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轮回迷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七章 交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露禅师将佩恩引至禅房,奉上茶水之后,方才问道:今日贵客登门,不知有何贵干?

    佩恩没有开口,只是盯着如露禅师看了半天,直看的如露禅师一头冷汗,心虚了好一阵,这就是佩恩,单凭一个眼神就能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心生愧意的功力,当然这也是建立在佩恩恶名在外的缘故之上,但即便没有恶名,佩恩那种似乎能看穿人心深处每一道波澜的眼神,也足以令如露禅师胆寒心惊了。

    过了好一阵,佩恩方才开口说道:老禅师既然生就一双佛眼,佛眼之前无所不知,无所不查,想必早就知道晚辈此番来意,晚辈有一事不解,此番登门拜访,特来解惑,望老禅师慈悲,能解了晚辈这一困惑。

    如露禅师露出了高深莫测的微笑,说道:出家人不打诳语,施主但问无妨。

    佩恩说道:敢问老禅师,何为朋友?

    施主何以有此一问?如露禅师有些好奇的问道。

    因为时下流行一句话,朋友,是用来出卖的!对于这样的言论,老禅师作何感想?

    如露禅师顷刻之间冷汗便落了下来,这人的眼光也忒毒了,只是一眼,便看穿了我收留秦起风的用意,他又哪里知道,这并非是佩恩的眼光毒,而是佩恩多年以来养成的一个习惯,这个习惯用一句最通俗易懂的民间俚语来解释,那就是“笨鸟先飞”,佩恩这一路上都在琢磨,打听如露禅师的种种习惯和作风,也在路上不停猜测如露禅师收留秦起风的用意所在,以他收集到的线索,对秦起风和对如露禅师的了解,这二人的交情远没有达到可以同生共死的地步,更没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纠葛,既然他肯收留此人,说明如露禅师应该是要拿此人讨好某位大人物,而这位大人物应该不是自己,因为他如露禅师,这法恩寺与长生门并无太多瓜葛,讨好自己没有必要,既然不是讨好自己,那就是讨好别人了,无论讨好谁,被牺牲的一定是秦起风了,佩恩虽非一味护短之人,但法恩寺如此做法,自然很难让佩恩心服口服。

    如露禅师没有直接回答佩恩的问题,反而是沉吟了许久,方才说道:听施主之言,颇具慧根佛性,既然施主说起因果,又可知佛经上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果循环,无穷无尽。

    老禅师不肯说,我替他说,可否?正待二人说话之际,佩恩见屋外又走进一男一女二人,这男子生的颇为白净,面如冠玉,眼似火炉,仿佛能燃尽世间一切罪孽,这人举手投足之间皆隐约散发着令人只能顶礼膜拜的佛气,虽非宝相庄严,但亦能令人生不出一丝轻慢之心,佩恩见到此人,只是举手示意,请二人座下后,方才开口说道:不知阁下高姓大名,如何称呼?对于方才在下的心中困惑,阁下又有何等高论在下洗耳恭听。

    那男子见身旁那个,原本呆滞如一根木头的女子,在见到佩恩时先是一愣,紧接着露出了一丝困惑之色,男子心中很是高兴,自己为这女子讲经说法多日,终于见到了有真情流露的时候,这就说明此女子与佩恩该是有些渊源,同时也说明此番出行的苦心没有白费。

    那男子见此情形,自然兴致颇高,他用自己如温玉一般的声音回答道:我啊,以前姓金,现在嘛,如何称呼都不重要,不知我来回答佩恩先生的问题,佩恩先生可愿听?

    佩恩将目光转向此人,用他那双轮回眼打量了一番之后,同样感到无比震惊,这人浑身上下无一处不散发着能净化人心恶念的佛气,心道:这世上怎会有人有如此浓重的佛气?

    那金姓男子对佩恩不由得也是一阵赞叹:寻常恶鬼见到我时,也只有五体投地,俯首称臣的份儿,而此人却能做到如置无人之境,不悲不喜,不急不躁,不畏不惊,单是这份定力,也是世所罕见。想到这里,那金姓男子开口说道:刚才佩恩先生问何为朋友,在下不才,略知一二,可说与先生听,至于对否,先生不妨姑妄听之,人之交友,只在趣味,以趣胜者有之,以味胜者亦有之,趣胜于味,此为志同道合,味大于趣,此为心有灵犀,是以趣交,或以味合,皆无不可,只是万物皆有法度,若假借志同道合或心有灵犀的名义行善事,自无不可,若是一同为恶,便是为虎作伥,方才先生所说,时下人常言:朋友是用来出卖的,不过是世人见多了出卖朋友的不义之举,以偏概全的一时激愤之语罢了,岂不闻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善恶皆有报,只在朝夕之间,不知在下这样解释,可解先生心中疑惑。

    佩恩见此人说的不急不慢,言语之间皆有令人如沐春风的好感,再加上他所说关于以趣味论朋友的言论,虽不常见,却也在理,说到因果之时,说佛门常讲的因果报应之说,当即对此人又钦佩了几分,于是说道:先生高论,在下以茶待酒,敬你一杯。只是金先生言论虽精妙,但听完先生之言,在下一惑虽解,偏又生出另一困惑,不知先生可否继续解答。

    高论谈不上,只不过是在下的肺腑之言,在下与先生虽初次见面,但竟有种他乡遇故知的亲近感,自可坦诚以待,你我年纪相仿,先生先生的叫,未免有些生疏,不如你我以兄弟相称如何?

    既然金兄看得起,在下恭敬不如从命,在下此番前来,旨在门中一逆徒犯下恶行后,投靠在了老禅师门下,在下很是困惑,我长生门与老禅师所在的法恩寺,并无瓜葛,何以老禅师甘冒得罪长生门的风险,收留此人,既然金兄愿代老禅师回答,不知可否为在下解了这第二惑?佩恩向来不喜欢与人客套,既然方才的铺垫已经完成,接下来便直接进入了正题,向这男子问道。

    其实方才老禅师已经回答的很明白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既然老禅师有此举,自然是有因有果了,否则,你我兄弟二人怎会今日在此得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