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安封剑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剑指长安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次日,清晨。阳光从云层里蹿出的一瞬间,街头巷尾的雾气便没了踪影。

    知县马文远的裤脚已经被露水打湿,他却浑然不觉,又或者他觉查到了,但不肯把脚步停下。

    他一身平常装扮,粗布麻衣,不像昔日里威风堂堂的柳泉知县,反倒像山里的土郎中。

    他此去平安镇,便是要放了那个人。

    敲开王宅的大门,马文远理了理思绪,对前来开门的富贵说道:“快带我去别院。”

    昨天新糊上的封条被马文远一把扯下,王老爷和富贵在他身后面面相觑,不知这县太爷是着了谁的道。

    此刻萧易已在院中练剑,练了快一个时辰了,正想坐下来休息,却被突然传来的开门声惊到。

    马文远快步行至萧易身前,一跪在地,接着就是三个响头,撞得青石地板“咚咚”作响。口中大呼:“在下柳泉知县马文远,恭请圣安。”

    这句话显然把他身后的王家父子吓个半死,两人浑身发抖,不知所言。

    萧易却很是奇怪:“我又不是皇帝,你行此大礼作甚?”

    马文远把头埋到地面,恭敬道:“萧公子不知是紫羽楼的哪位高人?在下以前多有得罪,还望莫怪,”

    萧易顿时明白了不少,紫羽楼,天下第一楼,皇帝的左膀右臂,自然位高权重,自然见面如皇帝亲临。只是,我并不是紫羽楼的哪位高人,他又从哪得来的消息?

    难道是师父他老人家以前和紫羽楼有什么关系?这也不太可能吧,毕竟师父已经过世,总不会托梦给眼前的这位马大人。

    萧易越想越奇怪,干脆把思绪收回。既然他自己都这么说了,我不如遂了他的意思,过一番紫羽楼大官人的瘾。

    “行了,往事不提。只是,我不想再在这里待下去了。”萧易一摆手,俨然一副朝中大员的架势。

    “是,属下这就放人。您愿意去哪就去哪。如不嫌弃,可到寒舍一坐,在下定当盛情款待,以表歉意。”马文远还在跪着,听到萧易并没有要找他麻烦的意思,长舒了一口气。

    “起来吧,马大人,当心着凉!”萧易笑道。

    马文远起身,见萧易在冲他笑,只好在一旁陪笑,场面略微有些尴尬。幸好师爷抱着萧易的剑及时赶到,才使尴尬的氛围有所好转。

    中午,王家大宅。王老爷吩咐下人,用上半年的餐饮预算,在家中大摆酒席,宴请紫羽楼贵宾萧易,以及柳泉知县马文远。

    两菜一汤吃惯了,萧易面对着桌上的山珍海味,却不知从何处下口。

    正在此时,王富贵从后厨,抱着好大一坛子酒跑了过来。“爹,我们家一百年的女儿红终于找到啦!”王老爷吩咐道:“快给贵客满上!”

    酒过三巡,萧易忽然想起来,自己还欠王家不少银子。便叫人拿来纸笔,当场写了一张欠条。

    王老爷大惊失色:“萧公子,这……这使不得使不得呀!”

    萧易却只管道:“当日萧易没钱,幸得你们王家仁义相救,如此之情,怎能不报?”

    王老爷还是重复着刚才那句话:“使不得使不得……”

    萧易看了看坐在身边的马文远,心中顿生一计。他把欠条塞到马文远的怀里,又拍了拍马文远的肩膀,说道:“马大人,你看,这……”

    马文远当然明白萧易的意思,一咬牙回应道:“下官虽俸禄不高,好在这些年来节衣缩食,也攒下一点儿银子。这区区几十两,下官还是出得起的。萧公子欠王家的银子,就由我马文远代偿了。”

    说完,马文远就叫来一旁的师爷,耳语一番,师爷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票,递到给王老爷手里。

    王老爷怎么敢收?但是萧易和马文远都劝他收下,他也着实不好拒绝。

    眼看一切事情都已经办妥,萧易也不好意思再继续装下去,索性表明身份:“告诉几位,在下并非什么紫羽楼里的高人,只不过有个朋友,他才是紫羽楼的人。”

    王老爷和马文远闻言先是一惊,而后神色恢复如常——对他们来说,紫羽楼中人的朋友,也算是紫羽楼的人。

    酒足饭饱之后,马文远想起差点有件事情忘了交代,便从怀中掏出紫袍老者昨日让他转交给萧易的那封信塞给萧易,依然恭敬道:“萧公子,这是你的那位朋友让我交给你的信。”

    萧易接过信封,笑道:“你们别老是一口一个萧公子的,叫得我浑身发麻。不如就叫我萧老弟吧!”

    马文远随即改口道:“没问题,萧老弟。”

    萧易拆开信封,读完信中内容又是一阵狂喜,笑得合不拢嘴。怎么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今天全被我萧易赶上了?

    这是一封推荐信,是一个署名肖紫阳的人,写给长安书院的施文道,推荐萧易去那里学习剑术。

    肖紫阳,施文道,这两个名字萧易从来也没有听谁提起过。不过信中的“萧易”两个字,却是实实在在的自己的名字。更何况,信中还附有一张和自己颇有几分神似的面部画像。

    看来这个写信的肖紫阳,和昨天找马文远叫他放人的人,和昨天救我的紫袍老者,应该是同一个人。只不过,我和他素昧平生,他又如何对我的情况了如指掌,又为何要出手相助?

    萧易沉思良久,除了师父生前的关系以外,他想不到任何别的答案。

    难道这就是师父在信中所说的,贵人?

    萧易收起那封信,便去房中睡觉。王家珍藏的一百年女儿红的确是好酒,再加上今天喜事连连,萧易高兴不已,自然多喝了些。只不过他在被囚禁的三年中滴酒未沾,倒有些不胜酒力。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当萧易再次醒来,马文远已在他身旁恭候多时。“在下公务在身,就要启程前往长安,特地来向萧老弟道别!”

    萧易坐起身来,拱手道:“文远兄可是要调任刑部?恭喜恭喜!”

    马文远正准备把自己要调任刑部的消息告诉萧易,却不想萧易已经知道,只好转移话题,问道:“不知萧老弟接下来作何打算?”

    萧易懒得说话,取出长安书院的推荐信,叫马文远自己去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马文远差点吓得从椅子上掉下来。

    紫羽楼,天下第一楼,皇上亲手经营的江湖组织,他老人家最信任的得力助手。长安书院,大梁帝国最负盛名的高级书院,文华院贤者齐聚,武英院高手如云。眼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小子,竟然同时跟这两个地方打上交道,真是不简单呐!

    萧易见马文远惊得说不出话,便开口道:“文远兄要去长安,刚好我也要去长安,不如我们结伴同行,如何?”

    马文远浑身冷汗直冒,连连称是。

    片刻后,师爷从不知什么地方牵来两匹快马,王家父子早已备好两人行路所需的干粮,镇上一些听到消息的乡民也在一旁夹道而立。

    正是日落西山的时候,落日的余晖给整个镇子,和在场所有人的脸上,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霞光。

    萧易和马文远一前一后从王家大门走出,跨步上马,神采奕奕。

    王老爷为二人递上装满干粮和盘缠的包裹,朗声道:“金鳞岂是池中物?小民早就看出二位大人气质非凡,他日必将功成名就。只愿二位大人有缘再回镇上的时候,能够多少记得我王家今日的这份薄意。”

    萧易点头道:“那是当然。”

    马文远对王老爷微微一笑,随即转身提醒萧易:“时候不早,我们也该上路了。”

    王老爷见二人要走,随即高呼:“小民王万千携平安镇数百乡民,恭送二位大人,入~长~安~”他故意把最后三个字拖得很长。在场的乡民也纷纷拱手行礼。

    不知道从哪里响起敲锣打鼓的声音,一时间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萧易骑着马已经行至街口,忽然想起还有什么事没有了,急忙停下,回头望向木然站在王老爷身后的王家少爷。

    王少爷虽然和在场的很多人一样,和着敲鼓的节奏,不停地拍手,但他的头始终低着,好像有些神伤。萧易知道,三年以来,这个王少爷多少和自己有些感情,此刻难过也是再正常不过。

    萧易挥手,高声喊道:“富贵!等我回来,教你耍剑!”

    王少爷听到远处飘来萧易的声音,抬起头,破涕为笑,以同样高的声音回应道:“一定!你可不许耍赖!”

    萧易听到王少爷的回话,挥手致意,然后转身,奋力去追赶已经骑马跑了好远的马大人。

    夕阳摇摇欲坠,把萧、马二人骑马离去的背影,拉得好长。

    王老爷看到二人走出视线,终于松了一口气,拉着富贵的手,转身道:“我们回去了。”

    ……

    有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年轻的萧易此刻春风得意,策马扬鞭,朝着日思夜想的盛世长安进发。

    又有诗云:繁华只应梦里见,游来绝不似人间。萧易可以不相信任何市井流言,却不能不相信人们口中长安城的雄伟壮丽。

    只是,萧易不知道的是,在进入天上人间的长安城之前,还有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验等待着他。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