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三国翔龙风云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〇九〇章 董卓授首群雄乱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00一章董贼亡群雄乱

    却说董卓在心腹之患孙坚死后,愈加骄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于长安城外别筑坞、盖宫室;对士兵降卒经常无故断足凿眼割舌;对百官生杀予夺,此时的董卓位极权臣,手下文有李儒、贾诩为谋臣,武有吕布、华雄为爪牙,势力如日中天。但是在一个人的权势达到巅峰之时,也就是离他灭亡之期不远了,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当一个人在自己成功之时得意忘形,特别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刻。

    董卓此时利欲熏心,独断专行,听不进属下的建议;而他手下的文武部将也是明争暗斗,争权夺利,各有派系:虽然李儒为董卓的女婿兼第一军师,任太尉兼镇军将军,是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但是第二军师贾诩由于屡立大功,被封为太傅兼辅国将军,为辅弼国君之官,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贾诩显然是后者居上,直逼李儒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侵犯了李儒的利益。而温侯吕布也是后来居上,抢占了西凉军中的第一武将的位置,加上为人傲慢,恃勇逞强,与原西凉军武将李傕、郭汜等人关系极为不合。

    在众官敢怒不敢言之时,唯有司徒王允在私下里秘密联络着反卓同盟,酝酿着“亡卓计划”。王允在听完吴子兰从庐江带回吴骏献给他的秘计“美人计,连环计;计中计,除羽翼”后满腹欣喜,因为吴骏地这个想法与他不谋而合。在王允深入了解董卓部将派系斗争的一些端倪之后,王允开始着手计划着。首先是秘密派人在长安城里散布李儒与贾诩、吕布与李傕、郭汜等人相互攻击的言论,接着买通李儒与贾诩的仆人在一些公众场合散布他们二人在私下里对董卓暗生不满的情绪。而人言可畏,这些流言逐渐流传到董卓的耳中,使正处于权利巅峰的董卓也渐渐疏远了李儒与贾诩等人。

    接着,王允实施了自己“亡卓计划”里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利用自己府中一名绝色歌伎貂桃(此时已经没有了貂蝉,只有貂桃),对董卓与吕布实施了“美人计与连环计”,终于使这两人反目为仇,相互仇恨。而此时的李儒恰值生病之际,加上董卓地猜疑与疏远使他对董卓大失所望,只能仰天长叹预感到众人将死于妇人之手!而素有“三国第一毒士”之称的贾诩也预见了董卓的危机,在经过贾诩在尽到自己谋士之职,数次提醒董卓而不被采纳之后,已然料到了董卓的末日,在秉着“明哲保身”的原则之下,贾诩自行联系上了猛将吕布,开始与王允站在了同一阵线之上。在经过吕布凤仪亭之后,王允联络吕布等人加入到自己的“亡卓行动”中。

    而贾诩、吕布的反戈相向,李儒的大失所望,加上王允的奋力相击,终于使一代魔王董卓在汉初平三年,公元19年4月被自己的部将吕布杀死。(由于吴骏的横空出世,使虎牢关大战延迟了一年,同时也是董卓比历史上晚死一年)董卓死后被曝尸街头,过往百姓践尸唾弃,拍手称快,真是世事难料,报应不爽!后人念此,有诗赞道:“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虎牢大战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而远在江南的吴骏及其众将也十分关注长安局势的发展,通过自己的情报及时有效地了解到了长安态势的最新信息。吴骏与郭嘉通过在长安负责情报工作的“秘营”成员向华雄传达了吴骏的命令:董卓已毙,形势有变,集结所部,向安定方向退守,保存实力。而华雄在接到吴骏命令之后,率部众一万多名西凉兵退守安定,同时捎带救出病重的李儒,使李儒避开了在历史上被吕布、王允所杀的下场。

    {}/  在一九三年七月份派出张辽的“御龙团”后,吴骏又对自己的军队进行了调整:把从河北巨鹿城招来包括欧冶阳在内的三百名工匠成立了一个“兵器营”,调原为随军参将的刘晔刘子扬“飞龙团”为营长,而欧冶阳为副营长,专门负责吴骏军队各种兵器的打造与更新换代,以及发明各种新式兵器。因为吴骏深知,在三国的历史上,当董卓死后便进入了一个群雄逐鹿的新格局,而一个军队的兵器的发展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而历史上的刘晔为曹操发明了一种名叫“发石车”武器,在曹袁官渡之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西凉兵的残暴行径,也激起了同为西凉人的西凉太守马腾、天水太守韩遂的愤慨。马腾、韩遂两人在得知吴骏派大将张辽出兵占领宛城之后,也率军十余万杀奔长安来声言讨贼。同时马腾、韩遂两人遣人秘密潜入长安,结连朝中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三人为内应,共同讨伐李傕、郭汜大军。随后,马宇、种邵与刘范三人密奏献帝,献帝封吴骏为征西将军、马腾为镇西将军,韩遂为讨逆将军,各受密诏,并力讨贼。当下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听闻三路大军将至,一同商议御敌之策。李傕认为:“三军远来,马腾、韩遂之军与我们同为西凉骑兵,只要深沟高垒,坚守以拒之。不过百日,他们的兵粮耗尽,必将自退,然后我们引兵追杀,二将可破。而张辽虽骁勇善战,但兵马不足,只要遣一名大将扼守潼关,阻止张辽西进即可。”

    在打败吕布之后,李傕俨然成了他们四人之中的老大,郭汜、张济、樊稠对于他的建议哪里还敢反对,四人最后决定,由郭汜率领三万大军前往潼关驻扎,抵御张辽;而李傕亲自带率领张济、樊稠,三人率领其余八万兵马前往迎战马腾、韩遂两路大军。在部将李蒙、王方被马超杀掉之后,李傕便在在长安西二百里险峻关隘屯兵,坚壁防守,任由马超如何叫阵搦战,李傕就是闭关不战。

    果然不到两个月,马腾、韩遂大军粮草耗尽,军心动摇,只能退军;而且朝中内应马宇、种邵与刘范被叛徒出卖而被斩杀;加上张辽的大军在占领宛城之后,得知郭汜率三万大军据守潼关,也只好先在宛城安定下来,同时派人与徐晃大军、华雄大军取得联系,以防郭汜前来攻占宛城。所以李傕在得知马腾、韩遂大军撤退之时令张济率军追杀马腾,樊稠率军追杀韩遂,马腾、韩遂大军大败。在解了长安之围后,李傕、郭汜二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找了一个借口摆了一个“鸿门宴”把樊稠杀掉后,收编了他的兵马,同时也把张济调回弘农,使他远离了权力中心长安。从此,长安暂时归于平静,天下也开始进入了群雄逐鹿的格局。

    附:上一章《龙归大海》终于在断断续续的努力之中完稿了,我衷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大力支持与鼓励,特别是那些对我提出修改意见的书友!这一章《见龙在田,群雄逐鹿》也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希望大家还能像昔日一般支持我!谢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