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内墙外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篇:落网(一)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012年12月14日,小胖因涉嫌强奸多名未成年女性被警方刑事拘留,后因小胖为未成年人且认罪态度良好,法院决定从轻发落,判处小胖有期徒刑6年……

    2012年12月12日晚上十点,前浪新闻总编胖总与他的妻子苗条在别墅家中焦急的等待着理应在四个小时前到家的儿子。忽然座机铃声响起,如同一道闪电击破死寂的空气,使焦虑的气氛达到顶点。胖总忐忑不安的接通来电。电话那头,刑警队副队长用浑厚、中气十足的嗓音,把小胖涉嫌强奸多名未成年女性的事情通知胖总。胖总一时间说不出话,目瞪口呆半晌后,在电话那头的呼唤声中惊醒过来。他询问警察是否存在误会,说小胖平时如何乖巧如何听话,说自己儿子绝不会做出这种事。

    副队长语气坚定地表示:“警方在过去的四个小时内,接二连三的接到报警电话。有多名家长称自己的女儿被一名身高一米八上下,体型肥胖的少年拉到隐秘处实施强奸,受害者均为未成年女性。据其中一名受害者的父母称,施暴者为莎玛特国际学校高中部的一名高一学生,名叫小胖。根据我们的调查,基本可以确定小胖就是连续多起强奸案的唯一嫌疑人。”副队长临末还不忘叮嘱胖总,说如果有小胖的消息要第一时间通知警方,不得隐瞒。

    挂断电话后,胖总悲痛万分,他想起小胖多年来闯过的祸,想起自己一次次的放任。他虽然曾经也害怕过,怕这孩子迟早惹出大祸,但每当小胖撒娇、大闹、求放过,他还是不忍心罚的太多。如今终于酿成弥天大祸,他只有懊悔当初疏于管教,这其中也有自己的过错。

    在苗条的追问下,胖总无奈将这件事转述给她。苗条根本不愿去相信,她说,自己每年花大把大把的钞票,供小胖在国际化高等学府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小胖是国际化高层次储备人才,意气风发、气宇轩昂,绝不会做出这种下等人的粗鄙之事。她怀疑是几名女生合伙陷害小胖,旨在谋取钱财。胖总觉得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但眼下最重要的,是先找到小胖。小胖为何这么晚不回家?他到底去了哪里?

    胖总夫妇决定出门寻找,他们准备离开家门时,一辆警车停在了别墅大门外。车上下来两名警察,见胖总夫妇准备出门,便向前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询问。胖总夫妇邀请两名警察进入别墅内,并打算热情的招待他们。但警察只是做了简单的了解后,便准备离开。离开前,警察叮嘱胖总夫妇,说今晚最好待在家里,没什么事就别到外面去。胖总夫妇微笑着点头答应。随后,警察驾驶警车离开了别墅。

    警察离开后不到十分钟,胖总夫妇便悄悄地离开了家门。他们在小胖平日里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寻找,在附近的商场、公园、各种娱乐场所寻找,还给小胖平日里关系要好的同学家里打电话询问,但始终一无所获。寻找期间,他们的手机不停地响——小胖的班主任来电,询问小胖的下落;受害者父母来电,悲愤的诉苦、辱骂,甚至是威胁。他们受不了这种言语的压迫,在查明真相之前,不愿接受任何指责,也绝不道歉。到后来,他们干脆充耳不闻,直接关机一了百了。直到凌晨一点,他们毫无收获,心力交瘁,无奈只能放弃寻找,回到家中。

    坐在卧室的床上,胖总夫妇忧心忡忡,无心睡眠。一阵紧张的沉默过后,苗条开始低声啜泣,一边还数落起胖总,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说养不教父之过……胖总只是眯着眼抽烟,连着声声叹息。胖总在沉默中、在妻子的数落声中、在眼前的烟雾朦胧中,想起了自己的过往。房间内幽暗的灯光,仿佛渐渐地开始如水影般流动,眼前被灯光照得暗黄的墙面逐渐浮现出舞动的人群……

    那是一个新旧观念相互碰撞的多元化的时代,国家改革开放,大量新事物、新观念涌入国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平稳安康。但那时,国家还处于开放初期,各领域监管制度的完善跟不上时代更新的步伐,于是社会上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许多监管之网遗漏的角落,成了滋生细菌的温床,这些温床同时也吸引了无数社会的蛀虫。

    毫无疑问,那时的胖总就是万千“蛀虫”之一,他一边骗取父亲的资助,一边在大城市的角落尽情狂欢、纵欲。他熟识整座城市大大小小的夜总会,包括豪华的、地下的、正规的、违规的,这些形形的夜总会就是胖总当时主要的生活场所——抽烟、喝酒、跳舞、赌博、吸毒、嫖娼,从早到晚,从晚到早,醉生梦死,暗无天日。那是胖总人生最低迷的时刻,他后来总不愿再提起。但是,胖总并非从来如此颓靡,许多年前,他还曾是家族的骄傲。

    胖总被枕边人的鼾声打断了思绪,眼前又是被灯光照得暗黄的墙面。胖总叹息一声,灭了烟头,熄灯,缓缓地躺在床上。他紧闭双眼,深呼吸,但脑海中波浪涌动,久久不能平复。耳边的鼾声高低起伏,但还算规律,床头的闹钟滴答滴答不厌其烦的敲着。胖总始终敌不过思绪的涌动,缓缓睁开了双眼。一束月光从窗帘的缝隙照射进来,打在地板上,银白的光沫洒满了整个房间。蔚蓝的天花,清澈、晶莹,宛如平静的水面。胖总沉重的双眸射出月亮的幽光,穿透颠倒的平静的水面,凝视着水面之上的暗涌,原来蔚蓝的天花如大海般深不可测。忽然,空中升腾起一圈黑色的雾,胖总沉沉的眉心窜出一道金色的光,金色的光引着胖总的思绪重回旧时,回忆的列车又重新回到轨道上……

    三十四年前,国家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时候,胖总刚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那时的胖总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不愿进入企业为他人工作,他想拥有自己的事业。当时他一个人在大城市转悠,每天密切关注新闻日报,想从零碎的信息中寻找一条无人涉足的发财之道。鲁迅曾言:“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摆在胖总面前有千千万万条纵横交错的,通往金字塔的小路,但年轻气盛的他野心勃勃,只想在纵横小路之间无人涉足的领域,寻找一条通往塔尖的捷径。但日子一天天过去,每当他从四处搜集的线索中嗅出一丝商机时,却发现总有人比他早先一步。一年后,深入千百条纵横小路之间的“荒芜之地”的胖总终于明白,原来这片“荒芜之地”布满了前人的脚印,那都是像胖总一样寻找“捷径”的冒险者留下的,而脚印的尽头往往布满尸骸。

    胖总受到打击,他曾以为自己是万中无一的救国英雄,就像毛、就像、就像鲁迅。和许多深受毛影响的年轻人一样,他曾经的目标也是改革中国。但是,也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急功近利,“学士学位”这顶高帽给了他太多的期待,家族成员的吹捧更是令他迷失在赞誉声中,错误的给了自己过高的定位。年轻的胖总经历了挫折,但他不愿屈服于现实,依然高傲的活着。他放弃寻找“捷径”,决定选一条曲折的道路——创办自己的企业。他的想法是:既然没有一步登天的办法,那就只好先跟随着大众,大众有的走走停停,有的连滚带爬,而自己只需一路奔跑、一路高歌、一路超越,在不久的将来,当他成为领域的佼佼者时,依然有能力从经济上改革中国!

    胖总的爷爷胖祖忽然去世后,家人在他房间的床底下翻出一个沉重的财宝箱。财宝箱中堆满了金银珠宝,还有房契地契,底下还藏着一沓沓发了霉的大面额旧纸币。而在诸多财宝之上,稳稳的躺着一纸遗嘱。按照遗嘱的吩咐,胖祖的家财将会平均分成十八份,分别留给他的两个老婆和另外两个女人,还有一共十三个孩子,而最后一份留给他最宠爱的孙子,亦即当时“家族的骄傲”——胖总。胖总拿着这份继承于爷爷的遗产开始了他在大城市的创业之路。

    此后五年,胖总在毫无经验的前提下,先后涉足电子、家电、餐饮行业,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胖总熟识各种理论知识,文化程度高,马克思主义、毛思想、达尔说、中国近代史等各领域的话题,他都能侃侃而谈。但他没有经商头脑,纸上谈兵的能力远远高于他的实战能力,而且他三心二意,贪新厌旧,也没有耐心等待企业回本,创业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胖总深受打击,二十八岁的他对改革中国失去了信心。但他并没有选择放下身段为他人工作,骄傲的本性丝毫没有动摇。他只是感慨命运的不公,为自己坎坷来路感到不能理解,并顾影自怜。他还骂了“老天爷”几句低俗的脏话,见天色不对,又连忙道歉,扇自己嘴。在孤芳自赏中沉寂半年后,胖总失去了动力,愁白了头。古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何以解愁?胖总想,也该是“杜康”罢。

    19八5年细雨绵绵的春季,胖总开始酗酒,那一年他没有回乡过年,以忙于创业为借口推掉了来自整个家族的诚意邀请。这是他没有回乡过年的第三个年头,家人都是通过电话和信件了解他的情况,在他们眼中,胖总年轻、优秀、独立、勇敢,而且前途无量,这也是胖总在与家人的通信中极力营造的形象。胖总的失意和沉寂他们并不知晓,所以他们并不担心,也没有多虑。

    通过电话,胖总也了解到,与自己的商场失意不同,家里的父亲几年前在老家县城创办的报社,业绩却是蒸蒸日上。两年前,胖总第一次听说父亲创业成功时,其实是很在意的,那时的他还在创业路上,还做着改革中国的大梦。父亲的成功动摇了他在家族成员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家族骄傲”的桂冠摇摇欲坠。但是,随着胖总接二连三的创业失败,到后来沉寂、酗酒、沦为“众人”,当他再次听到父亲发家致富的消息时,却喜出望外,就像沙漠中的迷路者看到绿洲。这并不代表他又重燃信心,准备再度征战商场,而是一种欲望的外露,是堕落的开端。原本在命运的悬崖边上进退两难的胖总,看见父亲在悬崖底下为自己搭起一座高台,他不再犹豫,转身向着悬崖,从此对身后的金字塔不再迷恋。

    爷爷留下的属于胖总的那部分遗产,已经被继承者消耗殆尽。胖总从小养尊处优,长大后又从爷爷身上继承大额遗产,金钱于他而言,如同空气般平凡而不可或缺。胖总对金钱并无太具体的概念,于是,他常常花钱如流水。但他所拥有的财富毕竟不是黄河之水,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银行存款可供胖总挥霍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时,胖总终于隐隐约约嗅到危险的气息。胖总人生第一次感受到因缺乏金钱而带来的压迫感,为了缓解焦虑的情绪,他又挥金买下许多高档洋酒,试图在幸运女神消逝之前,最后再贪婪一回,借一醉解千愁。

    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人的求生欲起作用时,往往会使人回归兽性,展现出人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的,或极力掩饰的特性;会使人做出一些跨越道德底线的,或过激的行为。胖总此时的处境虽远算不上恶劣,但毕竟从未遇到过。过度焦虑使他情绪激动,思想逐渐往极端的领域试探。但极端的想法,往往受制于教育所带来的原始的恐惧感和酒醒后的理性。然而,引起焦虑的问题依旧困扰着胖总,不依不挠,就像影子,就像夜空中的月亮,不管他躲到哪里,这些困扰始终跟随着他,即使闭上双眼,即使拼命忘记,也无济于事。胖总陷入了焦虑——酗酒——思想极端——自我嘲讽——焦虑的循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打破循环的渴望愈发迫切。

    其实在很久以前,胖总就有过向家中创业顺利的父亲胖爷求助的念头,但这必定会影响他在家族成员心目中完美的印象。这“完美形象”他苦心经营了那么多年,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形象要是毁了,再想挽回可没那么容易!所以,当时这个念头也只是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但即便只是一闪而过,也使他感到后怕。

    不走极端、不屈不挠、不做伤天害理之事、不做有损形象之事,如何才能解决燃眉之急?眼下唯有断尾求生,放弃其中一个原则,以维持生活。但是放弃哪个原则呢?胖总思来想去,唯有伤天害理之事尚有让步的余地。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呢?胖总眉尖一挑,又想起父亲。既然不能求助,那就只好找个理由“借”钱。胖总安慰自己:“父子之前不存在骗钱这一说法,至多只能算‘借’。隐瞒实情实在是怕父母担心,也是孝心之举。为此还要饱受良心的谴责,也是用心良苦啊!”这么一想,胖总就不觉得这是伤天害理之事了——不仅骗过了理性的是非之心,反被自我包装的孝心打动,毫不理会良心在一旁瑟瑟发抖。

    “借钱”的理由当然还是创业需要。胖爷也是过来人,懂得创业之苦,况且胖总还年轻,作为父亲的他应该多加鼓励和支持,所以胖爷并不多想,十分乐意支持儿子“创业”。得到父亲资金上的支持,胖总乐开了花。他首先想到的是纵欲的生活,但“可耻”的罪恶感马上占领他尚未腐朽的内心,他忽然倍感失落。理性暂时占领他意识的高地,重新创业的念头再次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同时浮现的还有“改革中国”的伟大理想。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应该听从理性“超我”的建议,向伟大之路进发。但当他这样想时,内心的欲望却在抵触,另一个来自感性“本我”的声音开始自内心深处,由内而外的呼唤——呼唤胖总的名字——那声音温柔、狡猾,如同情妇自闺房内,向门外的情郎呼唤。胖总的野性瞬间被召唤出来,他失去了理智,开始了他的纵欲生活……

    眼前仍是大海般蔚蓝的天花,仍旧深不可测。胖总透过平静的“海面”,看到“海”里暗流涌动,他回忆起无数相似的夜晚,凝视着相似的蔚蓝的天花,耳边传来不一样的呼吸声。那些如野兽般沉浸在原始欢乐中的放纵的日子里,胖总记不清邂逅过多少女人——都是同样堕落的人,同样的以快乐为信仰,以疯狂为手段。他们互相理解,互相满足,不想后果,不思进取,不顾未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醉生梦死,暗无天日。

    那些与胖总共享鱼水之欢的女人各色各样:有的浓妆艳抹,有的素面朝天;有的体态丰腴,有的面黄肌瘦;有的已步入花甲之年,有的还是碧玉年华,只是受人蛊惑,误入歧途。胖总不挑,无论是青菜萝卜,还是山珍海味,只要能解馋,就是愉快的一餐。

    胖总平躺在床上,身旁侧卧着熟睡中的小胖的生母。她背对着胖总,身体如宁静的海浪般起伏。他回忆起那些曾与他共眠的女人——她们或背对着他,或平躺着,或抱着他;她们的呼吸一样的均匀,一样的宁静;她们身材各异,肤色各异,却拥有同样暗淡、浑浊、疲惫的眼睛。银白的月光勾勒出她们的轮廓,银白的月光照亮她们宁静或疲惫的脸庞,银白的月光投入她们浑浊的双眸——如同一束洁白的昙花,投入浑浊、凝固的一潭死水,散发出阴沉、忧郁的气息。

    无数双枯叶般憔悴的眼睛漂浮在胖总回忆的大海之上,胖总已无力划动那思绪的扁舟。胖总渐生睡意。忽然,回忆汪洋远处的海面上星辰般闪闪发亮。胖总乘着思绪的扁舟,向星辰的方向划去……那双眼睛与众不同——阳光般明亮,百合般纯洁,泉水般清澈灵动。银白的月光投入那宝石般的双眸,如同绚烂的星空倒影在平静的湖面上,散发梦幻的幽光——那是十九岁的苗条,第一次投入胖总怀里,那时的胖总已经三十九岁了。

    苗条在睡梦中翻了个身,面朝胖总继续熟睡。胖总那被回忆牵引着的疲惫的身躯终于得以释放,他刚回忆起曾经的苗条,就被眼前的苗条打断了思绪。银白的月光洒在苗条平静的脸上,两点星光在她的眼角闪烁着。

    “也许她刚醒来过,”胖总想到,“然而,痛苦使她沉默地流泪,随后倦意又占领了她的身体,使她的睡眠如同石头沉入海底。”胖总百感交集,然而倦意很快又占领了他的身体——这个夜晚经历了太多,他们早已疲惫不堪。

    早晨来的很快,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眨眼之间。天蒙蒙亮,一阵强烈的局促感迫使苗条从浅层睡眠中迅速清醒,并端坐起来。她呼吸急促,心中牵挂着一件极度迫切的事,但她的意识尚未从睡眠中恢复过来,脑海里只是一片空白。一旁的胖总被苗条的举动惊醒,他的表情和苗条一样的惊恐不安。苗条身体僵硬,只有眼珠子在飞速转动……霎那间,便想起昨夜的事。苗条迅速跳下床,在床边来回踱步,她的双手不安地摩挲着。

    胖总安慰道:“苗苗,你先别激动,孩子应该不会出什么事的。”

    苗条急促地问:“你怎么知道孩子不会出什么意外?难道你有孩子的消息?”

    胖总哑口无言,只能无奈地摇头,他其实也在担心。

    现在是早上五点,距离上班时间还有几个小时,胖总夫妇决定再到外面走走,碰碰运气。与此同时,警察也在全力搜寻着小胖的下落。他们怀着不一样的目的,做着同样的事——

    警察绝不会让这个危险的连环强奸案的嫌疑犯逍遥法外,他们的目的是将小胖绳之于法。胖总夫妇当然明白这一点,他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孩子一定是无辜的,不惜以自己的人格做担保,但他们比谁都了解小胖,在内心深处,对于警方调查的结果他们根本不曾质疑,他们甚至坚信小胖就是那个施暴者。他们只是希望比警察早先一步找到小胖,然后想方设法帮他逃过法律的制裁。他们之所以不顾一切地铤而走险,并非不懂法,也并非刻意挑战法律的权威,实在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发挥了作用,这是为人父母的本能之举。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保留的、无条件的、无私的,胖总夫妇不顾一切保护孩子的做法,正好符合这个观点。

    胖总是目前全省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公司“前浪新闻”的总编,他个人的声誉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声誉;而苗条是省电视台的新闻主播,是公众人物,她的声誉同样会影响到电视台,甚至还会牵连家人和朋友。为了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做法,他们按时上班,极力保持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形象,并摆出自信的姿态,以表示对自己儿子的信心。

    为防有人问起孩子的事,苗条一大早就准备好说辞。她首先在一张纸上记录下真实要说的话:

    “首先,我们一定会比警方先找到孩子,找到孩子后就把他藏到一个没人会发现的地方。等风头一过,我们再悄悄将他送到国外,这样孩子就能免受牢狱之苦。我们明白,这样做对受害者以及她们父母而言是不公平的。为此,我们保证,找到孩子后一定将他狠狠责备一顿。以此谢罪!”

    然后,她将以上话语转化为以下说辞:

    “如果警方找到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还他一个清白(警方不会找到我们的孩子)。而万一——虽然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我们的孩子果真做错了事,那么,就算他是我们的亲生儿子,血肉相连,也必须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保证会狠狠地责骂他一顿)。我们绝不包容,并全力支持警方的行动(我们会继续寻找孩子,但行动是秘密进行的)。”

    如此一来,他们就能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现实的行动,从容的面对质疑。

    以模棱两可的言语配合坚定的语气蛊惑听众,这正是多数保险从业人员、讲师、公众人物惯用的伎俩。其实,真相就像沙井盖下的污水,就像城中村小巷深处的红灯区,就像领导到基层视察时绕过的区域……人们只能看见想看的,只能听清想听的,只能理解支持自己观点的观点,只问知道答案的问题。然后说服自己去相信那些所见所闻,再将这部分事实当做全部事实转达给他人。普通人是如此,新闻人和政客更是如此。胖总夫妇在媒体行业从业都已十数载,对于人们言论风向的把控早已轻车熟路,蛊惑人心、利用人们从众心理的伎俩也是熟稔于心。不久之后,他们还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拥有的能力,去做其他更为利己的事。

    然而此时此刻,牵动着无数人心的关键人物小胖,究竟在何方?

    回到省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休息室的苗条,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若有所思地看着化妆台上镜子里的自己,叹息一声,意味深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