赏才是让温稚欣喜不已,她早就想尝试绣杜娘子的绣品了,但是这些东西一般不允许私自重绣的,必须由创作的绣娘同意才可。

    杜蘅看着这会温稚很是高兴,趁热打铁又自告奋勇的说道:“姨母,阿稚就交给我了。”转头对温稚说道:“我带阿稚去后头静观山吧。那里很美,很美。去那儿,你也可以找找感觉,到时候自己绘样子的时候就有参考了。”

    温稚本来想拒绝,自从察觉到自己对杜蘅有些不一样的心思,又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之后,她便不太好意思和杜蘅单独待一起太久。这样的别扭一直在持续,她一天弄不清楚,就一天别别扭扭的。杜蘅早就察觉了,但他没有主动去调解温稚的心思,她太过单纯,怎么可能明白那些情爱呢,这样的纠结反而是应该的。再者,他若插手,怕是会让她更加惊慌失措,更加抵触这样的情绪和自己。且这还是个开头而已,只能慢慢让她习惯,并且再一次对自己情动。

    他重活一世,这辈子她都不可能再离开,所以她可以慢慢来,慢慢适应,慢慢的爱上他。也许是上辈子太快,没有给她适应的时间,自己也对她还不够好,所以他们活生生的被拆散,最终被迫天人永隔,生死不相见。他死得不甘心,她活得不自在。

    所以这一世,他定要对她万分的体贴和疼爱,将一切都献给她。再不叫他们,生死不相见。

    杜娘子隐隐的也能察觉到杜蘅对温稚的心思,一开始只当他是玩闹罢了,后来的一点一滴,无微不至,让她重新思考了杜蘅的心思。她是疼杜蘅的,她也不想阻挠什么。但她知道皇子的婚事是不可能自己请求的,侧室倒也罢了,只是温稚这孩子她也疼爱得很,不忍她为侧室啊。只是皇家,何时有过称心如意?就像她一样啊。她曾多次想赶紧斩断这还是小芽的情谊,可是她不是杜蘅的母妃,没有权力干涉,再者,这麽多年了,杜蘅还是第一次这般打心底里高兴,整个人都活了。每当想到这,她又不忍心。

    经过无数次纠结和思量,她自私的选择了他,杜蘅是她的亲侄子,她还背负着姐姐的托付,怎忍心让他痛心。只能选择牺牲温稚,这个可怜的姑娘,如果将来她愿意做杜蘅的侧室,她和瑨王府便是她的靠山,让温稚支撑一辈子。如果她不愿意委居于侧室,她便会为温稚打点好一切,断不叫她委屈。她是一个被男人的薄情寡义伤害过的人,可是如今却帮着亲侄子,拿着这把刀子狠狠的刺向跟她一样的人。杜娘子的心就像被火气熏着一样,没有灼伤到,却疼痛难耐。她彻底从一个自己都要可怜一下自己的人变成私心可憎的可恨人。

    杜娘子紧紧的握了一下手中的绣棚,绣棚边缘的棱儿扎进掌心,压出红痕,她在用这种方式压抑内心的负罪感:“去吧,蘅儿若是照顾不好稚儿,就别回来了。我可不让你进门。”温稚娇柔柔的开口道:“娘子别这样说,执兰哥哥很好的,会照顾好我的。”

    杜蘅听着她这番哥哥妹妹的语气,心下不爽,碍于杜娘子在,他只得忍下,想着等会得给阿稚说,叫执兰的时候,不能加哥哥。不不,是叫任何名字都不可以加哥哥两个字。

    “要是他欺负你,可得告诉我。好了,天色不早了,蘅儿你送送稚儿,别让温婆婆等急了。”杜娘子摸摸温稚滑嫩的小脸,笑盈盈的说道。杜蘅早想和温稚单独说说话了,奈何杜娘子一直没放人,他也只好耐着性子等待。杜娘子终于放话了之后,他赶紧帮温稚收拾好东西,送她回温婆婆那。

    路上,杜蘅终是说了刚才让自己不爽的那个称呼:“阿稚,不许叫我哥哥。叫什么都不能加哥哥。”温稚很疑惑,瞪着大大圆圆,莹亮亮的眼睛说:“为什么呀?”说罢,想了一下,杜蘅在她思考的一刻,停下来定定的看着她,以为她明白自己的意思,嘴角悄悄的上扬再上扬:“我知道了!你想让我叫你弟弟,是不是?可是呢,我比你小哎。”疯狂上扬的嘴角顿时跟抽筋了一样,瞬间直线下撇,温稚看着他略微扭曲的表情,微微张口,还想说什么的时候,杜蘅突然握住她的肩膀,阴沉沉的说道:“总之,不,可,以,叫,哥,哥!”

    温稚看着他这想生吞了她的样子,咽了咽口水,勉为其难的答应了。杜蘅的脸色这才缓了不少。把温稚送到院门口,杜蘅多说了一句:“明日起早一些,知道吗?人不多,可以好好玩。我会来接你。”

    “知道了。”温稚说完也没推门进去,看见杜蘅站在那没动,凝视着她,温稚突然不敢看他的眼睛,低下头问道:“怎么不走?”

    杜蘅对她笑了。

    清淡不失精致,恰如水墨晕染的江南烟雨般,朦胧且美好的眉目泛了一层淡淡的莹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刚好站在暮日余晖的霞光之下。他像画,清清淡淡,朦胧绰约,像极了陈淳先生的画。温稚这样想,想了很久,思绪飞得只听见了一句:“我看你进去。”

    这一声由远及近,由模糊至清晰的落在了她耳朵里,轻轻的惊醒了温稚的走神和迷茫,她仓皇的转身,推门,阖门。逃得飞快。

    杜蘅只觉温稚可爱无比,跟个小兔子一样,瞪着圆溜溜的杏眼,瞳孔里满是他一个人的倒影。心情大好,刚才的不爽也跑得没影了。

    次日——

    温稚起了个大早,杜蘅是让她起早,但没让她起这么早呀。当温稚流畅的无比穿上平日里舍不得穿的丁香色襦裙,把头发梳的更加整齐,带上她最珍贵的珠花,坐在桌旁点了些胭脂时。她才意识到为什么自己起这么早,这么隆重的打扮啊?温稚倏地把飞燕过琼林银钗拔下来放在桌子上,拍着自己的脸说道:“我在干什么?!!”

    说罢,她准备起身去换上平日里穿的青白色袄裙,又突然停下来了,嘴里喃喃:“算了,我不过是好久没有穿这件裙子了,今日只是不让它蒙尘太久而已。”一边说着一边又无比自然的簪入银钗。

    这一切都收拾完了,杜蘅准时来敲门了,温稚推开门一出来,杜蘅眼前一亮,真的惊艳到他了。两世加起来他都没有见过温稚穿这种温婉却不失明亮的衣裙,她平时都喜穿青、白、蓝的颜色,今天这个柔和娇艳的丁香色当真配她极了,虽说还没有彻底长开,但是丁香色衬的她娇美又可人,不同于往日如水如月般皎洁清淡的姿采。

    温稚看着杜蘅面上的惊艳之色,小脸又羞涩的红到了耳垂,她敛着眉目,吴侬软语配着娇美的衣裙,相得益彰:“可以走了吗?”

    杜蘅回过神来,撩起帘子,扶着她坐进了马车。杜蘅坐进去后,从后面暗格里取出茶壶,到了一杯温热的茶水,递给温稚:“阿稚,可读过摩诘先生的诗?”

    温老太虽说有徐府每年给的银子,早年也攒了一些积蓄,但是这也仅够祖孙两人生活而已,那里还有供温稚读书的余钱。再且说这温老太也没有意识到温稚早就该读书识字了,而温稚体谅温老太,即使是真的很想读书识字,但从来没有提过这件事。可是越长大温稚渴望读书的心思便越强烈,差不多她被耽搁到九岁。婉怡她们三个发觉了温稚想要读书的心思,便决定由她们先教一些基本的东西,让温稚慢慢去学习。

    但是被耽搁太久,纵然她很用功很努力在学习,还只认识些皮毛,更别提诗词这一块,她根本没有接触过。

    温稚不免有羞郝:“我只认识些平常的字,还不曾读过诗词。”杜蘅有些诧然,难道温老太没有让温稚上私塾吗?转念一想,也是,温老太自己就没有接触过这些,也不懂,自然意识不到温稚需要上私塾读书了。他温柔一笑,摸了摸温稚头顶细软的头发,说道:“无妨。以后我来教你好吗?”

    温稚看向杜蘅,听到他说愿意教她读更多的书,识更多的字,眼里都带了期待:“好!”杜蘅又继续说起刚才未说完的话:“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静观山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待以后你读了先生的诗,便知道为何我如此喜欢这四句了。若以后,能卸了一身担子。我便是要过上一回这样的日子。”

    杜蘅说的时候,温稚津津有味的听着,心里想象着他所说的日子是什么日子,诗里的日子又是什么日子。

    “公子,静观山到了。”马夫在外面停了马车,对杜蘅说道。杜蘅把温稚扶下车,指着前面的清斋寺说:“等一会再上山,阿稚我们去寺里转转吧。你可以为婆婆求上一福。”

    温稚点点头和杜蘅进去,僧人见了他们,合掌见礼,领着去了祈福的地方。寺庙里檀香盈溢,安人心神,隐隐的还能听见僧人念经的声音和由远及近传来的钟声。刚进去,温稚便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玉雯。自花会后,好久不曾见过她们三个了,一是温稚要去杜娘子那里,不太得空,二是青黛随着姚父去了浔阳城采购药材,没个一年半载回不来。玉雯和婉怡不知在忙些什么,一直没见过。在此地偶遇了玉雯后,温稚难免有些激动,她本想先和玉雯说说话,但是已经到了佛祖面前,不可如此无礼。她上前拜了拜,为温老太求了个健康多福便罢。

    祈福完,玉雯已经等到外面了。她看见陪着温稚的杜蘅,问了一句:“这位公子是?”温稚忙说:“我的兄长,杜蘅。”

    “杜公子。”玉雯点了一下头。

    “周姑娘。”杜蘅回应她了一句。

    不知这些日子玉雯发生了什么,圆润的小脸有些消瘦了,神色状态也有些憔悴和疲惫。温稚握住她冰凉的手,担忧的问道:“这是怎么了?”

    玉雯勉强笑了笑,安抚她:“没事,我不过是最近染了些风寒而已。”温稚看着她这副样子,实属不像得了病的,一看就是忧虑过度:“我的好姐姐,莫要哄我。我很担心你,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好吗?”玉雯看着她急切的样子,良久没有说话,眼圈却渐渐红了,她不想告诉温稚,不想让她为自己担忧。但是看着这张小脸,她只觉是口渴之人遇上了水,特别的想要诉说,想对这个如同亲妹子般的小姑娘诉说:“稚儿。你可知婉怡为何一直没有出现过?”温稚摇摇头。

    “杨家做生意遇到了难处,得罪了一个官大权大的老爷。那老爷本来不打算放过杨家,却见到了貌美年轻的婉怡。强迫杨家把婉怡嫁给他做续弦。杨夫人本来不愿意,想要去求一求锦官城的杨氏主族。但是他们不过是锦官城杨氏出了几代的庶支。锦官城杨氏又怎么会帮她。多处求人无法,杨老爷迫于那大官的施压,只得将婉怡嫁去寒苦冷冽的寒水城。婉怡只觉人生无望,在前个月出嫁之时自殁了。”

    温稚听完浑身发抖,几乎说不出来话,若不是杜蘅扶住了她,只怕是要跌坐在地上了。眼泪顺着脸颊直流不止,点了胭脂的嘴唇被咬的发白:“怎,怎会如此?前头花会时,还一起玩闹,怎得如今再不得相见?”杜蘅见她哭的难受,把嘴唇咬的快破了,赶紧拿出手帕给她擦泪,又轻轻分开她的嘴唇,别让咬破了。

    玉雯终是痛哭出声,双手捂着脸,眼泪从指缝里嘀嗒:“而我,而我,我才十五岁。却被那个杀千刀的人玷污了,我恨不能一刀捅死他。我真不该那日应了他的邀请,陪他去书肆。如今是不嫁也得嫁了。”玉雯想起这事就悔恨,愤怒又痛苦,百般滋味如同火炉一般把她裹在里面炙烤,她一开始想去砍了张享,但是他那张令人恶心的脸实在让她不能面对。后来又想过自殁,却被爹娘忍着泪水把她捆起来,囚禁在闺阁里,叫她认命。事到如今,他死不得,自殁不得,除了认命,还有第二条路可走么?

    温稚听着两位姐姐遭遇的痛苦,心就像被一只手攥住了一样,疼痛的不能呼吸,她抱住终于宣泄出来的玉雯,难受得不知道该如何安抚险些哭晕过去的她。

    杜蘅站在旁边,看着温稚这般样子,心里也难受,他不想让她哭,不想让她痛苦,但是这种事情他也束手无策。

    “小姐,小姐。”一个鹅黄衣裙的丫头提着裙子跑了过来,看见玉雯在哭,慌忙的问道:“这是发生了什么。小姐,别哭了。老爷夫人在找小姐呢。”说罢,抽出帕子,给玉雯净面。玉雯见了她,便收了泪,面上带着冷漠,任由她给自己收拾。

    玉雯要走了,这一走又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温稚拉着她的手,从袖子里拿出一方她最喜欢的苏绣帕子给玉雯:“姐姐,不知我们何时才能再见。这帕子是我所有绣品里最好的,就给姐姐留个念想。”玉雯收了帕子,心下又是难过,这一去,真的不知何时再见,也许这辈子都无法相见了……两年后她就要嫁去张享他祖家扬州城……

    玉雯一步三回头的看着温稚,温稚忍着泪,对她挥挥手。玉雯的身影越来越远,直至不见。

    杜蘅现在也不打算带温稚上山了,温稚情绪还没有缓过来,又哭的狠了,杜蘅决定带她去寺庙的厢房里休息一回,再送她回家。

    临近午时,寺庙里的人多了不少,带着她穿过前门。杜蘅护在温稚身旁,以免别人碰到了她。午时的太阳上来了,阳光有些刺眼,杜蘅的视线有些模糊,他转头准备缓一下,阳光带来的不适。倏地,一道不同于阳光的银光闪过杜蘅的眼前,他瞬间清醒,猛的推了一下温稚,拉着她向马车处跑去。温稚被他推的有些莫名其妙,想要问他,却发现杜蘅一脸凝重,小心翼翼的带着她跑向马车。

    “快走!”杜蘅对马车夫呵了一声。马车夫立刻领悟,甩起鞭子飞快带他们离开。温稚微微张嘴,想问怎么回事,杜蘅竖起一根指头抵在她嘴上,摇了摇头。温稚明白了,她压在疑惑安静的坐在那,什么也没有问。杜蘅悄悄的看了一眼左侧胳膊被剌开的袖口裂痕,眼底凝了一片寒霜。

    终于忍不住了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